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紫陶艺术

2020-03-16 03:25白建明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紫陶

摘要: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成于清朝末年。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说法,它代表了建水紫陶在中国陶瓷工艺上的极高成就。

关键词:紫陶;四大名陶;紫陶工艺

建水陶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3500多年前,建水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陶瓷生产中心,其行业地位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是中国“国瓷”的一部分。自清代开始,建水烧制了闻名中外的紫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使紫陶独步天下。

“体如铁、明如水、声如磬、亮如镜。”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它虽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却鲜为人知。云南建水紫陶的工艺经镇浆制泥、拉胚成器、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抛光后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产生出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加上其“残贴”和“淡艳”装饰工艺将古老的建水紫陶工艺点化,美妙绝伦,是中国陶艺装饰的奇葩。成型后的建水紫陶更是在体态上、色泽上,还是在音质上,都达到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下面简单论述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

一、镇浆制泥

云南建水紫陶的陶泥取自云南建水境内,有红、黄、青、白、紫五种色彩,所以有“五彩云陶”之称。五彩泥含铁量高,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粗细程度不同的鹅卵石精工细磨抛光后,质地细腻,光亮如镜。传统的制泥方法是将粘土原料分别捣成粉粒状,按制陶要求把不同成分含量的粉粒状原料进行配比,放入池内加水制成浆状搅拌淘洗,待含砂浆泥沉落池底,便只勺取上面的浆泥倒入另外的池内作再次淘洗。如此反复五、六次之后,让泥浆在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膏状。用这样的方法制成的泥料无丝毫砂粒半点暴性,细腻犹如膏脂。

二、拉坯成器

由于泥料细腻,在湿润状态下的可塑性相对较弱,因此,建水紫陶不适宜用灌浆或注模的方式制成器型,而沿用数千年以前古人发明的轮制成型手工拉坯的方式拉制器型。拉胚,即将和好的陶土放于拉胚机上,借旋转之力,用双手将陶土拉成器胚。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石膏板用少量泥巴固定在旋转的车盘上,然后将揉好的泥巴放在石膏板上,通过脚抵住手肘关节来借力,把旋转中的陶土捂正,再把大拇指从泥巴的中心点插进去,用双手把陶土从中间分开,然后压底。这时,需要特别注意,由于建水陶土的含沙量极少,如果底部留的泥巴过厚,又或者压的不够结实,就容易裂底。不仅是底部,当我们把分开的陶土向上拉时,也要特别注意。如果在拉的过程中,用劲不均匀,或者盲目使用蛮力,陶土就会从下面开始往上扭曲,从而使胚体变形,导致拉胚失败。由于拉坯艺人存在水平技能、艺术风格、文化构成等方面的个性,同样的器型在不同艺人的手中,会呈现不同的风格流派,形成建水紫陶作品典型的个性化特征。

三、阴刻阳填

建水紫陶的刻填工艺要求在陶坯湿润状态下完成,才能保证填泥与坯体充分吻合,因此,在建水紫陶当中,阴刻阳填是最具艰难、也最具创造性的,最细致的手工。阴刻阳填是陶坯落墨后,刻工艺人立即将陶坯上的墨迹刻成模,即在事先画好的陶坯子上雕刻,开始了精细的装饰工作,工艺师们借助一种名为“足刀”的神秘小工具来完成,工艺师们能熟练地运用足刀,缘图案的边缘进行镂刻,并将图案中的坯体挖去,称为阴刻。整个过程要求坯体始终保持一定的湿度,而有一定湿度的坯体却很容易变形,所以,在阴刻过程中,既要完成阴刻装饰,又要使坯体不变形,要求刀尖不能离开坯体。下刀的力量完全凭感觉,因为不同的器型或者说同一器物的不同体位,其薄厚并不一致,要求其下刀的力度是完全不同的,刻深了会刻穿坯体,而刻浅了将无法填彩。阴刻是填彩的准备,接着就是为阴刻图案填充彩色泥料,工匠按填充的需要,采用天然彩泥配制出不同的彩色的泥料,直接填入刻好的图案中,由于填充彩泥的湿度与坯体湿度是不同的,而且在干燥过程中添泥与坯体湿度的收缩率也不一致,因此,添泥要经过2至3次反复填压,使添泥与刻模充分粘合,添泥与坯体表层为同一平面才算完成。这就是阳填,经过工匠们用填彩刀反复的抹平和挤压,此时的彩泥已经和坯体融为一体,并经过修整,经过几天的阴干后,工匠们会通过修坯的方法将多余的彩泥刮去,并呈现出填充好。目前建水紫陶的装饰尚无一种可以替代手绘装饰的办法,也因此成就了建水紫陶独特的人文语式,使建水紫陶物象的外形神态及质感气度全在线条的方圆粗细疏密涩疾的变化中表现出来。

四、高温烧制

建水紫陶的烧成温度要求在1150℃—1200℃之间。传统烧制建水紫陶的炉窑称为龙窑。龙窑呈竖卧状依山势由低向高逐台而建。窑内点火燃烧后,窑膛内形成了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烧成气氛,陶坯内所含的各种成份在不同的火温和窑气下会呈现不同的还原结构和还原色彩,当窑内达到相应的高温时,紫陶在不同的窑气内会呈现或红或紫或黑的奇异变化,形成建水紫陶有别于其它陶瓷的窑变特色。

五、无釉抛光

无釉抛光,就是不在表层上釉,而是直接打磨出光泽,建水紫陶因为泥料腻若膏状,经人工由土还原为陶后,经过七八道打磨工序,用磨杵的功夫和耐性将其打磨成明镜般光洁。这种打磨出来的工艺品没有化学成分,土里的矿物质保留完整,做成的工艺品含有多种丰富的矿物质。生活中常见的有茶壶、茶杯,用建水紫陶泡出的茶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而用于保存茶叶时,密封性较好,可以留住茶叶最好的味道。

结语:

冯骥才先生在《俗世奇人》中曾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灵动美妙的手指穿越材料之间,厚实宽大的手掌托起整件作品。手的力量,在这动静之间完美呈现;手的背后,则是一个个平凡的民间艺人在演绎他们的手艺故事。這双手,或许长满干茧,也许弯曲不直,却缔造出属于中国匠人的荣耀!

每一个紫陶匠人都有一双巧手,从一堆泥土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紫陶作品,是匠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熊熊烈火之中天公作美的偶然。

作者简介:白建明,生于1968年,云南省建水县人,省级工艺美术师。自幼喜欢书法绘画,生性认真聪慧,擅长手工技艺,闲暇间常勤于习练。早年对建水陶的艺术魅力已深爱不笃,于2005年开始从事专业制陶,并对建水陶的传统工艺,形置造型及装饰艺术均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作品也曾多次荣获省级以上嘉奖。2011年成立“瑞壶堂”陶艺工作室。其手工精心制作的作品形置优美得体,线条舒展流畅,内涵丰蕴沉静,极具观赏与收藏价值。

猜你喜欢
紫陶
“汽锅”与“茶具”:旅游市场中的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研究: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紫陶作品
构建新型交易平台促进紫陶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浅谈建水紫陶文化价值和工艺传承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刍议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与鉴赏方式
物以史记 史以物存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