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芬 林泽湘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广东 潮州 521041)
病理学课程涉及的医学知识广、针对性强,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同时临床病理的定性诊断也被看成诊断疾病的“金标准”。而病理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本质,从而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学思维模式,为今后的基层工作中独立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毕业后的自我提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此点,针对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中病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然,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中职医学教育不断推出各种方式的教学模式,由于各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师资、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实际上多数中职学校中病理学的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LBL模式。这使学生在课堂中都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整体的课堂呈现出一种相对冷清、肃静的状态。教师这种一面式课堂,无法顾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对于病理学习的兴趣[1]。这种被动的知识灌输学习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抵御,盲目的依赖与懒惰的思考,严重阻碍医学专业所要求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培养。另外,由于病理学课程内容的繁杂与难懂,导致多数学生只应付学习课堂中的内容而忽视课外所需拓展的内容,现实中多数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难以真正理解病理学的精髓,进而影响他们后期构建良好的临床诊断思维体系,也进一步阻碍了病理学教学发展和临床课程的学习。
现阶段,部分中等医学职业学校以执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加上多数人对中职教育水平高低仅凭借着资格证的过关率来衡量,导致中职开展了大量与资格证有关病理学教学的改革。但是国家助理医生资格证的考试大纲中,病理学仅仅占据一小部分,且大多内容与临床案例不相符合,若一味地按照考纲内容去改革病理学教学方向,会导致病理学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2],很难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医学思路,也无法将病理学的整体精华传授给学生。另外,按照考试纲领改革,会将灵活性高、自主性强的中职医学变成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仅通过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去学习病理知识,是无法满足今后社区医疗、全科医生所要求的自主性人才培养,也会阻碍学生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以及后期的自我提升。
近几年主要使用由各中职与高职病理教师参编的教材,存在编写时间较为仓促,不够严谨的现象。新教材编写内容相对农村医学专业针对性不强,病理学最新进展纳入不足,常几个专业共用一本相同教材,安排相同的授课课时。这对农村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无法及时学到更实用,更实效的知识。这明显影响后期临床课程的理解和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今后学生步入医疗机构后的医疗诊断水平。
病理学学习效果最终评价方式简单,一般以一个阶段时间的作业,试卷考试成绩来衡量,侧重学生知识点测试,无法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态度,认真程度,真正对病理学学习掌握程度,无法区别死记硬背,临时应付的成绩。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学生们对病理学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需求。需要重新设计建立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方位自觉提升病理学的学习效果。
2.1.1 问题基础教学法 问题基础教学法(即PBL)是在讲授式教学法(即LBL)基础上拓展的方法[3],主要是以具体的病理案例为基础,将各类病理学科知识点渗透其中,主要以培养学生今后医疗诊断的横向思维为目标,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回答问题为主,但中职学生由于入学时的学科基础较差,很难开展预学习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中需要结合LBL教学方法,通过半讲授半自主的学习模式,来巩固学生的基础学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对于病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好地提升病理教学的水平与质量,进一步去巩固学生的病理基础知识与掌握程度。
2.1.2 团队基础教学法 团队基础教学法(即TBL)是近些年逐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4],主要由自学、讨论以及应用三阶段构成,但中职教育的病理学知识仅局限于深度,不局限于广度。因此在这个三阶段实施中,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通过建立班微信群体团队,教师结合专业特点依据相关授课的病理知识,准备一些较为简易的基础题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借助微信的便捷即时信息,通过课前或课后抛出问题,让学生分组成队,通过责任意识促使他们花费一些课外时间去查阅和积累相关的病理知识,及时在微信群上,以队代表为首约定时间和教师互动反馈。各学生相互参与讨论,来提高病理教学的综合效果。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兴趣,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讨论协作能力。此教学方式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兼顾着学生的自我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
2.2.1 增加验证性培养 中职教育的病理培养方案一般都是以4∶1的比例去分配理论课与实验课。而实际操作上,各专业统一压缩课时,常导致课程实践环节缺失,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动手能力。因此,农村医学专业更需要增多病理学教学课时,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时间,以小班教学为主要单位,进行大体标本与切片的病理诊断教学,侧面加大对于大体标本实验描述的要求与报告,进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内容梳理能力。在实践课中,结合基于微信的团队基础教学法,开展相关的临床实例讨论,通过团队讨论与探究,将基础病理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考试中[5],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能力,也能很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 动态开放性培养 根据中职医学生在社会上实际就业的情况表明,中职单一的实验课程的内容难以锻炼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也难以进一步去提高今后在医疗机构中的实践核心能力。因此,中职学校需要从病理学实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进行相关的探究与分析,积极进入当地的一些社区医疗机构中,设置一些动态开放性的医疗实践安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也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本校每学期都安排2周见习周,针对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其中专题参观医院病理科,观摩医院的外科手术,体会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性重要性。由教师主导,推荐学生通过网络参与病理学的病例讨论,观看前辈们的远程讨论和诊断,通过这种动态、开放性的实践培养能有效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也能改善他们今后进入医疗机构的适应能力。
2.2.3 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 目前,多数以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率为奋斗目标的中职学校需要及时进行理念的转变,要将培养人才目标由应试教育转向学生实际核心能力的培养之中,通过相关的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拓展[6],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质疑能力可通过专题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得到训练。另外,课堂上教师的授课理念和技巧也需要进行改善,在有限的时间内,应将病理知识中最有用的精华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堂的知识去引导课外探索和巩固病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为今后学生走入社会的医学诊断能力提前打下基础,也留有提升的空间。
2.3.1 信息化与自我提高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临床病理必将迎来一场大变革,诊治手段不断提高,要求教师和学生需要及时汲取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不断扩充和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因此在中职医学农村医学病理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现今临床医学的发展现状与新兴医疗技术来进行教学,注重自身的病理知识补充和更新,参与临床病理实践,去发现与摒弃书本上所存有的相对落后,不够严谨的病理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得存有丝毫的错误,以最权威最新型的有专业针对性的病理学教材为标准进行教学,同时为学生筛选和推荐优秀的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学习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及时为学生答疑,共同讨论病例。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减少学生后期临床课程的知识联系的障碍,也能及时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病理学知识[7]。
2.3.2 互联网+和资源利用 如肇庆医专的“随身课堂”云平台的医学卫生类专业教学信息化,全方位体现了互联网+医学教育,走在中高职教育的前列。我们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建立专门的课程微信平台,由主讲教师在平台中结合教学进度,同步给学生提供相关课件、视频、病理学图片、微课等。利用微信即时通话功能,建群给学生课后讲解习题,病例分析。最大优点可反复听取教师讲解,让学生即时得到教师解答,对病理学教学方式进一步扩展和精准补充。运用打卡小程序,调查学生们的动态学习情况和学习笔记,及时点评,以评促学。另外,可以在校园网站链接一些免费或收费的病理学网站,建立精选的病理图片库和相关病例题库,让学生在遇到问题之余,可以去借鉴和查看,去更正自身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以此达到自我检测自我更正的学习目的。充分发挥互联网+医学教育的模式来补充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去运用和实践。
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应该多样化,淡化分数意识,强化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运用哪种考核手段都存在着各自的优势,有的互动性和开放性比较强,有的比较严谨,系统性强,有的综合运用能力强。这就要求对学业建立科学合理评价体系,结合网络大数据分析,让学业评价体系如一支无形的指挥棒,动态考察不学生生的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了学生学习水平,诊断出了学生学习的问题和困难所在,为及时进行补救教学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我不得不学到我要学的状态转化。让病理学学习能受惠于评价体系,更好发挥桥梁学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