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着装需求的适体型女上衣板型修正探讨

2020-03-16 07:03卢致文BATTSETSEGZandankhuu
毛纺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型受力修正

刘 锋,卢致文,BATTSETSEG Zandankhuu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晋中 030600)

在工作、社交等日常活动中,得体的着装必不可少,不仅可以塑造形象,也可以提升自信心[1]。适体型女上衣以其简洁的造型、严谨的结构、上乘的面料、精致的工艺,有助于呈现着装者稳重、干练的气质[2],深受女性的青睐,成为中高端女装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3-4]。

但调查显示,目前这类女装的板型技术还存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兼顾美观性与舒适性,给着装者带来一定的影响。经过不断研究、试验,本文旨在从服装结构的角度提高板型设计的合理性,从根本上改善适体型女上衣的着装效果。

1 适体型女上衣的着装需求

根据贴体程度的不同,通常将女上衣分为紧身型、适体型、宽松型3类,其中适体型是“基于体型、适量加放”的一类造型,既能体现女子的形体美,又能满足基本活动,所以这类上衣自然成为女性重要场合的首选着装[5]。

外观上适体型女上衣要求整体造型自然顺畅,没有褶皱,无牵吊现象;细节上要求领部贴合、肩部斜度自然美观、胸部圆润、腰部吸合、袖窿无压迫感、袖山饱满、下摆自然平整等。但是着装后的效果有时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尤其是某些部位容易出现褶纹,既影响外观,又妨碍活动,其根本原因是结构设计不够合理,需要通过修正板型来改善着装效果。

2 适体型女上衣的外观弊病分析

褶纹是评价着装效果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某些部位的褶纹是人体动态必要活动量的储备,不属于弊病,称为“必要褶纹”,例如后身的纵向褶纹即为必要褶纹。后身的必要褶纹见图1。

图1 后身的必要褶纹

有些褶纹是由于服装形成的内空间与人体需要的空间状态不吻合而出现的,导致外观出现的不服贴状况,则属于弊病,称为“局部褶皱”,常见的局部褶皱见图2,通常可以分为松弛褶与受力褶2种[6]。

图2 常见的局部褶皱

2.1 受力褶的成因

在某些部位,当服装所提供面积小于人体需要的面积时,服装表面被拉伸,外观上会形成受力的褶,褶的走向呈放射状,集中指向最不能满足人体需要的区域。这些区域或者对应人体表面凹凸变化最强烈的部位,如胸高区、颈侧、肩头、腰部、胯部、臀高区等,腰部受力褶见图2(a);或者对应人体活动量较大的部位,如袖窿与袖子的连接部位,前腋部受力褶见图2(b)。

2.2 松弛褶的成因

在某些部位,当服装所提供面积大于人体需要的面积时,服装表面自然缩聚,外观上会形成松弛的褶,褶的走向与主体多余量的方向垂直,如以纵向为主的余量会以横向波纹的形式呈现。当上衣胸围松量过大时,在腋下侧缝区域会出现松弛褶;当袖山高度过大时,袖山头区域会出现松弛褶,袖山松弛褶见图2(c);当袖肥过大时,袖身部位会出现松弛褶,袖身松弛褶见图2(d)。

3 常见弊病的修正

分析到弊病原因,就可以针对性地修正。受力褶需要在受力点区域进行面积放大处理,增加顺延褶纹方向的长度[7];松弛褶需要在波纹区域进行面积缩小处理,缩短垂直于褶纹方向的长度。

3.1 腰部受力褶的修正

日常动作中,腰部的活动范围小,所以上衣腰部的造型以适合静态人体体型为主。适体型上衣为了实现收腰造型,会在衣身适当位置收省或者设置分割线,解决胸围与腰围、臀围与腰围的差值。由于人体的胸腰差、臀腰差不同,衣身不同位置需要的收腰量不同。当某些位置的收腰量大于该区域人体胸腰差、臀腰差时,外观就会出现横向放射状受力褶。对于正常体型,前(后)侧缝收腰量不宜超过1.5 cm,如果侧缝收腰量偏大,衣身的侧区就会出现受力状褶纹,见图2(a)。

如果衣身腰围整体放松量偏小,修正时只需要减小侧缝收腰量,实现了顺延褶纹方向(横向)的加长,使得受力区的面积增大,前、后衣片间不再相互牵掣,从而消除表面受力褶,同时满足腰围松量的需求。

如果衣身腰围整体放松量正常,修正时需要在减小侧缝收腰量的同时,加大衣身后区的收腰量,以保持整体腰围尺寸不变。腰部受力褶的修正方法见图3,需要减小侧缝收腰量(☆),相应地在后片纵向分割线处加大收腰量(☆),增加侧腰区面积、减小后腰区面积,不仅消除了侧区褶纹,而且使得后衣身贴体度更佳。

图3 腰部受力褶的修正

适体型上衣的胸围、腰围、臀围基本上是等量加放,所以总的收腰量就是人体的胸腰差值[8],例如A体型的总收量为13~18 cm。适体型上衣各方位收腰量分配比例为:后中区10%~15%,后侧区45%~50%,侧区20%~25%,前区15%~20%。

3.2 袖山腋部受力褶的修正

在日常动作中,手臂的活动频率高、范围大,所以衣身与袖子相关联的区域需要满足一定的动态舒适量。在适体造型的上衣中,衣身、袖身的总体松量受限,不适于做较大动作,但需满足手臂前伸、平抬等常规动作的舒适性,如驾车、操作电脑等。如果袖窿区域、袖山区域的结构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基本动态需求,不仅外观会出现受力的褶皱,而且着装者会有明显的束缚感。为此,环绕腋下的袖窿、袖山区域便成为最容易出现弊病的部位之一,该区域的结构也成为板型设计的难点。

只在袖山前腋部位出现横向放射状受力褶时,说明该部位面积不足,但缺少量较小,手臂的小范围活动不受影响,修正时只需要减小该区域袖山弧线的凹势,直接增加袖子的有效面积。

袖山腋部受力褶的修正见图4。如果横向受力褶不仅出现在袖山前腋部位,还向袖山后腋部位延伸,说明后腋部位的面积也不足,手臂活动明显受到影响。修正时,前区需要减小袖山弧线的凹势,后区则增加衣身的背宽更为有效。因为正常的后袖山弧线凹势较小,达不到增加袖子有效面积的目的,衣身的背宽增加后,会使后袖窿弧线变短。

如果横向受力褶从袖山前腋部位,环绕到袖山后腋部位,说明前腋、腋下、后腋部位的面积也都不足,手臂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有强烈的束缚感。修正时,首先将衣身的袖窿底适量上提,具体方法见图4(b),增加腋下衣身的有效面积,同时袖窿底区域袖窿弧线变短;然后在前区减小袖山弧线凹势、后区增加背宽。

图4 袖山腋部受力褶的修正

对于正常体型,以原型衣片为基础,适体型上衣袖窿的结构设计要求见表1[9]。

表1 适体型上衣袖窿的结构设计要求

3.3 袖山松弛褶的修正

当袖山头处出现横向波纹状松弛褶时,说明该区域面积过大,尤其是袖山纵向长度(袖山高)超出手臂相应部位的需求。这类纵向多余的弊病大多伴随着横向的不足,外观表现为袖子上半部分充满褶纹,袖山头处是横向波纹,袖山前腋、后腋区域、上臂区域则是横向受力褶。因此,这类弊病的修正也有助于解决袖山腋部出现受力褶的弊病。

修正时,因为不涉及衣身,所以袖窿弧线不变,袖山弧线的长度也不能改变。以适体型两片袖为例,袖山松弛褶的具体修正方法见图5,需要将大袖的袖山进行剪切、旋转,以纵向重叠为主,降低了袖山高度,伴随增加了横向的宽度,所以消除袖山头褶纹后还可以改善上臂的束缚感[10]。

图5 袖山松弛褶的修正

对于正常体型,适体型上衣的袖子结构设计要求袖山高度不能大于袖肥的1/2,在袖山高的下1/3处,袖山宽度满足袖肥的2/3,见图4(a)。

4 结束语

合理的服装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顺畅美观的服装造型,而且可以保证日常着装的舒适性。当服装表面出现非必要褶纹时,既不美观,有些还会妨碍日常基本动作。产生褶纹的原因是服装面积与人体的需求不吻合,对于受力的褶皱,需要在受力区增加面积;对于松弛的褶纹,需要在波纹中心区减小面积,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面积的主要变化方向及具体变化值。

猜你喜欢
体型受力修正
修正这一天
校车连体型主动式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研究优化
科学家发现体型比手机还小的恐龙化石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对微扰论波函数的非正交修正
修正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弹力”练习
我们正走向矮人世界
“弹力”练习
两个物体受力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