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明,刘君晓 ZHANG Guangming, LIU Junxiao
(1.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2. 深圳普联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57)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医药行业“两票制”、“三医联动”等政策的密集出台,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互联网+”、数字化、区块链、智能化等技术发展迅速,医药供应链呈现去中心化、行业整合速度加快等特点,基于互联网的全渠道医药零售与服务平台、C2B2M、B2C、B2B、O2O、FBBC 等模式成为众多医药企业发展的方向。在新政策、新技术、新模式背景下,医药供应链如何实现协同创新,满足日益提高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供应链竞争力,是医药供应链上各个主体企业面临的课题。本文以国家医药行业相关政策为导向,结合医药流通企业实际,从供应链协同创新视角对医药企业供应链创新模式与路径进行探讨。
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供应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链接上游制药企业、下游医疗机构、零售网络及终端消费者。医药流通企业通过与不同的对象合作,推出不同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可分为如下四类:①自建平台,发展B2B、B2C 业务;②整合供应商、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医院资源打造云服务平台,并通过云服务平台提供慢病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③与医药电商企业合作,开展O2O 业务,实现信息互通、快速物流,实现健康管理;④利用第三方平台整合双方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打造线上销售平台及线下配送网络,跨行业合作、跨地区开展智能医药信息服务,帮助用户完成从自诊到问诊、购药的全过程。根据以上分类,绘制药品流通企业合作模式图,如图1 所示。
图1 药品流通企业合作模式
根据当前政策导向以及现有创新模式,结合王玉芬等[1]学者对协同创新结构的相关研究,提出我国医药供应链创新模式图谱,如图2 所示。
图2 医药供应链创新模式图谱
该模式提供的创新思路主要来自于以下四点:
①“两票制”、“三医联动”政策。“两票制”是指药品从制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新医改“十三五”规划中的“三医联动”是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即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两票制”的本质是医药供应链的简化与优化,“三医联动”则需要协同创新以打造更为灵活便捷的医药供应链模式。
②协同创新。医疗与医药环节协作,冷链物流与定时物流,智能应用、平台建设和大健康“治未病”的理念逐渐应用到医药供应链领域。
③全产业链融合。工业、商业、消费者等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期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可视化,有利于医药工业企业对生产资源使用效率的进一步优化,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可追溯性。
④医药+医疗。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新型医药电商模式层出不穷,B2B 向B2C、O2O、FBBC 等模式转型,互联网+医药+医疗的服务平台成为趋势。
在全渠道零售背景下,为了实现更加快捷高效的配送、更加合理的采购、更加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需要医药供应链各个主体以不同的模式共同协作、创新。供应链协作创新参与主体如图3 所示。
医药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资源在相互融合、最大化利用的情况下,可发挥出更强大的力量,各主体的协同创新将使医药供应链更加高效的运转,根据当前政策背景及行业现状,总结出如下四种协作模式:
(1) 跨境医药电商平台+专业医药物流提供商
将医药物流企业在国内强大的物流仓储能力与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在海外市场丰富的供应商资源结合起来,从而优选质优价廉的海外原厂原址的医药产品进口到国内。
(2) 互联网医疗平台+专业医药物流提供商
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互联网大数据、AI 等创新技术以及自有医疗团队、外部签约医生和线下医疗网络资源等和医药物流企业在药品及其它健康产品的供应链优势,利用“移动医疗+AI”共同为基层医疗机构(包括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以及药店赋能,建立“互联网+医疗+医药”服务链体系,形成线上问诊与线上购药、线上问诊与线下就医的服务闭环,打通健康产业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闭环服务,可以有效弥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短板。
(3) 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专业医药物流提供商
中物联提出了《中国智慧物流2025 应用展望》;SAP 也提出“数字化平台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贝恩咨询在其调研报告中同样点出,应对零售新变革挑战的过程也将给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带来巨大的变革机会,3PL 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将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比如:基于大数据提升预测能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物流体系整合,大数据驱动优化仓储供应链布局,智能调度体系及自动驾驶技术优化运输城配效率等。
(4) 养老机构+医院+专业医药物流提供商
医养结合是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将成为未来医疗健康领域新的增长点。因此医养结合与医药物流企业高度协作,共同搭建专业的供应链渠道,为下游经销商、医院和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图3 医药供应链创新主体
(1) 医药供应链数字化与智能化
数字化与智能化为医药供应链创新赋能,不仅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可视化,更重要的是为顾客提供实时的产品成本、价格、质量等信息,提升顾客个性化服务及体验。
(2) 互联网+医药+医疗服务多元化
在目前“三医联动”政策推动下,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将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服务平台,在零售药店承接处方外流业务的前提下,我国医药供应链运作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全新的、多元的、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将会给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3) 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与社会化
传统医药供应链中,医药流通企业大多要承担自身药品经营流通的职能,也要承担其他企业的委托仓储运输的职能。但这种模式难以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也难以降低高昂的物流费用。如今,众多医药流通企业重视物流费用,将物流业务独立核算,希望利用更全面的、高质量的物流网络实现高满意度的顾客体验。比如九州通医药集团结合自身发展困境以及资源优势,建立FBBC 业务部,搭建全国最广泛、最深入的医药供应网络,以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当单向医药物流链向物流网络转变,多仓覆盖缓解单仓压力,合理规划避免无效运输等众多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成熟发展,恰好满足了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加大后对医药物流提出的规模性、协调性的要求。整个医药供应网络的专业化物流运作将为医药行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4) 医药供应链创新生态化与网络化
根据供应链生态化创新结构理论,供应链会从双边结构,经三边结构向四边结构转化[2-3],形成生态化、网络化的供应链。因此,医药供应链创新朝着生态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创新与协作主体众多,多个主体信息共享、风险共担。
医药行业属于政府高度监管、高度专业性的行业,国家政策对其影响力巨大,尤其是医保支付、在线药品销售等政策对医药供应链模式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相关政策导向下,明确消费者需求,进行需求链体系的竞争才是未来医药流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想要获得需求链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供应链模式的创新。
宋华[4]提出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现代供应链及其创新路径,强调现代供应链管理结构将企业之间的协同管理与合作,扩展到了产业集群,强调专业分工基础上的资源融合,通过供应链协同价值创造,最终实现集成要素的创新管理。这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医药供应链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汪传雷等[5]研究发现,目前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创新内涵、要素、绩效风险等,较少涉及具体行业或者实际可操作性研究。本文根据对医药供应链创新模式的总结,利用供应链协同创新理论,探讨医药供应链协同创新路径如图4 所示。
图4 医药供应链协同创新路径
医药供应链参与主体多、政策性强、运作过程复杂,迫切需要创新。供应链创新有很多途径,比如商业模式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等等。本文主要从供应链协同创新的视角探讨了医药供应链的创新,提出了基本的创新模式思路、创新主体与协作模式、创新要素与路径。
本文仅限于对医药供应链创新的框架性研究,由于涉及商业机密,没有提供实际的案例支持,略显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