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
如今,“孤独”已经成为人们的常态。甚至还有好事者,煞有介事地弄出一份《国际孤独等级表》,将孤独之事划分为数个等级。一个人逛超市、去餐厅和咖啡厅、看电影、吃火锅、唱KTV搬家、去医院……这种感觉,或许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的一拼。
就如前段时间海底捞全方位服务中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条,就是当一个人去吃火锅时,服务员会贴心地拿出超大公仔作为一种陪伴和精神上的慰藉。之所以有这项服务,想必海底捞已经洞察到现在“孤独经济”已经悄然流行。
所谓的“孤独经济”,就是针对一个人的消费品、服务等。而其崛起的源头,在于越来越多的人被动,甚至主动地接受、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间。从其根源看,目前年轻群体漂泊的处境、工作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交际圈难以拓展等,都让“孤独”成为常态,也让“孤独经济”迅速成型。而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中国独居人口占比16%,而这意味着有大量的衍生孤独经济市场。
孤独固然好,但总是处于这种状态却容易给人带来种种负面影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全身心享受孤獨的滋味。因此,“孤独经济”虽然迅猛发展,但人们还是希望能够寻求到情感寄托。
我们能够看到,网上的“陪聊、陪玩”等服务正在渐渐兴起。通过这些服务,人们刻意地排遣心中的寂寞。而在宅男当道的日本,甚至近年来还兴起“出租妈妈”服务。不到1万日元的价格,就可以出租“妈妈”到家里煮饭洗衣,更会用像亲人一般的方式说话。这其实说白了就是高端订制保姆,相信在中国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毕竟谁也不想花钱给自己还找个妈。
虽然有人会说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但孤独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生理问题,孤独是心灵问题,是心灵间的隔膜与歧视甚或心灵间的战争与戕害所致。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我们结婚,生育有了后代,不是什么仅仅为了经济,为了共同抵御什么,而是让自己不要这么孤独。那种亲人一个个离去的崩溃感,与世界的割离感,足以摧毁任何一个心智强大的人。年纪越大,越明白跟这个世界建立联结有多重要。
毕竟,人始终是一种群居性生物,害怕孤独是天性。就如亚未在《冬夜有微光》中写道,“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渴望同盟,但又是如此孤单。”希望在以后的时间中,你、我、他,都不再与孤独为伍。也愿每个孤独的人都做到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思维独立的同时还拥有一个很酷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