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热点与难点。要想让乡村真正的富起来,必须大力推广农业技术,让农民自己掌握与应用农技,推动村集体经济的更好发展。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乡镇农艺师从業经验,提出了几点基于村集体经济行为的农技推广与应用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农技;推广;应用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纽带与桥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虽然村集体经济农业在经历长期的发展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变革,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推动村集体经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如何面对的新的挑战,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考虑与探究的问题。农艺师作为农技推广的一线工作者,要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探索农技推广与应用的有效方法,促进村集体经济的长效发展。
一、基于村集体经济的农技推广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就目前来看,我国与乡村集体经济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同时受地方经济水平与农技人员思想的限制,部分农村地区可能还未实现农技推广体系的网络化管理,严重减缓了农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进程。对此,要想实现农业技术的良好推广,首先便要构建系统、完善的农技推广理论体系,接下来再依照地区的实际农业生产水平适时调整,给予村集体经济农技推广工作以有力的支持。
2.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乡镇来说,我镇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且自然资源匮乏,因此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可开发与利用的资源较少。同时受生产技术与自然条件的限制,一时难以找到新的方向与出路,再加上对农业产业的开发不足,一度使村集体经济的增收陷入困境。此外,除了财政转移与支付外,村集体的收益也较少,村级债务却较为沉重,有时难以保障村级组织的基本办公经费。另外一些思想落后的干部与组织,可能对壮大村集体经济并没有太多的考虑,且缺乏一定的精力投入,害怕承担风险,无法促进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3.财政支持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三农”一直是国家与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并为此制定了许多的扶贫政策与农技推广政策。但从财政方面来看,其支持力度不够,存在场地紧缺、资金不足、渠道单一等问题,阻碍了许多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同时从农技人员方面来看,其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一方面是发现部分农技人员是由其他岗位借调而来,专业技术水平缺乏,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能力。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编制紧张,导致难以聘用到应届大学生,技术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还有受经费的影响,部分农技人员可能无法及时学习到新的技术与了解最新的农业动态,降低了农技推广的效率。另外农技人员在应用技术时,忽视了应用情况的跟踪与反馈,缺乏对生产过程的技术支持,引起产生成果与预期成果的偏差。
二、基于村集体经济行为的农技推广与应用方法
1.创新农技推广方式。要想做到村集体经济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推进,要求农技人员在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务农人员的具体需求与农业发展情况,明确农业市场发展方向,起到提升经济效益的效果。通过分析我镇村集体经济近几年的农业生产情况,发现粮食、畜牧、蔬菜、水产、林果、棉花等主导产业的产值虽然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但依然需要农技人员继续筛选相关的生产技术与产品品种,致力于构建集成化、针对性的农技配套体系。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技人员还可结合当前农业技术的发展形式与推广中遇到的问题来与科研机构及院校进行对接与配合,进而通过强大的人才队伍与技术力量来有效拓宽农技的推广路径,提升农技推广质量。此外在对接的过程中,农技人员还能借此引进先进、可靠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务农人员带来更多的利益,并促进农村的更好发展。
2.加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只有具备明确的目标,通过不断地努力与坚持,才能真正踏上改革的道路,发展村集体经济也是如此。只有实现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为农技推广与应用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便应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找到发展道路,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便应该积极构建相应的发展平台,实现发展方案的落实。最后便是发展方式的创新,做到因地制宜,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并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总的来说,便是各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时,都应用善于运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现多样化、多形式的发展,并基于当前的发展优势,明确发展方向与道路,有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促进农民增收。
3.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我国农村经济在经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与调整后,已经实现了较好的发展,并在此期间培育出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农技推广人员,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引进年轻人才的力度外,还需要那些年龄稍长的农技人员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同时利用网络技术或书籍来查阅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针对一些资质尚浅、实践经验不足的青年农技人员,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农技人员还可进行深入的技术指导,提高其专业能力,由此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农技推广工作的稳步开展。
4.实现农技的多样化应用。农技推广工作的最终目的,便是实现农技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应用。而农技人员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促进农业改革的一线工作者,必然应掌握多样化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例如机械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能够极大的帮助镇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机械属于现代化技术集成的一个重要模型,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将其价值做到充分的发挥,面对这一现状,农技人员应做农民的引导者,耐心交给其具体的方法,使其能够正确操作。此外农业节水技术将是农业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研发重点,需要农技人员在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外,指导农民定期采购一些关键性的节水设备,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保证农产品的水源供给充足,有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并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5.促进农民思想转变。上面已经说到,农技推广工作仅靠农技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务农人员的配合。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便是促进农民思想的转变,因此在推广农业技术前,便要对务农人员开展必要的思想引导工作。为提升务农人员的思想觉悟,农技人员可在各村组织相应主题的教育讲座,在村委会的协助下,安排每户派一名代表前来听讲,向农民代表讲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并针对不同村子的主要农产品类型讲解相应的生产培育技术。同时在此过程中,农技人员也應及时、耐心的回答农民提出的问题,必要时可在讲座结束后直接进入种植区域进行指导。此外农技人员要向每个农户代表分发农技推广的相关宣传资料,让农民对农技推广有一个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识。待一段时间后,农技人员还可深入各村的种植基地来观察农业技术的具体应用与落实情况,及时指导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农技人员不仅丰富了自身的工作经验,还加强了与农民的友好交流,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下的今天,基于村集体经济行为的农技推广与应用一直是国家、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及政府的努力与支持,还需农技人员深刻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与义务,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农技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同时面对村集体经济存在发问题,还要做到准确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策略,通过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等手段,实现村集体经济农技的多样化应用。
参考文献:
[1]滕绍建.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措施——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9):260-261.
[2]张艺赢,王观.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J].新农业,2019(9):67-68.
[3]李莉亚.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2(15):11-12.
[4]许指霞.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7):15-16.
[5]廖周生.刍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现状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6,33(14):184-184.
[6]邓玉傲.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6(1):64-64.
作者简介:董福庆(1975-01-)男,山东省临邑县,大学本科,职称: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单位: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兴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