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背景下对外汉语生态化课堂建构初探

2020-03-17 03:55周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6期
关键词:徐州文化课堂

周倩

[关    键   词]  文化名片;对外汉语;生态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063-03

一、研究背景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汉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是向世界展示中华历史文明的窗口。近年来徐州经济稳步增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求学,在徐高校均面向国际学生开设了对外汉语课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8年,在一次徐州調研时,江苏省委书记提出寄望徐州“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

在这一形势下,如何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更好地为世界所认可,如何让徐州地方特色文化为世界所认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此,依托高校构建对外汉语生态化课堂,整合徐州地方文化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为国际学生创造“汉文化”生活学习环境,让国际学生讲中国故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徐州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

(一)徐州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坊间流传这么一种说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由此可见,徐州所具有的两汉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两汉文化遗产积淀丰厚,其中并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是徐州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

徐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灿烂夺目,“徐州剪纸”“徐州梆子”“徐州琴书”“徐州香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动静相宜,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装饰性,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于一身,有故事可讲,有手艺可赏,是文化传播的绝佳载体。

除此之外,徐州的饮食文化也颇有来源。徐州古称“彭城”,此名源于彭祖在徐州一带建立的大彭氏国。彭祖是中国烹饪界公认的始祖,徐州菜自然师出有门,后又有文人墨客推波助澜,为徐州美食留下不少趣闻。徐州饮食文化既能“入口”,也是“出口”的谈资。

如今徐州还有“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称,云龙湖、大龙湖、潘安湖等自然风景区怡然秀丽,满城绿色宜人。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处处都有历史文化名人遗迹,处处都有故事可说。

(二)徐州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

1.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传播

旅游是目前徐州地区文化对外传播的最主要路径。徐州市政府近年来多次举办“汉文化”旅游节,丰富旅游节的文化内涵,邀请海内外游客参与,同时加大与国外博物馆的合作力度,积极对外展示徐州的文化精品。

2.媒体宣传,加深文化印象

徐州投放了面向境外市场的旅游宣传广告,如央视曾播出介绍徐州两汉文化的英文专题片,凤凰卫视海外摄制组也曾走进徐州,进行汉文化专题访谈。这些宣传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徐州文化的对外交流。

3.贸易往来,推动文化交流

徐州的中外合资企业为徐州文化的传播打开了一扇门。在徐州工作生活的外籍员工和“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企业中的员工都是徐州文化的有效传播者,能够向其他国家直接讲述徐州文化“故事”。

4.教育传承,培养文化使者

徐州市政府重视高校对学生的文化栽培,定期在高校开展大学生传承普及徐州历史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同时依托海外孔子学院和徐州各高校培养徐州地区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人才,推动汉文化走向世界。

(三)国际学生在徐州文化国际传播中的角色

国际学生同徐州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籍员工、“一带一路”投资企业中的中国外派员工一样,都是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人”。他们能更敏锐地感觉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文化冲击。国际学生是学习者,也是中国语言文化的接受者,也最可能成为传播徐州文化的行为主体,他们对徐州文化的认知对于其如何传播徐州文化乃至中国文化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探寻如何让国际学生在徐州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的过程中担当起讲好徐州故事的文化职责。

三、徐州地区国际学生对徐州文化的了解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面向徐州地区四所高校及两所高职院校的国际学生,分别选取在徐州学习生活半年、一年、两年及两年以上的学生各5名,进行线上采访。20名被采访者主要来自老挝、越南、韩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科摩罗、多哥、肯尼亚、埃及、突尼斯及乌克兰。依据年龄划分,20岁以下8名,20~25岁10名,25岁以上2名,按照性别划分,女性10人,男性10人,其中5名来徐留学半年左右的国际学生为语言预科生,其余学生均为学历生,学科专业分布在经济管理、化学化工、土木工程(建筑)、中文及医学类专业。语言预科生的汉语水平达到HSK二级、三级,可用简单的汉语进行问答,辅以英语解释说明,学历生的汉语水平均达到HSK四级水平,具有较强的汉语运用能力,能够用汉语完成采访内容。

(二)研究结果

1.国际学生了解徐州文化的途径

通过采访,发现国际学生主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文化体验活动中了解徐州文化。中国教师与国际学生交流中传授徐州文化知识的情况不多,这无疑给教师对文化课堂的构建及生态学习环境的把握提出了较高要求。

被访者多数表示在来徐前会通过网络查询徐州的相关信息。然而限于徐州较低的国际知名度,在网上很难准确找到徐州的详细介绍,遑论了解徐州文化。来徐州前除了网络,了解徐州的另一个渠道便是在徐州的本国熟人。很多学生是通过在徐老生的介绍,对在徐州读书产生兴趣,从而来到徐州。可惜的是,吸引国际学生来徐州留学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徐州的文化魅力,而仅是基于学习环境、学校专业及生活成本的“性价比”之选。这一点在留学中介的推荐中也有体现。

来徐州后,学生了解徐州文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校举办的文化体验活动。传统的中华文化课程虽然会介绍徐州文化,教授剪纸、做香包,但对国际学生来说,课堂上的东西并不“活”,无法将这些文化和知识融入徐州的生活中,甚至大而化之为“中华历史文化”。文化体验活动为国际学生提供了最直观、最高效也最有趣味的文化学习渠道。课堂上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文化景点的游览、汉服汉食的体验等活动,变得生动起来。

在20名被访者中,有几名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类文体活动。通过参加演讲比赛、文化知识竞赛及文艺演出,获得了更多深入了解徐州文化的机会。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抖音”短视频、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都成为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平臺,国际学生在徐州交往的同学和朋友也会热情地介绍徐州的风土人情并邀请他们同游,这也给国际学生提供了与徐州生活和徐州文化“零距离”接触的好机会。

2.国际学生了解的徐州文化项目

被访者均对徐州的饮食文化、历史(两汉)文化及非遗文化有所了解,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饮食文化是每一位国际学生都了解的文化项目。而文化景点除了博物馆外,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这两大徐州文化名胜所知者寥寥。

徐州剪纸、香包等非遗文化以其课堂可操作性进入最了解的文化项目榜单前列。近些年,国家大力提倡非遗文化的传承,高校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教学,也使国际学生更容易在校园生活中了解非遗文化。

3.国际学生感兴趣的徐州文化项目

采访结果表明,国际学生最关心的是与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的文化项目,饮食及方言为得票最高的两项,艺术、手工类具有观赏性、装饰性的项目也较受欢迎,因为“看得懂,学得会”。而汉兵马俑、龟山汉墓则因“看起来不太好玩”“不了解背后的历史”等原因位于后列,非遗柳琴戏因为难唱、难懂受到冷落。

4.国际学生眼中了解徐州文化的有效途径

站在国际学生的角度看,学习是重中之重。比起让学生自主探索徐州文化,教师的指引、课堂任务的布置是推动学生了解徐州文化的动力。学校在举办文化体验活动的时候,如果能布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以调研的方式体验,会使学生从中吸收更多文化知识。

部分国际学生善于交际,在与徐州人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文化体验。徐州每年举办的文旅活动、文化宣传,高校举办的文化节也是让留学生体验徐州文化的良机。当然,国际学生也会通过电视节目、媒体报道了解徐州的文化知识。

5.国际学生介绍徐州文化的方式

被访者表示会跟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分享自己在徐留学生活的情况,每日饮食、学习、生活无不包含徐州文化的点点滴滴。部分学生曾受邀参加徐州市的文化宣传活动,更有一些代表徐州或者所在学校参加过演讲及才艺比赛。他们喜欢使用社交媒体,会在脸书、Instagram等国际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在徐州的生活,展示徐州的文化特色,这正体现了国际学生为徐州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中的特殊作用。

四、对外汉语生态化课堂构建思路

生态主义思潮进入课堂教学至今,基本确立了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作为生态因子的生态化课堂教学观。在对外汉语课堂上,除了转变教师角色,建立起师生平等的、动态的、教学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多元的生态化汉语课堂(刘春艳, 2016)外,也面临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生态平衡问题。

本节内容将尝试在生态主义观点指导下,设计学习环境,积累文化教学素材,定位对外汉语教师角色,将国际学生作为徐州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将徐州地区文化融入对外汉语课堂。

(一)打造具有徐州文化特色的生态学习环境

学校可从形式上将徐州文化特色融入学习环境中,让国际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文化学习氛围。板报、海报、文化墙等展示栏目的设计加入徐州文化因素,如常用的徐州方言、汉画和汉兵马俑等,可以标志化、日常化,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徐州文化,对徐州文化加深印象。在教室里可张贴徐州剪纸作品,悬挂徐州香包,既有文化特色,还可除虫除味,非常生活化。学生常见,便会把这些文化符号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些好奇、好学的学生还会自行探究更深的文化背景。

学校需营造文化和谐的学习环境,要将文化差异与文化宽容相结合,将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相结合,要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对当代文化的理解结合,将生态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文化课堂。同时,开设文化学习“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徐州汉文化景点、开展“非遗”专题学习,让学生亲自体会徐州文化,亲手感受“非遗”技艺。

(二)开发本土文化教学资源,设计融合徐州文化的语言教学方案

据调查了解,徐州各大高校目前仍主要采用北大、北语编撰的“经典”对外汉语教材。“经典”教材语言点教学安排合理,但课文内容难免出现过时、针对性不强、北方文化元素过多的情况,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这部分教材对国际学生的汉语学习及文化适应反而起到了消极作用。

为使国际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吸收徐州的特色文化,笔者尝试将徐州文化融入语言点教学中,编制教学文本,并邀请国际学生到徐州文化景点拍摄情景视频作为课堂教学材料,收效不错。

比如,在为学生讲解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时,笔者先给出一张刘邦的画像,让学生用疑问代词对这张画像提问。学生用各种疑问代词询问了关于画像上人物的各个方面。笔者告诉学生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引出“什么”的特指用法,然后令学生记下所有的问题,观看一段情景视频。视频内容是某国际学生第一次逛徐州,坐出租车时告诉司机师傅自己刚来徐州,“哪里都没去过”,继而询问司机师傅徐州哪里好玩儿,师傅说“徐州哪个地方都好玩,像龟山汉墓、狮子山楚王陵,特别多”,于是学生决定先去博物馆,全面了解一下徐州的历史文化。笔者在此设计了大家跟着视频里的学生一起去徐州博物馆参观的情节,让学生向博物馆讲解员询问刚才记下的问题,因为讲解员“什么都知道”。在这堂课的最后,学生需要将课堂上提出的关于“刘邦”的问题答案回答出来,能简单介绍刘邦这个人。这堂课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认为自己好像跟着视频一起体验了徐州文化,同时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也非常自然地在对话中出现,学习任务的布置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了徐州的历史人物。

对外汉语生态文化课堂不是单一地对文化知识的教学,如过分从形式上区分语言课和文化课,只会让学生觉得文化知识难学,语言知识枯燥。将语言点糅合在文化生活情境中,使语言学习与文化感知密切交织,不让文化教学流于形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转变教师角色,活用教学方法

1.教师是文化的学习者

教师在生态文化课堂中与学生一样需要学习文化,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求同存异,归纳学生文化背景中与徐州文化相似的部分,寻找突破点以更好地进行文化沟通。在学习“非遗”文化时,教师不仅要了解项目情况,也需要学习非遗项目基础的技艺,才能更好地将学生“领进门”。同时,教师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徐州地区的特色文化需要对外汉语教师传承和弘扬。教师要深入挖掘徐州优秀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继承创新。

2.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

线上教学及新媒体普及的今天,教师已经不单纯是讲授者。在文化课堂中,教师是文化信息的发送者,其行为、言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影响文化信息接收者——学生对这种文化的理解,如果无法理解,更难以认同这种文化,这便会造成生态文化课堂的失衡。因此,教师要从“边缘人”角度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完成正向积极的文化传播。

(四)增强文化适应能力,国际学生讲好徐州故事

对外汉语生态化课堂中最关键的因子是国际学生。课堂活动是可控的,然而一些非课堂形式的社会活动也会影响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徐州文化的态度。由于中国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和徐州发展的现状,不少徐州人对外国人始终抱着“稀罕”的态度,往往给国际学生造成困扰。对各类可能引发误会的情况,在课堂上教师要提前解释说明,积累各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问题的案例,解决国际学生的疑惑;对国际学生进行生态文化教育,使他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对中华文化、徐州文化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至于如何令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其实做好以上几点,让学生学得顺心,生活得和谐,体会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感受得到徐州人的热情和徐州文化的魅力,绝大部分国际学生都会将徐州真实、美好的一面展现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成为徐州文化的国际代言人。

参考文献:

[1]郭珊珊.徐州“汉文化”向“一带一路”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淮海文汇,2017(2):7-11.

[2]苏翔.地方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5):41-44.

[3]范俊軍.生态语言学研究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10.

[4]钱毓英.城市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11(11):18-20.

[5]李明心.生态主义文化观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语文学刊,2016(11):162-172.

[6]李晓军.徐州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的路径研究[J].淮海文汇,2019(5):34-39.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徐州文化课堂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欢乐的课堂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高申作品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谁远谁近?
于永正从教年记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