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熬夜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03-13 08:08朱业静熊风吴宗振朱治国唐玲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朱业静 熊风 吴宗振 朱治国 唐玲

【摘要】为了解当前学校大学生熬夜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科学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有效地收集样本数据,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熬夜的现状、熬夜的主要影响因素、熬夜所产生的危害等,以期为大学生合理安排睡眠时间、科学有效地学习生活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熬夜;SPSS统计分析;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2018年度安徽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No.C18177).

近年来,高校学生整晚熬夜造成的身心健康问题屡见不鲜,各种癌症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及身体健康受到广泛关注.调查显示,大学生熬夜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尤其是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沉浸于自由的校园环境中,容易忽视熬夜的危害,0点之后入睡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对入睡时间的不设限也是导致熬夜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可置否,熬夜已成为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因此,了解当前学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熬夜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熬夜原因,找到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项目调查对象包括安徽建筑大学紫云路校区以及大学城校区的部分学生,采用问卷星调查,调查共发出1,000份问卷,共收回927份问卷.问卷回收率及有效问卷率达到92.7%.其中,大一年级327份(35.27%),大二年级300份(32.36%),大三、大四年级300份(32.36%).男生500份(53.94%),女生427份(46.06%).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学生晚睡的状况、原因及危害.问卷内容包含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晚睡危害的认知水平、晚睡后学生身体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采取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以及填空的形式.对安徽建筑大学紫云路校区、周边大学城校区学生进行了分年级调查.

采用累积分数法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危险感知(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和测试.小组的团队成员制订了自己的标准.每个标准都有五个选项,其中每个选项都对应一个特定的分数(分别为0~5分),然后根据从每个部分获得的总分进行评分.设定为:0到5分为1级;6到9分为2级;10到15分为3级;16到20分为4级;21到25分为5级.分数越高则对熬夜危害认识水平越强,反之,越弱.

对不同年级学生晚睡后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调查,包含对熬夜后头晕、记忆力和免疫力的情况调查[2,3].

在本次调查分析中,熬夜的概念界定为在23:00后因具体事务(工作、学习、游戏等)、自愿或非自愿的情况下仍未进入睡眠状态的现象.在该概念界定下,因失眠等因素导致无法入睡的现象被排除在熬夜之外[4].

使用“SPSS 24”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采用频域散布和相关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简略的定量分析和二元相关剖析.

二、调查结果

1.女生晚睡的现象比男生普遍.从性别角度看,有78名男生从不熬夜,占男生总数的15.6%;有42名女生从不熬夜,占女生总数的9.8%.在那些晚睡的人中,在熬夜的女生人数中,82%的女生一直熬到凌晨1点;男生在凌晨1点之前睡觉占到71.6%,28.1%的男生在凌晨1点之后睡觉.见表1.

2.各个年级的学生均普遍存在熬夜现象.在四个不同专业中,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为56%的521名学生每周熬夜3次或3次以上.其中,占调查人数35.5%的学生每周熬夜1次或2次,更有48%的人熬夜3次以上.在每周熬夜1~2次的学生中,大二学生占到38.7%;熬夜3次或以上的占50.8%.大三、大四学生平均每周熬夜1~2次的占34.7%,其中熬夜3次或以上的占52.1%,新生熬夜的比例最大.见表2.

3.年级不同熬夜程度不同.在大学生熬夜群体中,占调查中熬夜学生总数的26.2%的243名学生在凌晨1点后仍在熬夜.其中,大三、大四在凌晨1点后入睡的学生占大三、大四群体的20.0%;大二占到自身年级群体的18.7%;大一占到自身年级群体的38.8%.在凌晨1点以后睡觉的大一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除此以外,大三、大四凌晨1点前入睡的占80.0%;大二凌晨1点前入睡的占81.4%;大一凌晨1点前入睡的占到61.1%.见表3.

三、结果分析及建议

1.男女生在晚睡方面的差异.从性别的角度,把有晚睡习惯定义为一周熬夜三次或三次以上.男生占42.4%,女生占56.8%,男生经常熬夜比例低于女生.女生在凌晨1点之前不睡觉的比例占女生总数的82.3%,男生为72.3%.表明大部分熬夜的男生和女生在凌晨1点前就睡了[4].此外,凌晨1点后睡觉的女生比例明显低于男生,这些情况表明男生晚睡的时间比女生更晚且女生熬夜比男生熬夜的人数更多.这可能与男女生先天因素有一点联系,女生的体格很弱.一般来说,男生比女生精力充沛,所以晚睡的程度比女生重.

2.熬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普遍.在调查中,不熬夜(23点前入睡)的学生只有12人,是受访学生总数的5%左右.占调查总数的53.6%的學生每周熬夜达到三次或三次以上.所以,有熬夜的习惯的大学生占到了总数的一半,达到50%.熬夜时间晚于凌晨1点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0.8%,说明20%的大学生习惯晚睡,他们的生活缺乏规律性.据调查,大学生熬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娱乐活动,占比高达39.0%.以上结果可能与高校相对自由独立的生活环境、娱乐活动的丰富、电子产品的诱惑、工作和休息的不良习惯和爱好、生活中缺乏自律自觉等因素有关.

3.大学生熬夜年级差异原因分析及危害.近年来,随着中国代表队在世界级电子竞技比赛中取得瞩目成绩,电子竞技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尤其是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在经历了一段紧张的压力大且跨度时间长的学习之后,对玩乐有较高的需求,喜爱电子竞技的男生们更加容易花费大量的时间沉迷于游戏之中,因此,这也成为导致他们熬夜的重要原因之一.大二则前有“熬夜修仙”,后有“90后养生”,网络流行用语的存在早已超过语言本身,更多地揭示了当前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大三面临着大学生涯中最重要的选择,考研或是就业,大三的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以后的人生道路,与此同时,对现状和未来的焦虑可能成为熬夜的原因之一.

总之,大学生熬夜的行为习惯与对熬夜产生的危害认知程度的相关性极弱.因此,一方面,应该进行对熬夜危害的宣传,增强学生相关意识,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律能力.例如,抵抗电子产品的诱惑,平衡他们的工作和睡眠时间,不断地通过各种有效的讲座提高大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特别是对准备考研考证的学生来说,备考压力大,学习任务艰巨,很难在学习与生活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学生要想尽量少熬夜,只有提高学习的效率,避免迟到、旷课等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极为不利的行为.没有步入社会的学生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外界也应对学生熬夜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校园积极开展抵制熬夜的讲座和社团活动、对学校的网络进行一定的限制等等.

【参考文献】

[1]冯国双,陈景武,杨秀珍.某医学院校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5):24-27.

[2]郭晟豪,阚萍,潘菲.从周易乾卦视角看大学生生活规划[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138-139.

[3]蔡立英.睡眠剥夺:敲响健康警钟[J].世界科学,2013(7):26-28.

[4]闻亚.首都大学生生活习惯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2(9):77-79.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