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生态体系生成路径研究

2020-03-14 03:04李吉庆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政生态课程

李吉庆

(安徽科技学院创业教育学院,安徽 蚌埠 233100)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要把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成一流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应有之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教育生态理论则主张整体联动、系统平衡,两者融合具有必然性。从教育生态理论视角,积极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生态体系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教育生态理论与课程思政建设基本内涵

教育生态理论起源于生态学。生态学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Ernst Haeckel)于1866年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的,其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后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Waller,W)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在《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了课堂生态概念。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克雷明(Cremin,L.A)、英国学者埃格尔斯顿(Eggleston,J)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教育生态理论。[1]教育生态理论是指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以整体联动理念和系统平衡思维为原则,从教育生态环境、教育个体生态、教育群体生态和教育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与制约机理入手,分析解决教育问题,从而实现最优教育生态和最佳教育功能。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其他课程包括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要发挥每一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功能,课程教学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技术又要升华思想、品德。[3]

把教育生态理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理论契合性和现实必要性。一方面,教育生态理论具有理论指导性。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课程本身“小生态系统”,而且牵扯到整个教育乃至社会“大生态系统”。因此,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运用教育生态学系统集成的理论指导,推进课程建设。另一方面,教育生态理论具有方法指引性。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而教育生态学主张的整体联动理念和系统平衡思维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方法与指引。从宏观来看,课程思政建设涉及课程设置、组织架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资源汇聚等方面的内容,需要运用生态系统思维指导建设。从微观来看,课程思政建设涉及教材重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师考核、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需要运用生态整体联动方法加以解决。相比其他课程建设,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更具有综合、整体、开放、实践的特性。其不仅涉及校内多个方面协调联动,而且还涉及社会资源融合共享,课程生态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因此,将教育生态学理论融入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是一流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提高立德树人水平的实践诉求。

二、加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体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要求

当前,创业教育课程已列入高校必修课程,融入了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了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加强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之中,充分挖掘课程德育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思想引领。高校应该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加强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使课程承载育人功能,使创业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深度融合。

(二)体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新时代新形势,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也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有学者指出,人才培养目标是全方位的,但由于“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方面相对于“增加知识储备”具有隐性的特征,这就需要积极开发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功能,使隐性转变为显性[4]。基于此,“课程思政”应运而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各门课程、各个环节同向发力。创业教育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建设是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能传授知识、提升技能,而且还能启迪思想和引领价值,最终使创业教育课程服务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体现一流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建成一流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目标。而“课程思政”是一流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课程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教师队伍、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高校在系统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让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使创业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一流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要求。

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生态困境

教育的整体系统和生态平衡,是教育生态理论的核心问题。随着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从教育生态角度来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还存在着不系统不平衡的生态困境。

(一)认知障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树立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着价值导向功利化、教学方式僵硬化、教育内容片面化、评价模式单一化的认知障碍,制约着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生态建设。付宜强等人[5]研究结果显示,部分院校将创业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培养自主创业者,并以其为目标,将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商业计划书撰写等环节,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巧,与创业教育核心产生偏差。还有的高校教学内容仅限于创业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依赖于单一的课堂灌输,教学评价单纯以是否考试及格、比赛获奖等显性层面考核,导致了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二)能力障碍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是构建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生态体系的关键。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结构得到逐步改善,能力不断提高。但距离一流课程建设要求,还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优、课程思政培训不力等问题,这势必影响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陈春晓[6]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师资的生师比为346∶1,创业教育师资缺口较大,且具有经济学、管理学背景的教师仅占12.1% ,创业课程质量受到影响。还有的高校尚未配备专业师资。比如,目前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师资以兼职为主,主要来源三个方面: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校外创业导师。兼职为主的结构易导致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力不强、投入精力不足等。此外,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培训不到位,缺乏课程思政专门培训,导致教师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开展德育的思路不清、能力不足。

(三)融合障碍

教育要素间的水乳交融,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课程思政建设对创业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到学科、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的融合转化问题,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着方案、内容、方式融合不够深入的问题,影响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和实施效果。在方案融合方面,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大多还停留在政策和理论层面,对课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具体实施层面的关注推进不够,导致课程思政无规可依、出现随意化倾向。在内容融合方面,对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认识不深刻;创业教育课程德育元素界定不清、挖掘不够;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碎片化问题。在教学设计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够,两者契入点和突破口设计不足,导致创业课教师难以在教学方式上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有机融合。

(四)制度障碍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保障。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处于初步阶段,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尚未建立,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是学业评价制度不到位:终结性评价多,过程性评价少;知识内容评价多,思想政治素质评价少;课堂表现评价多,实践表现评价少。比如,社会责任表现是创业教育课程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但在评价过程中缺少制度安排。据笔者对安徽省和山东省20多所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调研发现:以创业计划书形式开展学业评价的高校在75%以上。二是由于教师管理考核制度不到位,尚未出台专职创业课程教师考核的政策,导致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不够重视、精力投入不足。此外,教学评价多以课时数量、科研积分等量化标准为主,而立德树人考核尚未形成成熟制度,影响了教师加强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生态体系生成路径

要深入推进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突破不系统不平衡的生态困境,高校应将教育生态理论融入其中,理清生态体系生成路径,从多个维度构建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三育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生态体系。

(一)树立思政理念是先导

思想理念具有先导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所有课程都必须承载德育功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这种全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首先,要加强教师德育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之中,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其次,要加强有机融合意识,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进行生态重构,打破机械化僵硬结合的范式,建立一种精细浸润式的隐性教育模式。再次,要加强整体课程意识,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决不是削弱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功能,而是要践行“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整体课程观,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使其发挥“1+1>2”的整体效用[7]。这是教育生态理论对课程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一流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在要求。

(二)优化课程设计是基础

教育生态学主张要以系统、整体、联系的生态方法思考课程和重构课程,具体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就是要进行“方案-模块-教学”一体化的课程设计。首先,要优化课程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重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具体要求;同时,优化课程考核指标体系,设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强化考核导向作用。其次,要优化课程模块,立足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特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开发创业形势、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实践品格、社会责任、法治思维等模块,以此为基础挖掘思政内容。再次,要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是实现课程价值的“最后一公里”,要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教学设计编制指南,列出课程思政教学清单,明确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积极搭建“第二课堂”,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三)挖掘德育元素是核心

生态学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主张生命个体外在与内在的协调统一。课程设计是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外在骨架,而德育元素则是其内在血液。挖掘德育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环节。挖掘过程不是简单的拼凑和嫁接,而是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紧密融合。一方面,要结合创业教育课程模块,明确融合主题,然后进行挖掘、融入、转化,完成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比如,在创业意识教育环节挖掘理想信念教育,将创业梦想与伟大“中国梦”结合起来;在创业精神锻造环节挖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元素,将创新精神、创业激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创业实践开展环节挖掘社会责任、职业道德、法治精神等元素,将创业实践与爱国精神、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等。另一方面,将挖掘出的德育元素转化为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是关键一环。高校应立足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要求,有机融合德育元素,开发编写适应学科专业需要和学生个性特征的校本教材,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载体。[8]

(四)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教师是保障教育生态平衡和运转的关键因素。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加强领导、管理和教学三个方面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领导。课程思政不仅涉及课程理念的转变,而且涉及教育教学资源的重新分配。这就需要高校成立专门领导组织,统筹安排组织实施,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有力集聚。其次,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涉及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设计制订、校本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课程考核等多个方面,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队伍,以保障顺利实施。最后,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深化师资队伍改革,优化政策供应,加强专业化建设和课程思政培养,增强教师“挖掘-融入-转化”课程思政的能力。

(五)完善制度体系是保障

制度最能管长远、管根本。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教育生态平衡发展的根本保障。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突破制度障碍,建立健全制度体系。首先,应完善实施运行机制,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思路、目标、内容和方法,加强监督管理,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其次,应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明确标准要求,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创业教育教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考核指标引导教师自觉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第三,要完善学业评价制度,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具有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三育融合”的特点,对课程考核要强化过程性评价,还要将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法治意识等因素列入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第四,要完善资源条件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经费支持、实践平台、文化建设、信息网络、校外基地等方面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有力支撑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高效运行。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加强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面对这一时代命题,高校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运用教育生态理论,积极构建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生态体系,让创业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真正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一体贯通,切实提高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思政生态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生态养生”娱晚年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