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策略

2020-03-16 03:30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广东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互联网+校园

文/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李 注

今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将近60%,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人,增长率为5.6%,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教育等各个领域带来深刻变革。

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布,万物智联、万物互联的5G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从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到势如破竹的5G,一波波的时代浪潮中,教育面临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突飞猛进的挑战,作为思想活跃、知识密集、思维创新、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的前沿阵地,高校的信息化水平应紧随时代潮流,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入手,分析为何要提升信息素养,提出相应的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高校教师结合当前社会及学校信息化环境情况, 形成对信息需求的确定,从而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来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知识传递过程更加优化、工作更加高效的能力与素质”。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敏锐性以及信息加工能力。

(一)信息意识

当前,我们进入高度信息化社会,AI、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带来深刻变革。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因此,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应当具备对信息社会、教育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二)信息敏锐性

信息敏锐性就像新闻敏感,面对海量、繁杂的网络信息,高校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捕捉对教育教学、学生发展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敏锐地感知学术风向标、行业动态。

(三)信息加工能力

信息加工能力需要高校师能够对信息进行准确高效的解释和筛选甄别,整合、共享、创造性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通过创新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表达、呈现和存储,将其转化为教学、科研、指导学生就业等所需的内容。

二、高校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一)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备素养

2018年4月25日,我国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除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外,还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促进教师主动适应信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变化,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倡议”,推进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等新途径,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角色重塑。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作为教育信息化的践行者,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实现教育信息化,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刻不容缓。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实现知识的传授。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崛起,在“互联网 +”时代,网络教学的出现使得原有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能动性得到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模式需要改变为以自由、主动、探究为主,打破以往学生只能“填鸭式”被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制约。

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果不能加以改变,就难以满足当代教育工作的要求。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

高校教师只有适应教育信息化2.0的需求,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借助网络教学工具,通过手机客户端、智能终端等设备拓展教学时空,将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作业等内容集合在互联网平台上,丰富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师可实现在线交流,不必拘泥于线下,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三、高校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策略

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高校教师提升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强信息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信息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信息就是力量”的观念和意识,并将此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不能视信息化为“洪水猛兽”,更不能故步自封,怕麻烦不愿意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信息化教学水平为中心的观念,不断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拓展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既要注重现代教育知识的扩展,更要注重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多媒体能力等现代教育能力的提高。

高校应分层、渐进、全面地在教师群体中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从教育理念、信息化手段、教学技能等多方面提升教师信息意识。

(二)提升信息敏感度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时刻意识到信息化对教学工作的重大促进作用,提升教育教学信息的敏感度,及时发现并掌握对教学、科研工作有价值的信息,敢于创新,将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中,将信息能力与教学能力有机结合,实时关注专业领域、行业动态,以及信息技术新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善于运用信息

高校在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中也要将信息化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作为重点工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和单一、简单的教学方法限制了课堂教学和指定的时间,难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学习。然而,随着新型网络在线教育的兴起,如慕课和微课等,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教学能力,借助当下各类互动学习平台及信息化资源,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并通过课堂派、雨课堂、蓝墨云班课、UMU等多种互联网教学管理平台共享给学生。在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上,高校教师切忌流于表面,仅仅用作点名、收集作业的工具,挖掘各大平台的功能,切实实现智慧课堂。

此外,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精品课程建设等途径,以赛促教,以学促教,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还应提升信息化科研能力,在科研、论文撰写养成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关于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技能。依托Web2.0的社会化媒体为教师网络研修和培训提供全新的技术平台和资源,可以实现线上培训和移动学习。

教师应不断更新信息化认知和相关知识,关心我国最新的互联网教学改革的发展进度,不断翻新自己的知识库,紧紧跟随时代的潮流和发展趋势,通过学习并有效地利用其他院校、机构取得的成果,加以改变使其成为适合自身教学班级的管理和教学方式,要充分使用互联网的有利资源,和校内的教学进行结合,积极扩充自身的基础知识。

(五)完善基础校园网络建设,打造智慧校园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校园网络环境的搭建,各大高校除了完善基础校园网络,还应致力于打造智慧校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满足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科研等需求。通过互联网技术使校园生活、工作及学习智能化,进一步促进智能教学和智能服务。

当今社会,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有的高校智慧校园网络信息含量不足。当前高校校园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建设智慧校园时没有推陈出新地应用先进技术,仅仅满足于校园网络的连通,存在网络课堂无法实现、智能学习无法实行等问题,并未建立一个健全的信息化校园。因此,践行教育现代化2.0,打造“人工智能+教师队伍”,高校离不开智慧校园的加持。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互联网+校园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