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鹰
“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新国网”巨型央企即将横空出世。卫星通信,这个通信行业中曾经的非主流技术,一时炙手可热,成为新闻媒体的宠儿,作为从事通信行业20余年的老人,在此也谈一点个人见解。
众所周知,在移动通信领域我国异军突起,从1G的默默无闻,到2G的学习,3G的跟随,4G的领先,再到5G的引领,“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些行业巨头都已经成为国际上一流设备供应商和电信网络运营商,从过去向别人取经学习,到现在的不断创造历史。
飞速发展过程中,国家十分重视“村村通电话”等普遍服务,消除数字鸿沟,相关企业也投入巨资不断在边远山村、大洋海岛、珠峰大本营等极端区域建设移动通信网络,虽然在业界同仁的不懈努力下,我国人口的网络覆盖率已达到98%,但国土面积覆盖率仍不超过40%,仍有大量的山地、草原、高原、戈壁、沙漠没有网络覆盖,今天的北京仍然会出现驴友在京郊的荒山中因失联而丧命的悲剧,广覆盖的问题,在1G到5G发展的30年中,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移动通信网在我国飞速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跨越数字鸿沟的需求日益旺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家政局并不像我国那样稳定,地面网络建设很难一蹴而就,解决面覆盖问题需要更新的解决方案,随着我国从国土防御走向深蓝,从国家层面也迫切需要解决广域覆盖问题,而这些难题,现有5G通信技术很难解决。
1G模拟通信,2G数字通信,3G多媒体通信,4G宽带多媒体通信,5G高宽带、低时延、海量链接。留给6G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无所不在的覆盖问题,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应该就是“卫星互联网”。
一谈到卫星,大家就会想到航天,在人们所拥有的认知中,卫星一直高高在上,似乎跟老百姓离得很远。马斯克的SpaceX向世人证明,火箭发射可以像汽车加油那样重复使用,卫星制造可以流水线作业,卫星价格可以降到百万美元量级,卫星发射可以一箭60星排队上天。所有的一切都意味着卫星可以走下神坛,真正为大众服务的,O3b(另外30亿人的通信)的理想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美国有SpaceX,中国有“鸿雁”“虹云”等一群星座,为了更好的统筹规划,解决“一带一路”数字鸿沟问题,“新国网”应运而生,号称800余颗卫星的LEO星座,将构建中国自己的宽带卫星互联网,这是新基建的重头戏之一。
卫星互联网前景无限,但成功也绝不可能一帆风顺。笔者认为卫星互联网成功的关键在于卫星应用和卫星终端产业链。
卫星互联网建设低轨道星座动辄数百颗卫星,这些卫星轨道位置距离地球较近,大气密度较大,因此卫星寿命一般也比较短,寿命也只有5-6年,不像高轨道卫星。卫星互联网星座一旦建成,就需要各种不同的卫星应用来支撑庞大的卫星互联网星座运行,而卫星应用的成本又与卫星应用规模相关,一般说来,卫星的容量带宽,如果有一半资源被使用,后续卫星资源使用的边际成本将大幅降低,卫星互联网成败的关键在于卫星应用市场。
传统的卫星应用市场,是TB的市场,资源非常稀缺,单位带宽成本高昂,用来解决有没有和通不通的问题,商业模式十分简单。宽带卫星互联网明显不同,单纯的TB市场很难满足卫星互联网宽带卫星应用需求,TC市场显得尤为重要,一旦面向个人终端市场,价格和商业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单单要解决有没有、通不通的问题,还要解决好不好、商业模式成立不成立的问题,这样卫星应用市场才会爆发。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卫星终端产业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IPHONE手机出现加快了移动网络发展步伐,同样,好用的卫星终端也是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良性的卫星终端产业链,更多的产业链玩家的加入,是卫星终端市场发展的基础。
飞机作为空中高速移动的交通工具,无异是卫星互联网重要的应用场景,也是重要的终端市场,卫星互联网也成为解决飞机空中上网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外大多数的飞机都是通过Ku卫星、Ka卫星等同步轨道卫星解决方案实现飞机的空中上网的,由于卫星资源和资费原因,空中上网业务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但高通量卫星和卫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逐步解决飞机卫星上网资源不足和资费昂贵的问题,未来我们就能享受天上和地上一样的上网体验。
飞机空中上网需求明确,卫星技术以其良好的广域覆盖能力成为飞机上网的优选技术解决方案,随着高通量卫星和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卫星容量和资费问题也将成为制约商业模式成立的关键要素。航空互联网作为卫星互联网重要应用场景大有可为。
卫星互联网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航空互联网可以先从同步轨道卫星起步,从卫星应用端发力,国产机载卫星终端产业链崛起是致胜关键,从机载高通量Ku、Ka同步卫星终端起步,与高通量Ku卫星和“一带一路”Ka卫星网络同步,构建一个竞争充分,产业链协同的机载卫星终端产业链,航空互联网的未来可期。有了机载卫星应用支撑的卫星互联网的明天才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