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辉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22)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含义至今都不够清晰。如今关于影子银行这一概念的具体认知,有两个参考维度。第一个维度为“实体维度”。影子银行的主要实体为金融机构中的非银行部分。第二个是“功能维度”。关于功能维度的界定有两个维度即信用中介和逃避监督管理。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成因
1.传统银行体系下,个人储蓄的承载力下降
中国人素来就有把储蓄视为抵抗未来风险的武器的认知。中国居民的全部储蓄,从2010年的超过国内净产值的一半,而后逐渐下降,到2017年的,国内净产值的50%以下。这些数据和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出现了物价水平持续走高和以盈利为目的的非政策性银行存款利率的不断走低的情况。我国居民对管理财产的热烈感情,在很大程度上被这种高低形势产生的套利空间所激发。而保护财产原有的价值和增加财产的价值是居民进行财产管理的主要原因。居民理财行为的增多,加强了影子银行对居民存款的吸纳能力。
2.双创背景下大量的资金需求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被提出来,当前的经济形势比过去更加稳定,以人民大众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双创模式在当下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逐渐成为了国家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双创中创业的支持则需要大量贷款。这些贷款资金的来源依然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我国经济发展相对平稳。在政策上,国家对创业的进行各个方面的扶持。有了这两个方面的存在,使得公民对创业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影响了他们的选择以至于增加了创业大军的数量。在这个时候对创业起到关键作用的资金借贷问题的解决就会变得很重要。在另一个方面上,在申贷的审核制度、手续、周期上相比于商业银行,网络信贷机构等影子银行在审核上制度更加宽松、手续灵活且周期短。在担保风险上也比商业银行低。上述的这些优势和便利促使广大创业者对影子银行更加青睐。
3.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很困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个本来很棘手的问题在有了中国特殊性的加持之后变得更加难以解决。一方面,中国浓厚的行政、公益色彩让小微企业融资这个商业行为不再纯粹。这使得很多商业银行将向小微企业贷款认为是在做公益。更严重得是在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压力下,有些银行在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流于形式甚至捏造假的信息欺骗监管部门,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从助力小型微型企业融通资金的角度看,监督管理部门在政策运用上趋于动态式。这种特征极大得破坏了政策的稳定性。这使得“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状态变得可以理解。而影子银行的出现则有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4.银行向房地产行业贷款门槛越来越高,影子银行的作用凸显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在金融稳定性的问题上引起了足够的关注。相关法律对非政策性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银行向房地产企业贷出大量资金的业务进行了极其严格管制。大量银行对此业务的减少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而这项业务的减少会对房企的资金链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从影子银行获取资金成为了众多房企的选择。
由此可见,供求原理在资金上的反映是影子银行在中国产生与发展的理由,广大居民对高利息收益的谋求,创业者、小微企业以及房地产行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使得原本建立在传统银行体系下的供求发生了改变,由此影子银行得以产生并发展。
(二)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时期离不开货币流动性的增强和套利空间的变大也离不开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影子银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从商业银行存款以外的渠道获取资金。这种做法是为了躲避相关部门对贷款限制和监督管理,在逃避之后商业银行然后通过在途径上的创新把所融资金进行信用投放,从而赚取客户使用资金的费用。
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得出一个重要警示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过度膨胀。可见金融层面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的重要原因就是影子银行超越发展规律的迅速膨胀。在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影子银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影子银行数量急剧增多,由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由影子银行引发金融方面的风险,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期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
在当下中国对金融体制监督管理的有效性相对较差。资本天生带有逐利性的色彩。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度和盈利目的性来说,他们的投资行为往往是短期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导致了的短视。这也导致影子银行产生了期限错配的问题。
2.监督管理难度因影子银行在监督管理体系外而增大
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活动大体分为两种,一个是货币交易,一个是资本交易。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信用中介体系,它产生的自由贸易成为金融市场上的第三种活动形式。从历史上延续上看,从事外汇买卖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银行。在外汇交易业务上,相关部门对银行的监督管理十分严格。而进行资本交易的关键就是对信息披露的不断强化。因此,形式上的多元化是传统意义上金融监督管理表现出来的重要特征。影子银行的形式是丰富的。国家相关部门在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的认定上是模糊的。这种模糊性是相关部门在金融监督管理上很难分清的地方。这就使得对监督管理的工作进行有序开展的有效性变差。
3.影子银行加的杠杆量变多
金融风险与杠杆有着密切的联系,杠杆率的提高、杠杆增速的变快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金融风险。假如影子银行在进行信用中介活动时不断加大杠杆量,就会造成金融风险的集聚进而迅速增大,当金融风险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交易市场的动荡。
(一)影子银行风险监督管理产生的危害
1.相关金融部门在监管的过程中存在真空和漏洞
现如今,对影子银行的监督管理在中国还有着许多值得人们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如国家对于法律建设存在落后于经济、金融的发展,网络借贷漏洞百出,银行和银监会这种监管和被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具体,监督管理的主体存在缺位的情况。
2.期限错配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
这使得爆发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影子银行对市场稳定性变化异常敏感,当市场不稳定的情况出现,客户会在其存款的影子银行中将大部分钱取出来。这种挤兑会使流动性危机产生。如果这种危机进一步加剧,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将造成重大影响。
3.存在信用和道德风险
中国的影子银行包含很多融资类理财类业务。进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工作人员在给客户介绍时,对理财产品能够取得收入的金额会进行非常详细的描述。而对于金融产品的风险,工作人员往往会进行较为粗略的介绍。当投资获得的实际收益与由销售人员传递给投资者产品的收益相差很大时,会引发投资者强烈的反应。这有可能会在信任方面产生非常严重的问题,进而诱发金融系统性风险。
(二)对影子银行加强风险监督管理对策
1.加大对内部风险的监督管理
一方面,对薪酬管理要进行完善,责任要到人,对高管行为要进行严格的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要对基金经理的任职条件要严格审查。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其进行职业培训。各基金单位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这些规定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降低风险。
2.提高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保证影子银行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国家对各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要做到各机构职能明确。各个监管机构的责任要落实到位。国家要对这些机构的权责进行永久追究,并建立信息披露的奖惩机制。如果工作人员的行为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害,要严惩到底。
3.建立风险防火墙系统,提高影子银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4.强化影子银行外部监督管理
第一,从机构监督管理的对象上,要传统观念束缚转变为功能监督管理模式。相关部门要对不同的市场进行整合、调整,尽最大可能减少监督管理的漏洞,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第二,相关监管机构要采取十分严厉的措施来对影子银行进行限制以规范影子银行的行为,并对具有高风险特征的金融产品买卖和流动进行严格的控制。第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要与能够将资产变为可交易证券的机构加强联系与合作,留下资产池中资产的部分所有权。这样做有利于让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与关于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层面的伦理规范变得比之前更要契合。
综上所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遇到的问题。相关国家金融机构或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现如今,在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还在上升,相关部门做好对于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督管理工作意义重大。相关部门要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对影子银行进行严格的监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影子银行实现健康、平稳、有秩序的发展,让影子银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