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林日
久闻华盛顿是一座新闻富矿,两年多前,带着热切的憧憬,《环球时报》记者开启了常驻华盛顿的生活,但接下来的经历很快让记者有了新的认识。
2018年初的中美关系,还没有那种山雨欲来的氛围。在那之前,美国总统刚刚成功访问中国。记者到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中心(FPC)、国会记者中心办理证件,都没有经过什么周折。但风云突变,随着3月美国拉开贸易战的序幕,中美关系全方位趋冷,记者也成为受这一关系变化直接影响的群体之一。
两年多来,记者亲眼看到身边的同行,有的因回国探亲签证受阻,在美国的行李托同事打包后寄回国内;在美国各机构眼里成了“可疑人士”,采访报道屡屡受阻;在智库活动中采访提问,被右翼学者不客气地回绝……
先说签证,美国对中国大陆记者采取歧视性做法,给予的签证类型是一次入境,不限停留时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往往是5年多次往返签。这意味着,哪怕中国记者回国休假也要重新申请签证,而美国签证官往往趁这一机会加以刁难。
记者身边有多个媒体朋友遇到这一问题。有位记者一家三口回国休假,夫妻两人的签证顺利拿到,7岁孩子的签证却遭到审查;一对夫妻记者同时申请签证,妻子顺利拿到,丈夫却被审查了3个月……种种匪夷所思的现象,让驻美记者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敢回国。
报道环境越来越不友好是记者最大的感触。一些美国政客、媒体竭力抹黑,给中国记者贴上“间谍”“传声筒”等标签,如今在美国联系采访困难重重,记者对吃“闭门羹”已经习以为常(当然,有不少美国学者,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学者依然愿意跟中国记者交流,我对他们表示敬意)。美国是一个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国家,当美国媒体以敌我矛盾的态度来报道中国时,很多美国人的看法是:“我为什么要给自己惹麻烦,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呢?”
这类情况并非这两年才有。一位前驻美资深记者对FPC明里暗里防范中国记者深有感触:FPC曾组织“报道之旅”(reportingtour),承诺安排采访美国一个国家实验室。行前填了无数张表,最终美国政府审来审去,人都已经到达了实验室所在城市,采访还是被取消了。“能够感觉到有些时候确实是在给我们使绊儿。”他说。
这位记者还提到,2012年北约峰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他的同事前往报道。前期报名很顺畅,但峰会前一天会议工作人员却拒发记者证,导致这位同事无法进入会场报道。事后进行交涉,对接官员声称不是国务院所为,是安全部门做的,但始终没有告知原因。
这两年,记者曾多次申请FPC的“报道之旅”,但无一例外被排除在名单之外。白宫新闻办公室每天向注册记者邮箱实时发送白宫动态新闻稿,但最近有多名中国记者被踢出发送名单。此外,很少有中国记者能够拿到进入白宫参加记者会的特殊许可,即使拿到,获得提问机会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
美国政府常说,美国记者在中国如何遭到限制,而中国记者在美国却享受着开放社会的新闻自由。记者想说的是,当美国政客将一顶顶大帽子扣在中国头上,并一再提醒美国人民要睁大眼睛之时,中国记者在美国所享受的“新闻自由”只剩个名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