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对我国的经济和就业造成不小的冲击。
从结构上来看,服务业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而服务业已是吸纳就业最重要的阵地,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3.6亿左右,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46%。从就业群体来看,大学生和农民工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群体。据预测,202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将达到874万人,继续创历史新高。此次疫情对大学生的校园招聘及企业面试带来冲击,原定春节假期后开始的一系列招聘活动被迫推迟甚至取消,一些地方的公务员考试也被迫推迟。受限于企业复工推迟和交通运输中断,许多农民工无法走出村庄实现就业,造成已经复工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的“两难”现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中央提出的“六稳”工作中,稳就业排在所有工作的首位。这不仅因为工资性收入是老百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牢牢牵住就业这个“牛鼻子”,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传统的“奥肯定理”,一定的经济增长能够带动相应规模的就业扩大。但在实践中,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之间并不存在着固定比例关系。不少国家都经历过“无就业增长”的阶段,个别国家甚至还出现过一边经济增长、另一边失业率上升的现象。
这就是说,经济增长能否带动就业扩大,取决于该国的经济结构和就业政策的性质,与经济增长高一点低一点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近些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的规模始终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和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吸纳就业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新经济新业态的大量涌现,为扩大就业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新岗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受疫情影响进一步增大的背景下,努力做好就业工作并非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为实现目标,政策需要多管齐下,具体包括:
首先,通过稳企业实现稳就业。目前,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包括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减租减税减电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发放职业培训补贴等。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率的不断提高,员工的到岗率也有了稳步提升。其次,针对重点群体采取特殊政策,打通影响就业的“肠梗阻”。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力推广以“云招聘”为主要特点的招聘模式,实现企业与求职者的网上对接。同时延长就业报到、求职创业补贴办理时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为了解决农民工外出就业难题,人社部门和交通部门开通了点对点的农民工专车或专列,在确保防疫的前提下实现与企业的直接对接。
最后,进一步挖掘新经济的潜力,引导更多劳动者到新经济部门就业创业。相对而言,疫情对新经济的冲击较小,特别是绝大多数在线企业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比如在线教育、网络视频直播、在线娱乐游戏、网络购物等,需求量出现了猛增的态势。政府可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鼓励新经济的大力发展,为劳动者创造更多新就业创业机会。与此同时,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期,要更多地对允许企业对工作制度进行适时调整,根据其自身经营状况灵活决定用工政策,让灵活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吸引更多劳动者加入其中。▲(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