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与启示:澳大利亚翻译本科教育解读

2020-03-15 10:14项利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悉尼大学笔译口译

项利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外语系, 广东 广州 51030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走出去”步伐加快,社会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这对我国的翻译本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形势下,翻译本科教育亟待深度推动内涵建设,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澳大利亚是文化多元的移民国家,其翻译服务水平和机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职业翻译教育体系和翻译资格认证制度也相对成熟。澳大利亚翻译本科教育,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评估考核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做法。以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和麦考瑞大学两所高校为样本,考察反思澳大利亚高校翻译专业本科教育背景和特色,有助于我国立足本土,师其所长,深度推动国内翻译本科教育改革,培养高质量的国际翻译人才。

一、市场需求,政策倾斜——澳大利亚翻译教育两大驱动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翻译市场需求一直旺盛。为满足多语言背景交流需求,规范翻译市场秩序,发展高校翻译教育,澳大利亚政府在1977年成立了国家笔口译资格认证署(NAATI),出台翻译职业资格认证政策。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的翻译教育面临着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如何通过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培养出能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有实用技能的人才成为公众对大学的期盼,促成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型”[1]。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亚政府要求高校“应以企业化模式进行运作”,并鼓励各高校“根据国家利益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进行适应市场需要的课程设计”[1]。2012年,政府又在高校推行“需求驱动”(Demand-Driven)政策,强调要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来构建高等教育体系,确保学生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求[2]。

除了市场需求的驱动因素外,外语教育政策的倾斜也对翻译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澳大利亚越来越意识到外语教育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巨大影响,因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案法规。1984年,为促进语言文化多样性和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政府颁布《国家语言政策》(ANationalLanguagePolicy),该文件在确定英语的官方地位的同时,也提出将亚太语言作为优先发展的语言[3]。自20世纪80年代起,澳大利亚经济和外交的重点逐渐转向亚洲,亚洲语言教育逐步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关注,1994年政府在《亚洲语言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前途》(AsianLanguagesandAustralia’sEconomicFuture)政策报告中将亚洲4种语言,汉语、日语、印尼语和韩语,定为对澳大利亚具有战略意义的语言[4]。2009年,政府推行《国家学校亚洲语言学习战略》(NationalAsianLanguagesandStudiesinSchoolsProgram),要求学校提供亚洲语言课程和相关学习机会,以进一步加强和亚洲国家的联系,为澳大利亚“亚洲世纪(Asian Century)”国家战略培养竞争力[4]。这些政策文件的发布,极大地推动了澳大利亚外语教育的发展。翻译教育,作为高阶外语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端语言服务人才的重任,是澳大利亚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澳大利亚拥有成熟完善的翻译资格认证体系,逐步形成了领先国际的翻译教育产业和系统规范的翻译教学体系。其中,西悉尼大学和麦考瑞大学的翻译专业本科教育最具代表性。西悉尼大学早在1984年就开设了翻译学位课程,该课程是全澳洲唯一一个被NAATI认证超过20年的学位课程。麦考瑞大学翻译本科教育始于2012年,有很强大的语言研究团队支撑,团队编纂了澳大利亚最权威词典《麦考瑞词典》,在翻译“能力本位”的教育实践方面颇具代表性,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方面被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赞为最佳实践者。

二、道术相承,注重实效——澳大利亚翻译教育的主要特色

澳大利亚翻译职业必须持有NAATI证书才能上岗,因此,西悉尼、麦考瑞等知名高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紧扣NAATI认证,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成绩考核等方面全面参考翻译职业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并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课程体系科学贯通,着眼综合素养

NAATI认证代表着澳大利亚翻译职业门槛,集中体现了对翻译职业能力的要求。NAATI考纲能力要求强调:双语语言熟练程度、双语社会文化知识、主题与专业领域知识、职业操守等[5]。据此,西悉尼大学等高校翻译本科课程内容充分呼应了NAATI认证要求,对学生提出以下培养目标:(1)熟练掌握母语和外语;(2)了解澳大利亚和外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时事热点知识;(3)掌握科学、经济等多种主题知识,尤其是医学、法律等专业领域知识和常用术语;(4)熟悉翻译项目管理常规做法、具备翻译职业操守。

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西悉尼大学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笔译导论、语言学导论、分析阅读与写作;口译导论、当代社会、文本与传统、澳大利亚与世界;NAATI备考、笔口译实训等。选修课程主要分为3个模块:(1)口笔译课程(必选6门),社区翻译、口译技能、法律口译、医学口译、专门翻译、翻译文本分析、翻译技术;(2)语言学课程(必选3门),包括双语语言与文化、语篇分析、语用学、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语言结构;(3)语言强化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英语、英语语言分析、英语语言学、英语语法,外语语言强化(以汉语为例)主要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电影、中国传统思想、中国文化概况。从这3个模块的构成看,西悉尼大学一方面高度重视与NAATI考试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刚需”类课程;同时,也保证了一定比例的文化、社会的通识类课程和各种理论性基础课程,如此课程设置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保障。

为了提升学生翻译能力,澳大利亚高校翻译专业本科教育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安排设计翻译课程:第一,笔口译课程学习从入学抓起。我国国内学生,通常一二年级学习听说读写等双语语言课程,三四年级学习笔口译等翻译课程,而在澳大利亚,笔口译课程与语言文化通识课程学习同时进行,做到翻译技能与语言强化相辅相成。第二,笔口译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前后有效衔接。根据2016年—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西悉尼大学笔译课程学习一般先后顺序为:笔译导论、翻译文本分析、社区翻译、翻译技术、专门翻译,把翻译技术课程放在专门翻译前,有助于学生将翻译技术运用到专门翻译(旅游、新闻传媒、法律、科学技术)实训中;西悉尼大学按技能-主题设置口译课程,“口译技能”不仅教授听辨、短期记忆、笔记、语言转换等各种口译基本技能,还训练对话、交传、视译和同传等各类口译形式,“医学口译”和“法律口译”也都按照NAATI三级考试基本口译形式——对话、交传和视译进行训练,本科阶段“口译技能”课程中同传技能训练的定位是:用简单材料训练耳语同传(Chuchotage)。第三,专门设置NAATI翻译资格认证考前强化课程。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NAATI过级考试获得翻译行业准入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通过备考,有效夯实翻译实践基本功,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灵活务实,激发深度学习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澳大利亚高校采用了独特的翻译教育方法,并积极创新学习方式。在训练口笔译实践能力为主的系列核心课程中,如口译技能、社区翻译、医学口译、法律口译等,均采取“讲座1小时+实训2~3小时”(Lecture+Tutorial )的教学形式[6]。

讲座课,又称翻译理论课,课时长约1小时,通常由校内老师教授,从翻译学、语言学、社会学、翻译职业化等多学科角度,积极运用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结合口笔译经典案例,讲授相关翻译理论。笔者2018年在西悉尼大学学术访问期间,人文与传媒艺术学院翻译系主任乌尔迪斯·奥索林斯(Uldis Ozolins )教授讲解怎样才能做好口译员时,给大家发了相关纸质论文,并就论文上的内容,运用提问、启发等方法进行讲授。人文学院副院长王智勤博士,在演示1小时“口译中的工作记忆与二语习得”口译技能理论课时,运用丰富研究案例讲解工作记忆的定义、工作记忆与二语习得关系、二语中的工作记忆与口译、工作记忆与长期记忆等基本理论问题,并多次引用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辅助讲解。麦考瑞大学翻译课堂时常使用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采用研讨、辅导和有指导的独立学习等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内外有意义互动和小组任务,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大大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发展。

实训课,主要为口笔译实操训练课,授课教师不仅有实战经验丰富的校内老师,也有受邀的校外相关领域翻译实践专家。他们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实践训练,按汉、日、西、阿等不同语种组织笔口译教学。训练主题和形式紧扣NAATI,如口译技能、医学口译、法律口译等课程一般也都按照NAATI三级考试基本口译形式——对话、交传和视译进行训练。医学和法律是NAATI考试的重要主题,“医学口译”和“法律口译”课程被西悉尼大学翻译系视为重要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内部称为拓展实训(Extended Tutorials),每次上课时间为3小时,一般课程则为2小时。授课教师由经验丰富的法律、医学口译员担任。“法律口译”课程,要求每位学生法庭现场旁听涉外案件评审不少于5天,并记日志写反思,递交2 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医学口译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大量时间用来给学生了解医学领域背景知识、学习医学术语和分析医学口译常见的棘手问题。这些做法和要求,都旨在帮助学生通过NAATI考试,切实提升翻译实践能力。

(三)考核评估细致严格,强调学习实效

澳大利亚高校翻译专业毕业评估经历了一个从与NAATI过级挂钩到脱钩的发展历程。2019年以前,西悉尼大学NAATI认证期末考试成绩与毕业挂钩,学生不仅要修完内部课程240学分,还需要在NAATI的委托培训课程考试(即内部考试)中考过70分,才能顺利毕业(无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中英语对译方向的学生可以在中翻英笔译、英翻中笔译和口译三者之间任选一科自己的强项考试,通过学校内部考试,就能获得相应的NAATI笔口译资格证书。为进一步规范考试管理、提高考试质量,2019年起,澳大利亚NAATI官方升级翻译资格认证流程,取消学校内部考试,实行统一申请考试,考试资格申请成功后,参加统一的外部考试,达标后才能获得翻译证书。西悉尼大学2019年人才培养计划取消毕业与NAATI过级挂钩,但备战NAATI,提高翻译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翻译行业准入资格,仍是最核心的培养目标。

翻译课程考核非常看重平时的学习实效。西悉尼大学笔口译课程通常有2次平时测验和1次期末考试,主要考核笔口译能力。笔译实训课考试,一般是做两个段落或篇章翻译,笔译理论课考试主要是做单选,有时会要求交翻译报告之类的小论文。口译实训课程考试通常考核NAATI 3项题型——对话、交传和视译,考试周老师给学生排时间,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口试,口译理论课考题也主要是单选题。各学科总分通常为100分,学生达到50分便可及格。麦考瑞大学评估主要是渐进式连续评估,重点评估学生语言文化交际能力和口笔译实践能力,课程评估具体内容通常包括个人和小组口头作业(如对话口译,演讲,连续口译,视译)、课堂讨论、口试、反思日志、视频音频记录、在线书面讨论、课后作业(如笔口译练习)、陈述展示等。

三、立足本土,师其所长——澳大利亚翻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翻译专业本科教育虽进入规模规范的发展阶段,但翻译教育效率相对低,翻译专业课程内容大多浮于表面、学非所用,为此一直饱受公司企业等用人单位诟病。澳大利亚“职业能力本位”的翻译教育经验,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发展历程、理念和做法,尤其值得借鉴。

(一)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国内大多高校翻译专业笔口译系列课程之间的辐射和衔接严重不足,大大影响了翻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我们可借鉴澳大利亚的成熟做法,结合自身实际,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深度推进翻译课程内涵建设。

第一,优化笔译系列课程。国内高校在笔译课程安排顺序上的做法通常是,先讲授“专门翻译”,再讲授“翻译技术”。澳大利亚高校则把“翻译技术”放在“专门翻译”前教授,有助于学生将翻译技术运用到专门翻译(旅游、新闻传媒、法律、科学技术)实训中,这一点值得国内高校参考。另外,“翻译文本分析”是西悉尼大学和麦考瑞大学翻译专业必修课程,国内也可以考虑专门开设此课,或将其作为“基础笔译”课程的重点内容来讲授。

第二,优化口译系列课程。国内院校大多按“联络口译”“交替传译”“视译”和“同声传译”等不同口译类型做课程设置,过多关注口译技能训练,而相对忽视专题口译训练, 但是“口译学习要求具备法律、经济、科技等专题知识”[7]。以西悉尼大学为代表的澳大利亚高校在进行“口译技能”课程教学时,既教授口译基本技能,又对各类形式口译进行专项训练,包括对话、交传、视译和同传,从而把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专题口译上,如商务口译、法律口译等,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主题知识严重欠缺问题。此外,澳大利亚高校的同传教学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基于对同传独特性的认识,国内高校翻译专业普遍在本科阶段单独开设同传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费时费力、效果甚微。而西悉尼大学和麦考瑞大学充分考虑到同传作为口译技能的本质,将同传放在“口译技能”“主题口译”等课程中适量训练,用简单材料训练耳语同传,通过影子、带稿同传等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口译灵活度和敏锐度。这种做法,值得国内同行优化口译课程设置时加以借鉴。

第三,优化语言强化课程。澳大利亚高校翻译本科专业有6个学期,要求学生每学期按自己需求、有计划地选择一门语言强化课程。母语课程包括:国际英语、英语语言分析、英语语言学、英语语法;外语课程(以中文为例)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电影、中国传统思想、中国文化概况。从内容看,并不是国内一般所理解的纯粹的语言听说读写技能训练,而是母语强调语言知识理解的广度(国际英语)和深度(语言内部结构分析),外语则以文学文化广泛、深度阅读为主,既扩充了百科知识,又熏陶了原汁原味的语言表达。反观国内高校,语言强化课程的设计,仍大多模仿英语专业大类课程设置,基础阶段基本是英语“听说读写”传统课程,而英语专业本身的课程设置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需求而久遭诟病,长此以往,将会大大降低语言强化课程的专业水准和教学实效性。澳大利亚高校的做法,尽管也存在问题,但基础阶段课程设置的思路值得借鉴,即通过原版语言、文学、社会和哲学主题精读,夯实外语语言基本功,同时增强主题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

(二)以“学习产出”推动“学生学习”地位提升

澳大利亚是最早将“学习产出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运用于教育改革的国家之一,学生产出驱动着澳大利亚整个教育系统的运行。澳大利亚具备强大的翻译服务能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校翻译专业在学位教育过程中融入职业教育,建构起以产出为导向的能力培养体系。国内部分翻译院系,在“学生主体”和“产出导向”教育理念方面也有诸多尝试:在北外翻译系,专业课程采取讲授、阅读、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突出“学生学习中心”地位[8];广外以“学生产出”为核心组织翻译教学,积极倡导实践能力本位的翻译技能培养。然而,总体来看,“产出导向”教育实践还很不成熟,“学生整体翻译实践与学习能力弱”[9],“‘学生学习中心’仍是空谈”[10]。

国内高校在翻译教学中,需要以“实践”为抓手,以学生的学习产出和社会的职业化需求为日常教学的导向。一方面结合社会需求和本校教学实际细化课程知识分类,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翻译教育实践性课程比重,通过考察、见习、实习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实践和专业反思的机会和真实情境。翻译过程中,以项目带动教学,项目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实践证明,模拟口译是翻译专业学生从课堂过渡到实习,进而踏入口译行业的重要梯石。

“产出导向”还意味着需要更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翻译教学相对系统、规整,重在教授翻译技能,而“学生主体”教学看似杂乱无章,但现实中个体本身就是个变量,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翻译能力[11]。 澳大利亚高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在麦考瑞大学“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口译”课堂,从谈判主题的确定到谈判内容的选择,再到组织者、主持人、讲话嘉宾、译者、听众等角色分工、协调、准备,从谈判现场的组织到模拟口译结束后的总结反思,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大大帮助学生提高了译前准备能力、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效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西悉尼大学把尊重学生成长需要作为工作的前提,但同时也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如考试信息挂网、不单独提醒,要求学生每天查看邮箱以免错过重要信息,由于不知道信息而延误考试的自己负责等,以此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特别强调“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能有效借鉴国际经验,深度探索与创新,将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三)发挥认证考试的学习驱动功能

澳大利亚高校翻译专业,将学生翻译能力培养与NAATI职业考证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参考NAATI知识与能力要求,大大促进了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为顺应经济发展和翻译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我国在2003年也设立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这是国内最具权威的翻译资格认证。翻译本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职业资格证书不接”[9]。如何接“CATTI”?首先要正确思考CATTI在翻译本科教育中的合理定位,既要防止“认证教育代替学历教育”,又要避免“课证融合”式职业教育。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背景下本科教育“兼具教育性和职业性”,“促进个体的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在多样化工作情境中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质”[12],“口译能力和笔译能力是翻译专业的终极目标”[13]。因此,对于CATTI更为合理的定位是:CATTI是一种必要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翻译专业的课程与教学应当对照CATTI考试能力要求,结合CATTI考试内容,完善翻译教学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切实提升翻译实践能力。

翻译专业教师要关注CATTI改革新趋势,积极分析CATTI考试数据,了解国内学生笔口译水平整体情况和国家翻译服务人才培养动态,在翻译教学内容中融入CATTI经典、热点考题,从而完善翻译教学内容。学生要自觉对照CATTI考试能力要求,准确定位自身翻译水平,深刻认识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积极参加CATTI笔口译考试,努力提高翻译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翻译院系应采取各类激励措施,如设奖学金、纳入学分、评优参考、报销考试费用、免修相关课程等,鼓励老师多多思考CATII和翻译教学高效衔接问题,促进和驱动学生自觉提升能力。

当然,澳大利亚翻译本科教育并非完美。由于过多以NAATI证书考试为指挥棒,过分强调“市场化”“服务产业”等经济属性,这就相对忽视了教育的文化和社会属性。长此以往,“将会使大学教育逐渐走向低端化、功利化,难以承担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减弱社会持续进步的动力”[1]。

尽管存在问题,但其翻译本科教育中成熟的思路和做法仍然值得我国高校借鉴。澳大利亚高校翻译本科教育,将“翻译职业能力本位”“双语语言强化”“翻译技能+领域知识”“讲座+实训”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是重要的翻译教育国际经验。我国高校翻译教育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翻译人才,就要时刻关注国际新变化,借鉴国际新经验,结合本国本校实际,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完善翻译教育内涵建设。

致谢:西悉尼大学Jack Wang副教授和麦考瑞大学Lan Zhang副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在此致谢。

猜你喜欢
悉尼大学笔译口译
悉尼大学开发出可保护碳纤维性能的回收工艺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宓迈克:悉尼大学中国中心,用服务拥抱世界
The Ownership of Heritage Area with th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pporach
——Taking Tianzifang and The Rock as Case Studies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