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转型的话语构建*

2020-03-13 02:06涂志芳
图书馆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话语转型图书馆

涂志芳

图书馆转型是一个涉及全球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和图书馆理论重建的重大命题,已经被国内外图书馆界置于战略的高度和核心的位置。图书馆转型是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动力如行业环境的变化,用户需求变化,技术发展及其赋能等;内在动力如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个体图书馆在行业及母体机构中的主动性及话语权,图书馆自身更好的发展等。图书馆转型既包括内容与形式的、整体或局部的变化,又包括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转变,具体可表现在理念转变、体系重组、能力延伸、视野拓展等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创新服务理念,调整战略规划,接受并应用新技术,拓展服务内容与服务能力,再造物理空间,塑造更加包容、多元、可信赖的社会形象,面向更长远、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争取在公共事务中更大的话语权和决策影响力,促进图书馆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中发挥作用等。

图书馆转型的话语构建是图书馆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图书馆转型的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语词使用等。通过对话语环境进行交代,图书馆转型能够被母体机构或上级机构、利益相关方、用户、同行等更广泛地认知、了解和接受,获得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帮助。因此,本文以图书馆转型的话语构建为核心议题,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图书馆转型话语分为学术研究、组织倡导、业界实践三个维度,并相应地从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重量级战略文本材料和普遍性转型运动三个层面对图书馆转型的话语构建进行分析,以期为图书馆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1 学者关于“图书馆转型”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既包括对图书馆事业转型的理论思考和探索,也包括从业务实践出发的分析和总结;既有少许针对图书馆转型的系统性研究,也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转型研究分散在相关研究当中。图书馆转型研究是全方位、多维度、内容丰富的研究课题。

1.1 图书馆转型的背景、涵义与要素

有学者较早开始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危机及图书馆转型问题,如Candy D 抛出“21 世纪的图书馆——危机还是转型?”疑问,立足“信息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社会背景,思考图书情报学科发展、研究对象的基本单元等问题,展望作为图书情报学领地的图书馆创建未来用户社群的可能[1]。有学者从源头上对图书馆转型进行定义,如Fiels K M[2]认为图书馆转型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变化,这些根本性的变化体现在社群及社群关联、用户体验与用户服务、馆藏资源、物理空间、图书馆员、图书馆管理与合作等多个方面。

有学者以图书馆转型为研究背景阐述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例如吴建中[3]认为近年来全球图书馆界兴起了转型热潮,国际图联引领图书馆转型,尤其2018年国际图联年会的主题“图书馆转型,社会转型”更是将图书馆转型推向了新的高潮;毕强等[4]认为,数字技术、大数据范式与方法驱动着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向知识发现、创新应用方向转型发展。

有学者对图书馆转型问题进行了综合的理论分析与阐释,如柯平等[5]以“后知识服务时代”为背景,对图书馆转型的背景、内外驱动力、四大转型要素(空间、资源、服务、管理)、要素转型与整体转型等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思考;初景利等[6]认为图书馆转型变革的本质是图书馆能力结构与关系的改变,其核心在于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体系的重构,包括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多个业务领域的能力转变。有学者以提取图书馆“关键要素”的方式勾勒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轮廓与态势,如司莉等[7]从环境、空间、资源和服务4个维度分析转型变革时期的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包括信息技术发展的赋能、用户需求多样化的驱动、图书馆支持教学科研的深化等;刘兹恒等[8]以空间、资源和服务“三要素”为视角,梳理了数字学术环境下学术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包括空间演变、资源建设、服务拓展等内容。

1.2 图书馆转型的价值、方法与案例

有学者对比分析图书馆功能价值的前后变化以呈现图书馆的转型动态,如Knud S认为图书馆从“能够随时随地找到信息”的地方变成“在图书馆体验更多可能”的存在,其转变包括从“提供信息”(information)到“赋予意义”(meaning)、从“提供事实”(facts)到“可信赖”(credibility)、从“知道”(knowing)到“实验”(experimenting)等[9]。有学者聚焦图书馆转型的某一关键因素,如Saadat T针对图书馆转型中信息专业机构与专业馆员的角色变化及技能要求进行分析[10];Tait E等重点关注互联网技术在学术图书馆转型中的应用与评估,包括互联网技术在开放获取、研究数据管理、新型教学模式、社交媒体、移动服务、创客空间、游戏化学习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图书馆员掌握新技能、承担新角色的要求[11]。

有学者以国外图书馆的理念与实践为案例研究图书馆转型的方法与现状。例如,王秀玲以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图书馆联络人试点会议”为案例,详细分析会议“情境模拟”“绘制价值图”“价值命题评议”的3种组织模式,剖析其对图书馆创新转型的现实意义[12];蒲姗姗从图书馆宗旨、组织架构、馆员需求等维度分析美国大学排名前10的高校图书馆的转型现状,并提出转型定位、战略规划、组织架构、馆员职能、特色发展等需要国内外图书馆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13]。

综上所述,一方面“图书馆转型”已经引起了相当程度和范围的关注,得到了学者们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考,产生了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学术博客等不同形态的研究成果,因而可以认为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图书馆转型已经或即将成为一种共识。对“图书馆转型”进行探索性、前瞻性的研究和传播,有利于从认知层面增强对“图书馆转型”的理解,从而为进一步的转型实践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目前“图书馆转型”相关研究成果较为分散,且其中大部分未将“图书馆转型”视为一个课题进行专门和深入地研究。此外,图书馆转型话语是理论层面的内容,与图书馆转型实践一样需要加以重视和研究。因此,对“图书馆转型话语”的内容体系、方法成效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度的、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和思考有其现实意义。

2 组织关于“图书馆转型”的倡导

2.1 图书馆转型倡导的内容与形式

如前所述,图书馆转型已经被国内外图书馆界置于战略的高度,众多图书馆及其组织以制定和发布图书馆战略规划、发展愿景、年度报告等为契机,首先在战略和话语层面进行图书馆转型环境的构建,即为图书馆转型发展“表态”和“造势”。综合考虑地域覆盖范围、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笔者对图书情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学会(协会)、个体图书馆近十年发布的战略规划、发展愿景、年度报告、使命陈述、大会主题、发展宣言等文本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和解读,并归纳转型话语内容和逻辑,见表1。

表1 图书馆“转型”话语内容分类

整体而言,图书馆转型是具有内在逻辑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首先,感知社会环境变化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由此感知和预判图书馆转型的可能趋势;进而表明对图书馆转型的积极态度和坚定决心,并以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的方式加以明确;最后通过资源、空间、服务、能力、角色、管理、合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来推动转型。其中,图书馆感知社会环境变化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更迭与应用、文化及休闲娱乐方式变化等社会要素对图书馆用户需求产生的影响的感知,是对图书馆转型所处的原始话语环境的认知。图书馆感知并预判转型发展的趋势,进而表明对转型的态度和决心,是话语理念的萌芽,是图书馆从认知和态度层面对转型话语环境的初步构建。图书馆经由战略规划、发展报告等方式确立转型的目标与内容,是话语实践的开始,是图书馆从意志和行动层面对转型话语的积极构建。图书馆对即将采取的转型措施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转型实践进行宣传,是对转型话语可持续性的构建和维持。

2.2 图书馆转型倡导的关键角色及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图书馆及信息服务领域最“重量级”的旗帜和风向,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具有引领作用。例如,UNESCO在“2014-2021 中期战略”中明确提出九大战略目标,包括全民终身学习、科技创新体系与政策、包容性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信息和知识获取等,具有帮助图书馆进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能力,赋予图书馆广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变迁的能量。

国际图联(IFLA)是全球图书馆与信息机构最重要的联盟组织,代表全世界图书馆在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发声。IFLA发布的重要文本材料包括战略规划、趋势报告及年度报告等不同系列,其中战略规划指明中期发展方向,趋势报告及时更新图书馆发展动态趋势,年度报告通报全球图书馆年度发展概况,三者相辅相成并与其他战略方向关联协同。例如,IFLA 战略规划(2016-2021)与UNESCO中期战略(2014-2021)一脉相承,包括“社会中的图书馆”“信息与知识”“文化遗产”“能力建设”4个战略方向,凸显图书馆深度融入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强调图书馆在保障信息与知识获取方面的天然优势与可靠保障,重申图书馆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应有的角色与担当,倡导全方位提升图书馆实现目标与价值的能力,这也成为全球图书馆共同的发展方向。

在UNESCO和IFLA的泛在引领下,不同国家、地区的图书馆联盟和不同类型图书馆围绕自身定位制定战略、表达诉求,并以战略规划、年度报告、使命陈述、核心价值等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加以传播。例如,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每年发布“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是了解美国各类图书馆发展概况最具参考价值的材料之一;大英图书馆每3~8年持续制订新的战略规划,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战略规划成为了解大英图书馆乃至英国图书馆界发展动向的参照系。

2.3 组织倡导图书馆转型的话语体系框架

综合上述内容,图书馆转型话语构建包括谁、发布什么文本内容、借助什么文本形式、对谁发布、起到什么作用等关键问题,即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对象及话语成效等关键要素。在图书馆事业转型的系统工程下:(1)就话语主体而言,UNESCO、IFLA 等最具影响力的图书馆国际组织,ALA、加拿大研究图书馆协会(CARL)、澳大利亚图书馆与信息协会(ALIA)等最具代表性的图书馆协会,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著名图书馆,无疑是最具话语力量的主体,最能代表图书馆及信息服务机构发声。(2)就话语内容及话语形式而言,图书馆转型发展想要获得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触及更广泛的群体,就需要表达最普遍的需要与诉求,诸如关乎数字鸿沟、社会包容、全民终身学习、信息与知识获取、文化遗产保护等具有普遍共识和普适意义的话语内容,并借助最重要、最具仪式感的载体形式和传播方式,如优先选择贯穿图书馆发展过程的战略规划、对图书馆发展历史进行全面总结的年度报告等,而非内部工作计划、工作月报、内部刊物等。(3)就话语对象而言,图书馆转型既面向上级机构、母体机构以期得到支持与帮助,也面向同行、面向伙伴争取共识与合力,还希望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与理解,因此图书馆转型面向广泛的机构与群体。(4)就话语成效而言,尽管话语的作用难以直接量化,仍需要对话语成效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评估,如战略规划引起的阅读与关注、研究与解读、产生的影响力等。(5)需要有意识地进行重量级话语材料的宣传,积极主动释放图书馆转型信号,有目标、有计划地营造有利于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话语环境。

3 业界关于“图书馆转型”的实践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于2015年10月发起美国图书馆界“图书馆转型”(Libraries transform)运动,该运动旨在提升公众对图书馆及图书馆专业人员的价值、影响力及服务的公共意识,展示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转型决心和扮演的关键角色[63]。运动主要从3个渐进的层面提升公众对图书馆转型运动的认识和参与:首先从认知层面提高对图书馆转型的意识和支持,其次从态度层面将图书馆从“可有可无”变为“必要”,最后从行动层面激励图书馆专业人士及相关倡导者努力发声、影响决策。

3.1 图书馆转型实践的动因认知

针对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的相关“趋势”,图书馆转型运动专门网站“libraries transform”列举了25种具体的发展趋势及原因,交代图书馆转型的社会背景与话语环境[64],经归纳整理见表2。图书馆转型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深深植根于经济社会、数字技术、学习方式、休闲娱乐、社群联结等的发展土壤,贴近广大公众在学习、生活、娱乐、发展中的现实需求。“图书馆转型”运动详细列举和分析的25种较为宏观的转型背景,尽管可能没有面面俱到地包含所有的维度和内容,但仍对提高公众对图书馆转型社会背景的认知、对图书馆转型必要性的理解大有裨益。

表2 图书馆转型的社会背景

针对“图书馆为什么在转型”的“because”标签话题,网站列举40种图书馆转型的具体原因[65](见表3),向公众全方位展示学生、社群等对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需求,宣扬图书馆及图书馆员能够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彰显图书馆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见,“图书馆为什么在转型”是原因、也是动力,是现状、也是趋势。一方面,面向社会公众的“图书馆转型”运动,是一场图书馆价值宣传、转型呼吁的营销运动,因此更多地围绕图书馆在社会公平、社会教育、终身学习、开放获取、社群联结等方面的社会功能而展开。另一方面,“图书馆转型运动”是图书馆构建转型环境的话语实践,因此更多地直接面向泛在同行及社会公众开展开放式、可参与的实践活动。

表3 图书馆为什么在转型

3.2 图书馆转型运动的社会参与

图书馆转型运动是关乎图书馆界生存发展利益的共同活动,图书馆及相关组织主动投入并广泛参与其中。自发起以来,“图书馆转型”运动规模逐年扩大、参与的图书馆类型及数量不断增多,运动发起的第一年,已有3,700多所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学术图书馆等多类图书馆及其联盟组织积极参与其中[66];运动进行的第二年,参与的图书馆及支持者超过7,400所,其中仍以公共图书馆为主(57.74%)[67];运动持续的第三年,共有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00家图书馆及支持者的广泛参与[68]。

转型运动丰富的内容与多样的形式吸引了用户的广泛关注,在专题网站、社交网络等平台获得了非常可观的关注、浏览、阅读、播放和下载量。例如,图书馆转型运动的组织策划者邀请明星录制阅读视频并为图书馆“代言”,在网站提供海报、明信片、书签等工具包材料的下载,征集“图书馆爱好者”助力图书馆转型的“真实故事”。总之,图书馆转型运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发挥图书馆作用、彰显图书馆价值,为图书馆在政府及相关机构层面发声。

3.3 图书馆转型话语实践的特点剖析

话语实践不同于一般的转型实践。参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哲学逻辑,就实践内容而言,话语实践本身并不触及图书馆在战略规划、资源建设、用户服务、研究发展、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具体业务,而是通过适当的实践活动发挥话语力量,改变相关方对图书馆转型的认知与理解,最终为具体的业务转型创造有利环境。就实践目的而言,话语本身不是目的,事实上话语实践是过程和阶段目标,话语实践的最终目标仍在于促进转型实践。就实践方式而言,话语实践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上改变、培养、深化相关群体的认知,因此现代化的大众传媒(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是一种理想的传播方式。

4 结语

图书馆转型已成为全球图书馆界的热潮,转型对图书馆事业在新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图书馆转型话语环境构建,能够对图书馆转型发展起到宣传、表态和“造势”的作用,从而预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了解,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图书馆及其组织积极构建转型发展的话语环境,主要包括话语理论和话语实践两部分:话语理论体系包含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对象、话语成效等关键要素;话语实践体系则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强化目标对象对话语理论的关注和理解,从而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从现有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图书馆转型已经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并且具有持续引起关注和兴趣的趋势,是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课题。从战略规划、趋势报告、年度报告等重要文本材料释放的信息可以认为,转型是图书馆当下和未来的一种发展战略,图书馆界对此持积极的态度,拥抱变革、拥抱转型;从以社交网络宣传、专题网站展示、热门话题传播等方式为载体的普遍性“图书馆转型”运动的开展可以看到,图书馆的转型需要面向广泛的受众进行宣传,强化人们对图书馆发挥的作用与价值的认知、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可。由此释放图书馆转型的信号、表明图书馆转型的决心,不失为一种转型话语的构建。

诚然,话语构建和转型实践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每一次对转型的表态、每一项转型的活动、每一次转型的探索,都构成了更加丰富和饱满的“图书馆转型”。然而,转型是动态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图书馆转型究竟要“转向何处”似乎并不明晰,转型方向也需要持续地探索实践。总之,转型尚未成功,且任重道远,期盼图书馆事业在新的时期超越传统、超越自我,走向新的高度、新的未来。

猜你喜欢
话语转型图书馆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图书馆
去图书馆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