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明 兰
(安徽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安徽合肥 231201)
19 世纪90 年代,哲学家艾伦费尔斯首次提出“格式塔”(Gestalt)一词。20 世纪初,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这三位德国心理学家创立“格式塔”心理学。20世纪30 年代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在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正式形成。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亦称“完形心理学美学”,其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考夫卡,后期主要代表人物则为美国的阿恩海姆。作为现代西方美学流派之一,它几乎可适用于所有艺术形式,如电影、喜剧、美术、音乐、文学等。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后经多位美学研究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补充扩展,最终成为拥有特定含义的美学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并在艺术心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1]。“格式塔”着重于事物各部分组织而成的整体性效果,而非仅仅指视觉上单纯、静止的形状。这种整体性效果可通过人的感知活动实现,且大于各部分相加的总和。人的感知积极主动地参与艺术审美活动,将人类内部心理活动中外在、独立、个别的部分实现“完形”,即实现部分整体化,最终使作品成为一部成熟完整的艺术创作。
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学者左衡提出,在某次音乐心理实验中邀请12 位听众试听一首由12 个不同乐音组成的曲子,每位听众只听取其中一个且与他人互不相同的乐音。实验结束后发现,他们所有人的经验之和大于一个人听完同首曲子的经验[2]。即整体之和大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优先于部分。因而,对于欣赏者而言,艺术欣赏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绝非被动地接受。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具体的视觉感知决定形状的动态和联系。如在名画《蒙娜丽莎》中,画家达芬奇在人物两边的地平线上做了细节处理,设计成右边高左边低的样式。当欣赏者的视线集中在画的右侧时,蒙娜丽莎似乎被俯视;而当欣赏者的视线停留在画的左侧时,蒙娜丽莎又像是被欣赏者仰视。这种因角度不同所呈现的差异美,正是画家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使欣赏者感受因视点变换而产生的不同美感,从而创作出一个永恒的微笑。
除此之外,阿恩海姆通过逐一剖析空间、光线、色彩等视觉因素,探究它们与人类心理的关系,认为人类视觉是影响艺术创造和欣赏的最基本要素。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认为,人在进行艺术欣赏时,对色彩一类的视觉要素较为敏感,不同的视觉要素可以调动人不同的心理要素。在文学作品中,视觉要素以色彩词语的形式存在,其具有形象感,能激发人的联想。色彩词语不仅可以用以描绘场景、颜色、状态的普通名词,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成为作家倾吐衷肠、感怀生思的工具[3]。它是引起大众审美共鸣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捷地向大众传递信息,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4]。文学作品中常借色彩词语渲染气氛,凸显作者或作品中角色的心理、情绪、情感等,以细节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得行文更加流畅、自然。读者通过阅读一系列色彩词语,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依靠想象、思维、情感等综合审美,感知作者想表达的深层含义。
《银河铁道之夜》是日本作家宫泽贤治创作的童话作品。其影响范围广泛,不仅在日本国内家喻户晓,而且还被译为英、德、中、韩等多国语言,仅中文译本就有36 部。《银河铁道之夜》的创作历经八年之久,是一部“永远的未完之作”[5]。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焦班尼与其唯一挚友柯贝内拉从现实世界进入梦境,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最后又回到现实世界的故事,是一部集理想性与幻想性为一体的经典作品。《银河铁道之夜》除了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外,还在于作者在文中运用大量的色彩词语为故事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及反映人物心理。色彩词语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含义,其中以“赤”“白”“青”“黑”四种颜色最为普遍。“青”是日本民众最为喜爱的色彩词语之一,也是众多日本作家在创作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色彩词语之一。在日本的上古时期,“青”通常被视为“顺利”“安全”的意思,同时也是“守护”“喜欢”“幸福”等词的象征。“赤”是象征生命的颜色,似太阳那般耀眼,给人温暖,因此是一种吉利的颜色。“白”被日本人视为自然之色,意为纯洁。而与“白”相对的“黑”常被大众理解为“严肃”“悲伤”“不幸”“恐怖”“绝望”等意思。
《银河铁道之夜》中每一个色彩词语都有专属的意象及其独有的效果。(1)色彩词语塑造人物形象。如金黄色和金色的运用使柯贝内拉甘于奉献的形象跃然纸上。(2)色彩词语折射人物角色内心世界。如用通红的火焰折射出天蝎生命最后时刻由“恶”向“善”的本性转变。(3)色彩词语营造具体情境。如灰色和青色的车票暗示焦班尼和柯贝内拉的命运截然不同;用黑色营造出压抑、沉重的氛围,为人物的死亡奠定基础,对推动情节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作者运用色彩词语的独特意象给予了读者相应的心理暗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审美共鸣,使读者在阅读的作品同时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思想。
① 在现代日语中“青(あお)”不仅表示绿色,还表示蓝色。
在书的第九章中,作者写道:“正当他(焦班尼)扭扭捏捏不知如何是好时,柯贝内拉却大模大样地拿出一张灰色的小票。”“焦班尼手忙脚乱地试探着摸了摸上衣口袋……急忙掏出一看,原来是一张折成四块像明信片那么大的绿纸片。”此处,柯贝内拉的车票为灰色,而焦班尼的车票为绿色。在焦班尼拿出绿色车票后,“列车员立正站直,恭恭敬敬地打开查看……与此同时,灯塔看守也从下往上地探视……捕鸟人不禁从旁惊叹‘哎呀,这可是件宝贝!只要有了它,就可以上真正的天堂啦!何止天堂,这是一张天南地北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呀!’”绿色有顺利通行之意,焦班尼拿出绿色车票后列车员的恭敬、灯塔看守的探视、捕鸟人的惊叹皆暗示绿色车票非梦境之物而是帮助焦班尼回到现实的通行证。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列车工作人员及乘客看到灰色车票后并未有何特殊反应。灰色是一种微弱的颜色,通常给人凄凉之感,多代表消极低沉、失去希望等意义,作者也在书中暗示柯贝内拉将失去回到现实的机会,留于梦境。除绿色外,书中蓝色的意向也与灰色相对应。“白鹭宛如萤火虫,在袋子里闪闪散发出蓝色光芒。然后渐渐熄灭,最后慢慢地变成灰白色,安祥地合上眼睛。”蓝色是生命活跃的表现,而灰白色是生命消逝的表现,白鹭被捕鸟人杀害后其蓝色之光逐渐变为灰白色。
在书中,主人公焦班尼、柯贝内拉及同车的伙伴在列车上看到“对岸河上突然一片通红……本来望不见的天河波澜,此时也隐隐约约泛出细细的红光”。“不要这么白白地送命,为了使大家获得真正的幸福,就请用我的身体吧。不觉间,天蝎望见自己的身体燃烧起通红的火焰,照亮了四周的黑暗。”红色代表轰轰烈烈,性格色彩中有积极主动之意,在文学作品中还有感恩的含义。书中描写天蝎在死前向上帝祈祷死于黄鼠狼之口,不仅让黄鼠狼获得真正的幸福,也给一直被天蝎捕捉的小虫子们带来幸福。天蝎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后感恩腹中的小虫子,积极主动地牺牲自己。紧接着燃烧为通红的火焰,轰轰烈烈的牺牲照亮了黑暗。此段从孩子们看见天蝎火光开始,多处使用红色加以描述场景,把天蝎主动牺牲的壮烈场面描写得更为生动形象。
在书中的第七章,柯贝内拉认为若可以帮助妈妈获得幸福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当柯贝内拉决定奉献自我时“车厢里豁然明亮起来”,仔细一看发现“竖立着一个光明、皓洁的十字架……披戴着一层晶莹的金色佛光……”“柯贝内拉和焦班尼二人不约而同地站立起来,柯贝内拉丰满的脸颊,洋溢着苹果般的光泽,美丽动人。”金黄色和金色都属于暖色系,象征希望和治愈,同时也代表着信仰理想和幸福。柯贝内拉认为幸福具有双向性,为实现他人的幸福而努力等同于为实现自我的幸福而努力。甘愿为他人奉献的人既是付出者也是获得者。因此,书中的“车厢里豁然明亮起来”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表层含义,单纯指车厢里明亮起来;二是深层含义,指柯贝内拉勇敢追求幸福,甘于奉献自我的精神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脸泛光泽,美丽动人”是对柯贝内拉的赞美也是奉献精神的赞美。带有金色佛光的十字架对于信仰基督教的人来说是神圣的象征,书中的二人看到后都不约而同地起立,充分表现二人对基督教怀有虔诚的信仰之心。
当其他乘客在南十字星站下车后,焦班尼和柯贝内拉继续前行,在一个出现“天空的黑洞”的地方柯贝内拉告诉焦班尼自己看到一个美丽辽阔的原野,并指着黑洞的方向说那里胜似天堂,还看到了过世的妈妈。但焦班尼顺着他所指方向却没有看见任何东西,觉得失落惆怅,回头想要让柯贝内拉和自己一起去看看,却没有看见任何身影。“只有黑天鹅绒座椅,闪闪发光……周围世界旋即漆黑一团……(焦班尼)发现刚才柯贝内拉坐过的座位上端坐着一位戴着大黑帽子、面颊苍白消瘦的大人。”大人告诉焦班尼:“今晚不要再找柯贝内拉了,他已经去了很远地方。”黑色通常会营造出神秘、严肃的氛围,给人留下悲哀、不祥、死亡等印象。从焦班尼和柯贝内拉在继续前行的过程中看到的“黑洞洞的大口子”,到柯贝内拉消失不见只剩“黑天鹅座椅”,再到柯贝内拉原坐过的位置上出现一位“戴着大黑帽子”的大人,黑色作为线索贯穿整个片段,使气氛持续低迷,压抑感不断加深。柯贝内拉消失不见暗示其即将死亡的事实。哀伤无力的大人突然出现后,其憔悴悲伤的神情和黑色饰物再次暗示柯贝内拉即将遭遇不幸。这一系列有关黑色的描写为后文柯贝纳拉落水即将死亡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前后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为紧凑。
除以上列举的色彩词语之外,作家在描写梦境时还运用橙色、银色、白色等其他色彩词语。不同色彩词语的组合给读者产生印象视觉冲击和身临其境之感,引起读者对银河铁道梦境空间的无限遐想。在书中,行驶在银河铁道上的列车是一个抚慰亡灵的栖息点。列车上的乘客和工作者多是神职人员、烈士和自我牺牲者,他们都是拥有至上美德的亡灵,死后将进入银河世界,乘坐银河铁道的列车,到达充满善意与幸福的天堂,使灵魂得到安慰和治愈。作家娴熟地借助色彩词语来表现“死亡与幸福”这一主旨,串联了各个分散的情节片段,使作品得以“完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给读者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将读者的审美感受和心理效应最大化。
色彩词语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引起大众审美共鸣,将信息传递于大众,直接影响人们的感受。《银河铁道之夜》中使用了大量的色彩词语,这些词语表达了丰富的心理效应。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与色彩词语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内容与作者的内在深意,激发全新的审美思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成为审美的主体并产生主动性意识,感受焦班尼的孤独与柯贝内拉死亡时的无奈、压抑,从而产生对生命的关怀之情,以及对幸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