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得到了较多重视。201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2017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了15 个城市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随后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都专门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 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先后强调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些地方和城市的实施工作也取得了不少进展。比如,上海市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思路推进旧区改造和旧住房改造,在住房发展五年规划中专门安排了相应工作和指标,并在城市更新、老旧住房修缮改造、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保护历史文脉等方面作出了许多较有意义的探索。又比如,北京市有关主管部门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作为2019 年的“一号工程”,在实践中形成并总结出了“劲松模式”,支持将社会资本引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并允许其提供增值服务。再比如,广州市在保留老城风貌的基础上,注重探索老旧小区微改造的方式,提升社区居住品质。
尽管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其重要性和艰巨性,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本刊近几期陆续刊登了与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相关的论文。梳理以上论文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当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有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还是以“锦上添花”为主,而非“雪中送炭”,没有将完善居住功能和提升居住品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又比如,有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只盯着房屋客体,而不重视社区治理,简单以“穿衣戴帽”的方式推进相关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有不少差距,较难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再比如,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机制上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居民、社会力量以及其他相关主体的参与度不高。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截至2019 年5 月,全国待改造老旧小区共有17 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因此,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真正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从改善民生和推动发展角度看,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更加突出完善功能和提升品质。从具体改造内容看,老旧小区改造涉及面较广,包括屋面和外立面整治、公共空间刷新改造、成套改造、适老化改造、抗震结构加固、节能保温改造、更新水电气热、加装电梯、完善车行和步行系统、增设停车场和无障碍设施、完善服务设施等。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生活的需求,应将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的内容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优先安排改造。
其次,更加重视增强社区治理能力。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仅是针对房屋客体的改造,其本质是一项群众工作。无论是具体项目的实施,还是改造机制的推进,都离不开居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为了更好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应将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
再次,更加鼓励各类主体的多元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涉及规划、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等诸多环节,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居民群众、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通过良好机制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做好相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