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审美向度

2020-03-16 09:03孙玉玲孙晓红
高校辅导员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格辅导员美的

孙玉玲 孙晓红

(山东大学 齐鲁交通学院,济南 250002)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育英才、为大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的重任,其职业特质中蕴含着的勇挑重担的崇高感、不负使命的神圣感、仁爱包容的亲和感、相伴相随的和谐感等美感要素,构建成辅导员的职业角色美,并呈现出政治美、情怀美和人格美三个向度。一批优秀的辅导员成为了职业角色美的代表,树立了“引路人”“筑梦人”等带有显著审美意蕴的社会形象。201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首次遴选了“最美高校辅导员”,是对辅导员职业角色美的有力彰显。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审美向度诠释着更深层次的价值内涵,引领着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新方向。

一、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特质

(一)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是辅导员的主要及首要职责。“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在落实这一根本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当今世界的“条条大路”中,确保将学生引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不能是别的道路,其使命之神圣、责任之重大,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区别于一般职业的首要特质。

(二)成才报国的“筑梦人”

处在高速变革发展和剧烈国际竞争中的当代中国,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和紧迫性与日俱增。“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2]辅导员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目标不仅是要将学生培养为政治合格、思想先进、道德高尚的劳动者,还是要通过学风建设、学业指导、创新创业平台搭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他们成为具有高度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专业人才。作为学生“个人梦”与“家国梦”交融统一的纽带和桥梁,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在成才报国中实现人生价值,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重要特质。

(三)关键节点的陪伴者

“学生在高校生活,少则三到四年,多则九到十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3]“高校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前沿、离学生最近。”[4]他们是确保“灌浆期”的“阳光水分”及时到位的关键角色,须要全方位全过程深耕细作于学生的心田,既以言传解疑答惑,又以身教为镜,将生长能量传导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角落。与学生结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共同体”,实施随时在位的陪伴式教育,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独特特质。

二、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审美向度

(一)为党育人的政治美

辅导员自诞生起就以“政治”+“教育”为首要身份识别码,政治性是其首要职业内涵,辅导员对此内涵的完美性追求蕴生政治美感。“政治美感其实就是政治现实的外在自然与政治人的内在自然之间的和谐之感。”[5]作为党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和守卫者,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辅导员的政治美首先表现为对信道守道的高度自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6]为了保持这种底色始终鲜亮,辅导员将对马列主义真理的忠贞信仰,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坚定拥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的强烈自信,对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全面维护等,内化为自己的政治品格,使这些“政治现实的外在自然”达成与自己的内在自然之间的和谐。辅导员的政治美还表现为对明道弘道的深度自醒。内外的和谐性决定了政治品格的稳定性和政治态度的坚定性,使辅导员能够从波谲云诡的世界大变局中拨云见雾,及时剥去渗透到物质精神生活各领域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各色伪装。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要去伪存真,在充斥网络的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和媚洋媚俗文化中固守真理阵地,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辅导员用自身的政治美感引领感染学生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美的感知,“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7]学生一旦真正理解并深刻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美和科学美,便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拥护者、追随者。

(二)为国育才的情怀美

辅导员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帮助学生实现成才报国梦想。为此,辅导员首先要克服自己专业背景的不足,“深入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建议。能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相关原理和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研究。能因材施教,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8]不仅如此,辅导员还要在教育思想上跳出传统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作为桥梁打通专业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沟壑,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内生动力,从而发挥他们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以“学”的更高需求为驱动力,积极拉动“教”的供给侧改革。在此意义上,辅导员已经超越了职业角色的一般规定,他们传承并发扬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将学生能否成才成长和能否以此带来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尺度,弘扬“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礼记·大学》),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论语·述而》)为忧,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形成了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这种对崇高的人生境界和社会理想执著不懈地追求,也成为了学生的实践榜样,形成了师生薪火相传的优秀传统。辅导员以为国育才为目标,担承“筑梦人”使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学风建设、学业指导活动,向学生传递人生真谛,引导他们关照社会现实,承担社会责任,将每一位学生的成才梦想升华凝聚成宏伟的家国梦想。至此,辅导员职业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成为了通向“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述而》)的高尚境界的修养之道,这一职业也成为他们实现生命价值的崇高事业。

(三)躬身陪伴的人格美

“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用人格辉映人格”的浸润式教育,是辅导员对职业角色特质所做出的审美诠释。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最关键时期的陪伴者,辅导员将人格之美渗透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中,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感受到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可以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作为人生导师,辅导员在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以己之美镜射学生的德行,能够在保证主导性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9]辅导员还要努力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用真诚无私的爱赢得学生信任。辅导员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各种难题的过程中,在与学生一同参加各类校园活动的过程中,以身示范,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导学生找到通往自身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保证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向党和人民交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正确答卷。“审美人格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容和整合了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10]辅导员的人格美首先蕴含着道德人格美,道德人格美以实现了自由的自律为特征,像康德“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11]辅导员的人格美还体现着升华了理性人格的现代理想人格美,这种美以感性与理性和谐,知情意行的统一为主要特征,能够保持工作态度和尺度的稳定性,对学生严慈相济,公正公平。同时这种美也能够帮助自身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在遇到各种逆境、问题和挫折时,辅导员要有较好的职业生涯韧性及复原力,帮助其及时处理应对并较快适应恢复。”[12]

三、辅导员职业角色美的提升路径

(一)提高审美感受力

美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中,审美客体应是人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产物,审美主体应具有从对象直观或观照人的本质力量的能力和感觉。[13]辅导员具有了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才能去创造美、传播美。人类的本质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人类的本质力量既有原始的本能的也有高级的精神,辅导员遵循“引路人”的主责指向,所要重点面对的审美客体应该是高级的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等,都是人的高级本质力量“真”“善”“美”对象化的产物。例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不仅亲身创造了历经二百年真理性不衰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自己还是政治美、人格美的伟大典范。提高对这样的真理美、政治美、人格美等高级美的感受力,是辅导员深化职业角色美的路径和旨归。辅导员应该自觉浸润其中,从而汲取美的营养,涤荡灵魂、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使自己的内在自然与政治、道德、社会价值观现实的外在自然不断走向更深的和谐,生成更强的美感。

(二)内聚审美转化力

“人类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控制论目的决定了人必然趋向于一种高级的本质和本质力量,并以它的感性显现为美。”[14]引路人、筑梦人、心灵陪伴者特质也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高级本质。趋向高级的本质力量首先促使辅导员把这些角色特质自觉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规定,从它感性显现的政治美、情怀美、人格美中获得心灵愉悦,再将这种愉悦升华为乐享职业的自信力。其次,这种本质力量促使辅导员将外在的职业守则“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内化为自己的品格,生成由内至外的深厚无私的爱、深刻的道德自觉、超然的人生态度、生生不息的自强创造精神,再转化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包含自由内核的道德自律力。同时,这种本质力量还驱使辅导员以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将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职业价值需求,转化为“玉汝于成”的职业自强力,实现以辩证、创新、通达的智慧驾驭职业全局的职业能力建设目标。自信力、自律力、自强力作为追求职业价值实现内在动力,促进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审美向度的感性显现,也促进了职业使命和职业角色之间应然、实然和使然的内在和谐统一。

(三)升华审美展示力

美因其超功利性、自在乐受性和强大的正向感染性,成为人类生生不息追求的最高价值境界。一方面,辅导员通过职业角色特质的本质性内化,生成具有高级价值的美本身,作为“审美客体”自然愉悦感染着其他审美主体。另一方面,辅导员在面对自身美的主要审美主体大学生时,还需要“反客为主”,将内在的政治美、情怀美、人格美外化为具备形象性、愉悦性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渗透到育人的全维场域,使这种高级价值产生更强展示力。比如,辅导员要将对马列理论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的忠贞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美传播到课堂上下、宿舍、操场全空间,网上网下全场域,并通过掌握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用美的理论、语言、影像占领网上教育阵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感受。又如,辅导员要将情怀美外化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严慈相济、公平公正的教育精神,传播到学生全员,引导全体学生启真向善,全面发展。再如,辅导员要将人格美转化为情感真、原则准、用意诚的态度境界,贯穿到日常教育全过程,特别是在批评、教育甚至处分有错误的学生时,以深厚的爱为底蕴,能让学生感受到“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的启迪,产生风行草偃之成效。如此,辅导员职业美的价值即得以进一步升华,以“美”育“美”得以深化实现。

猜你喜欢
人格辅导员美的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漫画之页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