中职体育教学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引导

2020-03-17 10:08秦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秦明

[摘           要]  中职体育教学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有效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宣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关    键   词]  中职;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030-02

中等职业教育随着教育改革发展,除了关注学生的才能知识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职学生的教育侧重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学习效果直接影响未来就职情况,因此有必要分析中职体育教学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帮助中职学生预防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其身体快速发育与心理发展相互影响,造成心理不稳定,极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诸如中职学生比较常见的自卑心理、情绪失控、厌学心理、人际交往问题和无目标感等,对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非常大。

(一)自卑

中职学生选择就读中职院校,主要原因是中考成绩不理想而做出的选择,因此中职学生容易产生自己是失败者的自卑心理。此外社会中对中职学生存在有偏见。

(二)情绪自控能力差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在快速发育的未成熟时期,容易产生大幅度的情绪波动。当遇到开心的事情,表现得兴奋激动而难以平静;当遇到挫折失败的事情,容易陷入消沉颓废,难以自拔。现阶段一些中职学生容易形成自我的心理,一旦在学校遇到批评、误解等不顺心的情况,就会发怒,无法自控,把家中发脾气的不良行为表现出来,对他人进行言语、身体的攻击。

(三)厌学心理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就是厌学心理。有些中职学生容易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自信而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再加上当今社会发展出多种多样的娱乐消遣事物,对中职学生产生很多玩乐的诱惑,其中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中职学生基本人人都有自己的手机,如今沉迷手机成为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手机游戏、手机短视频非常容易让学生“乐不思蜀”,出现晚上不睡觉熬夜用手机玩游戏、刷抖音、看直播等行为,导致白天上课打瞌睡而无精力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知识,家庭的学习辅助难以给予帮助,也造成家庭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监督不得力,未能通过家庭监督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和习惯,从而渐渐形成厌学心理。

(四)学习缺乏自信

中职院校的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导致部分有心学习的学生缺乏认真学习的勇气和自信心。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考试得不到预想的成绩,长此以往就产生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心理,导致做任何事情都容易生出“我不会成功的”“我做不到”的消极态度,不利于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勇于迎难而上的自信品质培养。

(五)人际关系处理困难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快速发育,因此心理不成熟的特征非常明显,一些中职学生对友情、爱情、仰慕之情等一些人际关系认知不明确,无法进行正确区分,导致中职学生对男女关系的处理不当;与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当,尤其是不同理念、不同观点产生的分歧处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在人际交往时引起冲突、不知所措,最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与他人关系恶化,部分学生发生人际交往障碍。

二、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学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体育锻炼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身体来进行,若在体育运动中分心易出现受伤情况,在竞技类体育运动中分心容易导致失误而输了比赛,因此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机能,还从心理层面对学生加以锻炼。其次,体育运动本身带有挑战的性质,挑战自我、挑战他人,都让学生学会树立一个挑战目标,锻炼学生的目标感,比如挑战自我类型的体育运动,如慢跑运动,挑战能跑多远或者能跑多少圈;跳绳、举哑铃、俯卧撑等运动挑战完成数量。又如竞技类运动的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在与他人竞技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战胜对手赢得比赛又能产生胜利的愉悦和战胜之后的自信心。最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操作困难性质不可避免地給一些体弱的学生带来压力,而学生处于青春期,其心理承受能力不佳,容易产生体育恐惧和体育排斥的心理,因此体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就非常重要。体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交流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体育团体运动中的合作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互助交流。

三、心理健康引导措施

中职体育教学要求教师主动在体育课堂中辅以心理健康引导,通过深入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宣泄情绪和压力

体育运动是宣泄情绪和压力的有效手段,中职学生的日常课程学习任务繁重,面对学习压力、毕业就职压力以及不良舆论压力,需要采用必要的方式对压力进行释放,舒缓绷紧的神经线。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通过肢体活动的力量释放而伴随情绪和压力的释放,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的同时,在体育运动中达成锻炼目标,获得愉悦感和自信心。

(二)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设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实践性,各个教学环节都设立了教学规定,目的是保证学生能够得到一个秩序的、合理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安排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两个学生之间进行练习和指正,分组进行竞赛比拼,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历成功带来愉悦感、失败带来挫折感、队友协助带来感激、他人不配合带来失落等多种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在体育学习当中,通过经历各种情绪和心理的发生情况的锻炼,对自我情绪控制得到充分的认知和加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情绪表现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就能帮助学生正确发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情绪心理,消除不良心理的沉积,达到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合作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体育运动项目的专业性、协作性、团体性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会与教师交流,准确、快速地掌握运动知识,做到不懂就敢发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导致在运动比赛过程中出现违规错误却不知,产生认知分歧问题引发的冲突、不服气情况。教师在学生分组比赛实践体验锻炼中,要引导学生组员之间学会交流协助、分工合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学生之间建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此阶段的一大心理特征是追求个性。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知识学习可以马上进行实践,教师在体育课堂教了相关体育知识之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后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体育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会根据不同学习和实践阶段而变化。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一面,在实践运用过程当中知识转化的程度也不一样,产生了符合学生自己个性发展的体育表现,教师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现象,通过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入多样的教学手段辅导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实践的各个方面发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和优良心理品质。

(五)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约束自我

体育运动的另外一大特点是具有规则性,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体育运动项目的相关规则教学,此时可以讲解此项体育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其中規则的变化历史等科普类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具有的规则文化,学会尊重比赛规则。例如,很多运动项目属于户外运动类型,学校的场地也是露天的户外场地,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体育课程主要教学项目。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户外竞技类型体育课程教学,在实践参与运动过程中经历夏季烈日、冬季寒风等环境因素的考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运动中学生遵守规则,接受裁判对犯规的判定等行为,培养学生形成学会遵守规则、约束自我的健康心理。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最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的时期,此阶段的心理表现特征是自我意识加强,因此体育教学需要采用符合此阶段学生心理的方法、手段,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的心理,避免不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厌恶和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学开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学避免采用单向的权威教学、高压教学去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更容易降低戒心向教师倾诉自身遇到的心理问题,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在坦诚的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心理辅导。

四、结语

中职学校要重视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正面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引导,重视中职学生的自卑、情绪控制能力差、厌学、缺乏自信、人际关系处理困难等心理特点,通过在体育教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帮助学生宣泄情绪和压力、加强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学会在沟通交流与协助、发展个性的同时学会自我约束。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婵媛.浅析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职业,2020(6):97-98.

[2]刘承.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6):56-57.

[3]吴姝璇.中职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7):62,64.

[4]郭超.中职学校加强体育教学的必要性探研[J].成才之路,2018(13):49.

[5]叶挺青.实施快乐体育,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16(9):64-66.

[6]李维硕,邹婷婷.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强化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16(10):5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体育运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呆呆和朵朵(13)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