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湖南非遗舞蹈融入高职舞蹈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0-03-16 06:17钟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0期
关键词:视域文化自信湖南

钟雅

[摘           要]  文化自信是具有历史性、现实性的时代命题。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分析非遗舞蹈与高职舞蹈教育的融合方式,对于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对“文化自信”视域下湖南非遗舞蹈融入高职舞蹈教育的策略进行简单分析,希望可以为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文化自信”视域;湖南非遗舞蹈;高职舞蹈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024-02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对文化价值的肯定与践行,是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核心的要素,凝聚了民族的精气神。高职舞蹈教学要深入挖掘傳统的文化,通过中国非遗传统文化的整合,达到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湖南非遗舞蹈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其与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整合,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意义。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分析非遗舞蹈与高职舞蹈教育的融合方式,是通过教育进行非遗文化传承、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与手段。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湖南非遗舞蹈的文化价值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进行湖南非遗舞蹈与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整合,要做好实践教育,真正将文化与教育有效融合。通过湖南非遗舞蹈与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整合,将非遗文化与高等教育体系充分融合,通过专业性化教育推动湖南非遗舞蹈文化的认知发展。

湖南非遗舞蹈主要有湘西苗族鼓舞、湘西毛古斯舞等几种类型。其中毛古斯舞是一种在土家族祭祀仪式中产生的舞蹈,属于湘西土家族古老的舞蹈形式,其具有人物、对白以及故事情节,是一种具有表演形式的原始戏剧类舞蹈。而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最喜爱的舞蹈,种类丰富,最为常见的主要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单人鼓舞以及团圆鼓舞等几种类型[1]。

湖南非遗舞蹈与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整合是非遗文化保护的有效方式,将高等教育与非遗舞蹈有效融合,可以有效挽救濒临消亡的舞蹈文化,是实现湖南非遗舞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湖南非遗舞蹈与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整合,不仅仅是对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化,也是对非遗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承,这是高职舞蹈专业在文化传承上的责任。

湖南非遗舞蹈与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融合,通过对具有显著地域性特征的文化进行挖掘,分析其内在的民族舞蹈文化特征,了解其风格以及特色、文化背景等因素,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民族性的特征,为非遗舞蹈传承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湖南非遗舞蹈多数源于生活的基本动作,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湖南非遗舞蹈作为非物质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其与现在舞蹈教学有效融合可以充分彰显民族精神以及特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高职舞蹈教学中融合湖南非遗舞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是进行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湖南非遗舞蹈融入高职舞蹈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基于文化自信,建设传统文化课堂

在高职舞蹈专业教学中,课堂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平台。在非遗舞蹈的传承发展中,要基于高职舞蹈教学的特征,凸显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挖掘非遗舞蹈价值,达到教育的目的。

湘西苗族鼓舞、湘西毛古斯舞是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的舞蹈,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非遗舞蹈的历史发展的形成进行讲解,让学生可以了解这些传统舞蹈中蕴含的文化元素。通过分析湘西苗族鼓舞、湘西毛古斯舞的历史,了解其表演特征,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非遗舞蹈的热爱。[2]

例如,在非遗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湖南非遗舞蹈的细节内容,通过对非遗舞蹈的记录、分析,对传承人进行采访,让学生了解非遗舞蹈的价值以及内容,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

(二)构建传承湖南非遗舞蹈的教学环境

高职舞蹈教学与湖南非遗舞蹈的有效融合,可以有效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非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高职舞蹈教学中,要合理融合湖南非遗舞蹈,打造一个广阔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在课堂进行延伸、拓展,达到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编创舞剧作品的方式,演绎毛古斯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绎,在不同的情境中了解这种传统的舞蹈艺术形式。

(三)融合现代艺术,培育学生创造力

湖南非遗舞蹈融入高职舞蹈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际中要综合湖南非遗舞蹈特征合理分析,了解非遗舞蹈的服饰特点、动作技巧、风格特征等,在融合现代化的布景造型、道具设计以及灯光等多种因素,通过挖掘湖南非遗舞蹈的文化价值,融合舞台效果以及音乐特征,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使学生可以对湖南非遗舞蹈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完整的认知。

在湖南非遗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设舞蹈编舞以及技巧的训练,通过此种方式将现代舞蹈与湖南非遗舞蹈有效融合,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文化,也实现了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湖南非遗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自己的“编舞与相关技法”训练,在队形、音乐以及舞台驾驭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际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湖南非遗舞蹈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湖南非遗舞蹈舞台方位、队形调度等要点;进行音乐结构的分析,通过音乐的烘托与渲染,使学生了解湖南非遗舞蹈的文化内涵;通过舞蹈语汇的不断积累,逐渐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湖南非遗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湖南非遗舞蹈的精髓,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舞蹈动作的编创,进而达到丰富学生舞蹈编创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文化学习,融合民族情感

在非遗舞蹈教学中,要强调文化学习,并不是简单进行动作、技巧的学习,而是在湖南非遗舞蹈传承的同时激发学生自身的文化情感。在教学中,教師要重点对湖南非遗舞蹈的类型、文化传承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习俗,达到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3]。

(五)整合资源,优化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在湖南非遗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基于教学目标,通过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整合教学资源,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湖南非遗舞蹈与高职舞蹈专业整合中,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重视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可以适应湖南非遗舞蹈教学需求,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定期培训、教育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文化自信,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六)基于生活整合教学,挖掘非遗舞蹈历史文化背景

非遗舞蹈是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舞蹈形式。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非遗舞蹈中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在湖南非遗舞蹈的教学中,高职舞蹈专业教师要从生活的视角进行分析,通过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传递文化的目的。

在教学中通过生活、节日庆典以及历史故事等导入,通过与生活实际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在舞蹈中蕴含的文化背景以及特征。同时,也模仿湖南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了解湘西苗族鼓舞、湘西毛古斯舞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习俗,通过对服装、化妆、表演动作的模仿,达到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元素的目的[4]。

“文化自信”视域下湖南非遗舞蹈融入高职舞蹈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育实践性保护方式进行创新优化,借助科学的方式进行整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利用信息化、实践性的方式进行湖南非遗舞蹈的活性传承,有利于通过专业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这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卿.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3-75,88.

[2]曹海滨.从文化迷失到文化自信:少数民族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2):82-86.

[3]高隽超.基于儿童立场的非遗舞蹈课程开发:以深圳市海韵学校非遗舞蹈课程为例[J].美育学刊,2019(3):116-120.

[4]汤梅,桂世河.“非遗后”的课程:传承人群的文化自信教育[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6(6):4-6.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视域文化自信湖南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湖南童谣
在湖南
unit 15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