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初探

2020-03-13 20:32鲍育育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爱国层面培育

鲍育育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成熟的标志。优秀的文化、深厚的价值观、强盛的国家加之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基石。近年来,部分大学生热衷于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的风俗。他们能记住的父亲节母亲节也是西方的日子,却忘了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和母亲节;部分大学生趋之若鹜的是获得美国奥斯卡奖的影视作品,抑或是获得美国诺贝尔奖的文学作品。他们认为这才是追赶时尚。大学生们一方面主动接受这些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却显能接收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这在一定程度上令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缺乏自信。众所周知,文化是魂,是一个国家的根之所在。对大学生加强文化自信的培育迫在眉睫。

1 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前途缺乏信心,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代名词,觉得中华文化在外来的西方文化面前自愧不如,甚至自惭形秽,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缺乏“时代的”“潮流的”文化气息,不能走向世界,也不能走向未来。这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是一种文化自卑的论调[1]。纵观这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对多元文化茫然不知所措而陷入价值观困惑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既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又改变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学生们每天面临着海量的信息选择、碎片化的信息输入,各种社会思潮、多元文化冲击着他们的心灵,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各种社会思潮、多元文化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大学生思维,会引起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消极方面来看,各种社会思潮、多元文化的相互交织,困扰着莘莘学子的心灵,导致许多学生处于“盲目崇拜”或“价值迷失”的状态,陷入价值观困惑,茫然不知所措。

1.2 对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缺乏认同感而陷入价值观迷茫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追根逐源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缺乏认同感,一些西方文化便乘虚而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方面发生动摇,出现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对社会主导价值和信仰抱有或多或少的“游离”态度,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受到扭曲、侵蚀和消磨。在新的多元文化形态中,外来的思想和价值观良莠不齐,使得部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淡忘和陌生,更乐于接受外来文化;而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渗透与行为方式更是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之对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和既有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产生怀疑和动摇,陷入价值观迷茫状态。

1.3 对自身的道德价值取向不清晰而陷入价值观恍惚

道德价值取向是指对个人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有经常一贯导向性的道德价值观念。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不清晰。他们以西方的价值观为准则,追随效仿各种来自西方的行为方式,刻意模仿西方生活方式。这样的文化入侵已经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观的迷茫和困惑,引发了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不清晰。另一方面,道德价值取向上的不清晰会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重个人价值而轻社会价值。部分大学生一味追求和夸大自我价值,不能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更不会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维护社会利益。道德价值取向的不清晰造成价值观的恍惚,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无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更谈不上文化自信和自强。

2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习近平强调,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文化自信是我国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根本基础,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

2.1 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文化自信在根本上表现为价值观自信。所谓“价值观”是人们从自身需要出发而确立的关于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价值选择的观念,其核心是价值标准[3]。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历久弥新,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深深植根在中国人民的内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加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仅仅让大学生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要摸索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去的有效方法,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要注重科学知识的讲授,又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既要给学生以知识的力量,也要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立体化诠释了不同层面的价值标准,三者统一且协调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给学生以启迪。只有坚定价值观认同,才能形成价值观自信,使之成为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

2.2 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准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我国文化力量的发展,为实现文化强国战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魂聚气。三个层面的内容皆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一是以富民强国的国家价值目标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树立理念,传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产生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经济是国家和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位居首位,既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为文化自信和自强明确了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8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每位大学生应当保持和恪守的价值判断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心中要牢记: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国为执政理念,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走向新的现代文明。公民文明做人,家庭文明建设,城市文明发展,进而实现社会文明和谐、国家富强民主。故每一位大学生要从国家价值目标的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胸怀祖国发展大业,进而培育自身的文化自信。二是以平等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为文化自信的培育建立保障,传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法治是自由、平等、公正的基础和保障。这八个字既相辅相成又互为补充。一方面,将“自由”“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依法保障和维护公民合法自由权利的同时,既要保证公民依法享有各方面充分的“自由”,又不能超越法律范畴,以牺牲他人利益的代价来换取自身的所谓“自由”。大学生应当将遵纪守法作为自己充分享受自由的核心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公平、公正是司法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防线,同时也是每一位公民在办事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大学生更应该心中有杆公平、公正之秤,积极宣传和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果每位公民在依法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把平等、公正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核心价值”,那么真正的法治实现是为期不远了。而真正的法治得以实现必然成为每位公民享有自由平等和公平的有力保障。大学生们也能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建立足够的文化自信。三是以立德树人的个人价值准则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明确目标,传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充分显示了中华优秀传统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力,尤其是“爱国”。当今和平年代,大学生无需到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来表现爱国,但“爱国情怀”应永藏心间,“爱国理念”应无处不在。学校里勤奋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这是爱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与人友善,这也是爱国;在性价比一致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民族品牌同样也是爱国。在爱国理念的目标指引下,社会所形成的强大凝聚力,足以让每位大学生更敬业更诚信,更与人友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大学生们从个人价值准则层面指明了方向,设立了目标,也为文化自信的践行与传承奠定了基础。

2.3 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平台来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要让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涵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方面要通过课堂传授,引导他们把核心价值观牢记于心、内化于心。同时,要多渠道创设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走出课堂,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可通过主题宣讲、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无字句中读书,让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到外化于行。这样的社会氛围必将成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丰富源泉。综上所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迫在眉睫,对国家强盛、民族发展意义重大。“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以辩证包容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此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爱国层面培育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