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滨海高铁沿线森林景观提升策略

2020-03-16 10:02陈绍玲
林业勘察设计 2020年4期
关键词:滨海福建省树种

陈绍玲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州 350003)

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森林生态环境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福建省滨海高铁沿线森林资源状况较好,但森林色彩不够丰富,景观层次单一,景观连续性不强。随着福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福建省滨海高铁沿线森林景观迫切需要改善提升。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森林生态安全“四个着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助力美丽新福建建设,福建省林业局于2019年启动包含福建省滨海高铁福建段景观带、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景观带和福建省省际公路交界窗口的“两带一窗口”绿化美化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对福建省滨海高铁沿线的森林进行景观提升。

1 福建省滨海高铁分布区概况

福建省滨海高铁北起宁德福鼎市,南至漳州诏安县,主要涉及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6个地区共计30个县(市、区)(表1)。

表1 福建省滨海高铁涉及县(市、区)

福建省滨海高铁分布区地形以山地丘陵及沿海平原为主;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地势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

区域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以连江为界线,由北向南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过渡到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25~29 ℃,无霜期长,降雨量1 100~2 000 mm,多集中于春夏两季。山地土壤以砖红壤性红壤、红壤为主;滨海滩涂为盐土,间有少量风沙土分布;河谷及河口地带为新积土。区内现有植被种类繁多,以马尾松、桉树、杉木、相思、木麻黄、竹类等人工林比重较大。

2 福建省滨海高铁沿线森林景观现存问题

2.1 森林景观破碎化严重

高铁是交通网络中的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线路长,跨度大,途径地域情况较为复杂。福建省滨海高铁两侧可视范围内现有居住区、农田、滩涂、山地、果园等。绿化景观较为破碎,生态系统较薄弱,可提升空间较大。福建省滨海高铁沿线2 km以内现有林地124 492 hm2,非林地185 107 hm2,共计35 866个小班,其中林地小班27 923个,非林地小班7 943个。

2.2 森林景观树种较为单一

福建省滨海高铁沿线森林面积较大,但树种结构较为单一。现有林地内,除没有明显主要树种的混交林占37.16%外,针叶树纯林及以针叶树为主要树种的林分比例占34.13%,区域内针叶树比重较大(表2)。区域阔叶树为主的林分占林地的28.71%,其中桉树占比接近一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较好的阔叶树为主的林分总体占比较小,各树种林分类型面积和分布的不均衡,造成福建省滨海高铁两侧森林树种结构较为单一,安全性与景观性均有待优化。

表2 滨海高铁福建段林分树种结构

2.3 森林景观效果不佳

福建滨海高铁两侧现有森林景观绿量充足、色彩欠佳;大树众多,层次单一;宽度充足、连续性不够等几大方面问题,景观效果不佳,有待改造提升。

2.4 森林景观与高铁衔接不佳

高铁两侧林内现存大量的松类或桉树类的纯林片林,局部山体距高铁较近处树干过高、易风倒折断,存在安全隐患。宁德地区的高铁两侧局部区域现存大量茶园、果园等经济林以及竹林等,人工经营强度较大,地表黄土裸露等现象时有存在,对沿线森林景观的影响极大。同时,高铁内的视线焦点较高,此类森林景观不易遮挡,短板容易直接暴露在旅客的视线内。

3 森林景观提升策略

3.1 景观提升目标

以福鼎至诏安高铁两侧森林现状为基础,结合区域特点,建设集山水林田湖草果生态资源、体现四季变化的森林景观廊带,呈现出“山水交替、层林尽染”的山野景观和“绿美田园、花团锦簇”的田园景观。

3.2 树种选择

高铁两侧树种选择应在确保高铁行驶安全的基础上考虑生态功能和艺术效果。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水土等条件的植物品种,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的树种一般要求生理上生命力强健、生长稳定、病虫害少、繁殖容易、移植后易成活和恢复生长、管理简便、管理费用低;外形上株形整齐、树干挺拔、树形优美、遮荫效果好、观赏价值较高;景观上四季常青少落叶、开花或季相效果明显;生态功能上具备一定的减弱噪音、减尘防风、耐瘠薄、耐盐碱、耐污染的能力,同时还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福建省滨海高铁两侧乔木树种主要选用桂花、香樟、含笑、楠木、木荷、马占相思、高山榕、中华杜英等常绿树种,搭配枫香、紫玉兰、樱花、乌桕、泓森槐、香花槐、凤凰木、火焰木、小叶紫薇、黄槿、鸡冠刺桐、台湾栾树等彩化树种。

3.3 改造策略

3.3.1 补齐绿带,打造绿色生态廊道

一是针对性的对现有郁闭度0.5以下的稀疏林分进行改造,在现有森林中套种常绿阔叶树种与季相景观树种。二是结合高铁穿越地段具体情况,于村庄周边非林地种植常绿阔叶树种与季相景观树种。三是减少滨海高铁两侧森林断带情况,形成较为完整的绿色生态廊道。

3.3.2 增花添彩,打造多彩森林景观

根据福建省滨海高铁两侧森林分布的维度不同,以福州为界,福州及宁德地区各县选择季相景观明显的枫香、樱花、乌桕、黄山栾树等树种进行森林景观提升;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区选择开花景观明显的泓森槐、小叶紫薇、黄槿、鸡冠刺桐、台湾栾树、凤凰木、火焰木等树种进行森林景观提升。使原本绿量丰富的森林增花添彩,打造四季常绿、三季变化的多层次多彩的森林景观。

3.3.3 优化树种结构,打造高铁廊道生态安全

结合福建省滨海高铁两侧森林树种现状,针对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林的改造,配置与针叶树种树高、冠幅不同的含笑、木荷、相思、高山榕、香樟等常绿阔叶树与樱花、乌桕、枫香等季相景观树种,丰富森林树种结构,逐步将纯林改造成复层混交林,丰富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发生,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在茶园、果园等经济林片林的道路两侧或田埂种植桂花、含笑、樱花、紫薇等冠幅不大、树形不高的景观树种,既达到香化美化作用又不至于过度影响经济林的正常生产经营,提升高铁廊道的景观效果和生态经济安全。

3.4 树种配置

3.4.1 稀疏林分改造类型

对现有林相不完整、郁闭度0.5以下以及择伐改造的林分进行补植套种改造,补植密度1 200株/hm2。补植以相思、香樟、木荷等常绿树种为主,搭配枫香、樱花、乌桕、无患子、黄山栾树、小叶紫薇等开花或色叶树种,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景观质量(表3)。

3.4.2 经济林改造类型

对现有低效经济林林分进行补植套种改造,补植密度900株/hm2。规划在不影响现有经济林经营基础上,补植小叶紫薇、桂花、枫香、山樱花等开花或色叶景观树种,提升经济林景观品质(表3)。

3.4.3 迹地或非林地类型

针对部分采伐迹地、病虫害防治迹地、坡耕地、村庄周边非林地等地块,以丹桂、香樟、木荷等常绿树种为主,搭配枫香、樱花、银杏、无患子、黄山栾树、小叶紫薇、凤凰木等开花或色叶树种,提升林分的景观结构及色彩变化,种植密度2 550株/hm2(表3)。

表3 树种配置类型

4 结语

滨海高铁是滨海地区交通运输的大通道,高铁及其周边环境也是新型的生态廊道。因此,滨海高铁两侧森林不但需要有稳定且成体系的生态系统、繁花似锦的景观与环境,也需要丰富安全的物种结构。本文主要对福建省滨海高铁沿线的森林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景观改造提升的策略,期望能为今后的滨海高铁森林景观提升类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滨海福建省树种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滨海白首乌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滨海顶层公寓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岳滨海 藏石欣赏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