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技能大赛受益面小、占用过多的资源、财税人才培养缺乏整体框架和具体实施路径等现状,提出基于赛教融合的智能财税人才培养实施路径。通过教学组织与竞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竞赛项目、教学资源与竞赛资源、青年教师培养与竞赛教练培养相融合,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赛教融合;智能财税;技能大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036-02
一、赛教融合与财税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技能大赛受益面小
现阶段,许多学校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技能竞赛人才培育中,但在深层次技能竞赛项目与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方面的融合较少,并且许多竞赛出现硬件资源闲置状态。技能大赛参与选拔和竞赛的学生属于小部分,整体受益面较小。
(二)部分技能大赛占用过多的资源,影响整体财税人才培养
部分学校通过提高技能大赛成绩,提升学校的整体知名度,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技能大赛的软硬件投入,课程、师资等教学方面的资源投入较少,影响了学校或专业整体财税人才培养。
(三)技能大赛与财税人才培养缺乏整体框架和具体实施路径
不少学者、行业专家和高校教师在技能大赛与财税人才培养融合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大多数认为应当实施赛教融合,但很多都属于某些具体操作层面,缺乏整体的框架体系和实施路径。
二、基于赛教融合的财税人才培养可行性分析
基于赛教融合的财税人才培养面临四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部分学校生源差异显著,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不牢、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且缺乏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职业态度等综合素养,而现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差异化,不利于战略财务和管理财务等中高端人才的培养。
2.课程体系结构陈旧,难以满足智能会计时代财务人才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要求。
3.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较简单和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与智能会计时代财务人才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高水平要求差距较大。
4.教学过程中,部分年轻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层次不高,教学能力成长缓慢,我校会计人才培养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师资保障。
结合智能财税人才培养要求,教学对接竞赛特色,从教学组织与竞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竞赛项目、教学内容与竞赛考核标准、教学资源与竞赛资源、青年教师培养与指导教练培养五个方面实施赛教融合,将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素养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财税人才。
三、基于赛教融合的财税人才培养实施路径的建构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智能财税人才为导向,实施个性化教学,将财务人才培养与竞赛人才培育相结合。根据智能财税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结合竞赛项目,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优化课程体系和部分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对接课程教学和竞赛需求,从教材、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软件配置三个方面进行资源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资源制作、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等措施,实现青年教师和竞赛指导教练的双培养。在四项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改革和竞赛项目的框架性安排,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梯次进阶。
(一)将教学组织与竞赛人才培养相融合,实现中高端财税人才的差异化培养
结合智能会计时代中高端财税人才需求状况、学生生源类别和竞赛人才培育,开展实施个性化分类教学,从学生来源、课程安排、任课教师配备和学分互认等方面对分层分类教学与竞赛人才培养同步实施。会计专业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智能财税人才按照战略财务、管理财务和共享财务三个方向进行分类培养,竞赛人才主要来源于战略财务和管理财务方向的班级,按照会计技能大赛和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要求,优化战略财务和管理财务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技能竞赛考核要求的主干核心课程融入培养方案中。
(二)将课程体系与竞赛项目相融合,突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特色
根据智能会计时代财务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增设相关核心课程、调整课程属性或者课程时间安排,优化课程体系布局,并融合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和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项目考核要求(见下图)。同时结合竞赛考核标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课程学期安排或者新增课程。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增设了分岗位实训、会计信息化实训、会计基础技能训练、纳税筹划课程,将纳税实务课时由32学时调整为56学时,财务管理课时由64学时调整为96学时,管理会计由48学时调整为64学时。同时,财务管理由第四学期调整为第二学期,纳税实务由第四学期调整为第一学期。对接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中级会计实务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调整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策略,实施基于“任务驱动下分组竞技”教学策略,对会计技能竞赛考核要求,增加供应链模块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增设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作为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补充,选拔技能竞赛人才,并提升整体学生的财务信息化处理能力。
(三)将教学资源与竞赛资源相融合,为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提升提供资源保障
从教材、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软件配置三个方面进行资源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提升提供高质量的资源保障。结合课程改革需求和竞赛项目课程考核特色,新编系列教材;在线开放课程、微课和竞赛赛题题库文件满足教学和竞赛项目训练的共同需求,相互支撑;将竞赛平台应用于日常课程教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将青年教师培养与竞赛教练培养相融合,为会计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师资保障
青年教师自入职以来,学校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将技能竞赛作为教师知识技能提升和教学能力培育的重要着力点,为会计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师资保障。从教授课程、青年教师指导教师选择、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提升、教学能力提升和教研能力培育五个方面进行探索。选择技能大赛骨干指导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帮助青年教师在课程教学、专业技能提升、技能大赛指导、教研能力培育等方面进行一对一全方位帮扶。
四、智能财税人才培养成效——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学院人才培养保障的深度和力度进一步拓展,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自2014年开始,学院从资金、人才引进实训室建设、软件配置、师资培训和专家交流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会计专业此项目的实施,共计投入490多万元资金,引进教师12人,新建或改造会计实训室近400m2,师资培训60多人次,专家指导10余人次,2014—2019年会计专业获得各类技能竞赛三等奖以上达20多项,其中2016—2019年连续获得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大赛“会计技能”竞赛一等奖,2019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会计技能”竞赛一等奖,取得我校历史性突破。
(二)多举措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显著提高
自2014年开始,每年参与技能竞赛选拔的学生人数达200人,占整体人数60%以上,参与竞赛选拔的学生主干核心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普遍在80分以上,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省政府奖学金10人次,一等奖学金18人次,二等奖学金50多人次。2017级战略财务班初级会计职称通过率达80%,近120人次通过专升本考试。
(三)借助竞赛指导,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显著提升
经管学院对新进教师进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研究与竞赛指导的全面培训,制订了青年教师激励制度和科研奖励实施办法,提高教师竞赛指导获奖年终考核加分和奖励额度。尤其是学校修订教师职称晋升条件,加大竞赛指导获奖的扶持力度,极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竞赛指导的参与性,借助这一着力点,近6年来,会计专业教师通过技能提升、专业知识强化、课堂教学创新、信息化教学和教学研究提升自身竞赛指导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四)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省内外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学校基于赛教融合视角的智能财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在省内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得到省内外部分中高职院校的认可和肯定。2016—2019年连续四年获得浙江省會计技能大赛一等奖,尤其是2018—2019年包揽了浙江省此赛项的第一名,使我校会计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的知名度获得极大提高,多位教师被邀请至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流项目成果。学生培养质量受到省内学生家长和知名企业的高度认可。2017—2019年普通类招生分数线为二段线以内,生源状况良好,省内专业知名度获得考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用友新道纷纷与专业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共同培养智能时代的财税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菊霞.“赛教融合”模式下《虚拟现实》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12).
[2]徐玉.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技能竞赛效果的策略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3]单松.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人才素质结构与培养路径探索[J].财务管理研究,2020(2).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