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忠良
(吉林化工学院 发展规划处,吉林 吉林 13202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伴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院校在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日益丰富并随之扩展。当前,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战略行动的“新工科”建设,“双特色”大学建设发展以及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对地方高校培养适应当代社会进步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在抓机遇迎挑战的过程中要制定好顶层设计,编制好事业发展规划。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地方高校,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和人才支撑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一份科学的事业发展规划是一所地方高校的美丽蓝图,不但能够激励学校不断前行,而且可以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实践已经证实,发展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有力执行,能够主动适应国家、社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可助力学校明晰发展目标及自身定位;能够大大增强资源配置效能,可助力明晰改革进步的关键举措及重点任务;能够有效调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改革发展的主动性,可助力汇聚各方面力量促进学校发展建设;能够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可助力推动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校编制发展规划,应体现出规划的引领作用并促进高校持续发展,通过规划举措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2019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启动年,2020年是制定年,深入研究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能够助力地方高校“十四五规划”的科学编制。
清华大学于1980年举行的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中所作的工作报告,正式拉开了我国高等院校编制事业发展规划的帷幕[1]。现阶段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的探索获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目前关于地方高校发展规划制定的研究科学化水平不高,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较少,一些地方高校在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缺少规划编制的动力,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强,规划实施制度组织支持和保障不到位等一些明显问题。一些规划出自领导秘书之手,也有部分规划是领导指派某一部门依据领导意见以及收集学校基本情况,没有经过细致分析、科学论证、对学校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并没有精准判断而写出来。这样的规划不能够认清国家、区域与社会发展进步带给学校的发展机遇[2],不能够认清地方高校在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同改革浪潮里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以及发展瓶颈,规划中列出的发展目标、具体实施举措没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可行性不强。
一是制定规划的部门一般不管规划的监控,其它部门也不知该由谁负责规划执行过程的监控,导致规划的实施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够适时修订。二是执行规划过程中问责机制很少体现,未完成的任务应该追究谁的责任不清晰,使得规划失去应有的权威性而造成教职工对规划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产生怀疑。无监督导致无责任,最后导致规划指导性不强。
地方高校发展规划的编制,是在系统地剖析学校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对学校自身进行定位,明确办学类型、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等同时形成学校文件公布的系统动态过程。规划的编制是上级单位的常规工作部署,是学校建设发展提升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所高校的发展规划呈现了学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理念和目标定位的选择,能够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发挥统领、指导和推动自身不断前行发展的坚实作用。下面以地方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为例,对其编制的方法与思路展开探索研究。
科学编制一份地方高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常用的编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搜集及有关高校发展规划文本研究,并对上级政策文件进行分析研究[2],明确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和相关要素,制定适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案。
2.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法
宏观分析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微观研判与学习国内外高校规划制定的相关举措和经验,真正达到共性与个性探索研究相融合。
3.上下协同研究法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研讨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愿望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在校内形成群体目标认同,使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实施。
4.SWOT分析法
把学校内部的发展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reat)对照比较(学校SWOT分析表见表1),然后得出不同的组合方式,研判确认优先建设的重点任务领域[3]。
表1 学校SWOT分析表
一所高校发展规划的科学编制,需要明确三个问题。首先明确学校处在什么发展位置,其次明确要向怎样的高度迈进,最后明确如何达到理想目的地[3]。这三个问题构成了发展规划的编制主线,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规划的编制其实是解答并梳理了三者关系,通过科学的编制方法、深入的研究思考、整理相关要素、研判发展形势、预测未来发展等过程,将所涉内容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发展规划具有统领未来一段时期学校建设发展的功能,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先做好顶层设计的编制思路,然后再通过上下协同来完成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要坚持前瞻性、进步性与系统性的基本原则[4],要秉持放眼长远的战略目光,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单一的瓶颈工作而影响学校未来规划的谋略与部署。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多途径多形式听取广大利益共同体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交流中为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战略路径的选择与任务实现的举措等正确审视并科学规划[5]。
地方高等院校事业发展应把握住发展建设进程中的机遇期与挑战,制定一份科学可行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对于未来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规划的编制过程是通过多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组成的系统,总结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划编制过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规划编制过程框架图
1.回顾总结与提炼
二是增强高校德育的吸引力,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训练,充分认识社会,对现实世界有着深刻的把握,从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指出,广大青年要做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社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加发奋学习[5]。
总结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过程的成果与不足,系统归纳学校现有特色优势、以往建设经验和教训、学校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足。通过深入的剖析总结,准确定位“学校处在什么位置”,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科学制定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2.探究科学编制地方高校发展规划的方法及过程
采取向国内、省内同类高校学习,并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环境与特点,提出科学制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方法与过程。
3.研判发展机遇与挑战,准确分析“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内外环境
紧密结合国家和省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5],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将要面临的内外环境,综合评估学校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6]。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的建设发展,服务地方发展建设是地方高校的主要服务定位。地方产业类型和结构的调整、人口结构层次的变化等因素已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机遇[7],同时也存有挑战。不进则退,学校要根据内外发展环境及时调整完善发展目标与定位,调整招生规模、专业结构等,不断提升学校自身内涵建设。
4.制定“十四五”时期学校的顶层设计
5.根据学校顶层设计,组织各专项规划组分别制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专项规划
在专项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多听取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聚众智、汇聚力,专项规划的科学制定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的重要环节。
6.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文本表述
综合上述内容,起草形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交由校方审议,经研讨、修改后,形成初稿。在此过程中,对各专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与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呼应。
7.组织各层面讨论组,对学校发展规划初稿进行研讨
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发挥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汇总研讨意见与建议,修改后,形成正式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审批公布,成为“十四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的统领性文件。
8.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与监管制度的有效落实
真正落实到位的发展规划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为确保规划有效实施,需要有完善的保障措施和工作机制予以监督管理[9]。明确组织领导、工作制度、评价反馈等措施和相关制度的建设是规划落地实施的有效保障。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提升[10],是地方高校进一步提升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地方高校发展建设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能否科学的制定出一份“十四五”发展规划,对高校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