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怀强
闻之若缥缈云烟,视之若仙风道骨,
在丰富的馆藏文物和地方文献资料里。
在丝弦铮铮中,宜兴历史发展从序章、
史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宋元到明清呈现出了远古时代的生物
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地方典型陶器、
石器,两汉时期的陶瓷器、铜镜,
六朝时期的宜兴瓷器,宋代的佛教
窖藏,明清时期的紫砂、宜均、瓷器、
碑刻等,恣意于清风明月。它们序列
完整,器类丰富,在峰回路转的云水
深处,更以陶瓷、铜镜、法藏寺出土
佛教窖藏文物成为眼前一亮的那顆星。
且看它们如多情女子,于此间,再现
江南诗意。如碧水天高,烟波浩渺。
如人生之境,历经岁月之淘洗与沉淀,
亦如太湖水天澄然一色,宛若一幅
幽美的写意山水画。微浓中,清澈的
水天,又是幽然中绘出的太湖盛景。
循着古人留下的一星文明灯火,
在1966年相国牌坊被损毁后,
依据原相国牌坊约30%的石构件
想象经过两年修复后的重建品。
有人沏好香茶,调毕素琴,静会
这又称会元状元坊、恩荣坊的
镇馆之宝,建于明朝天启年间,
原址在宜城学前巷内,是为旌表
周延儒“连中两元”而建。由400
多件构件组成,高约12米,宽约
10米,重约100吨,牌坊主体用
汉白玉建造。漫步其中,时间
伸展,仿佛已走失了。牌坊孤独,
石头里,住着一直无法返乡的人。
心在转动,多么安静。万物变轻,
带着尘埃、碎花瓣、琴曲的住址
和前程。人们惶恐,岁月拖着
磨亮的斧子,握紧了拥有的时间。
石狮隐去了年龄,我知道它们
代表了什么。琴声慢,断石残臂
要把收藏的情感还给人间。记忆
几十年了,仍冒着热气。在人间
无休止的告别中,奔海江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