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纪实(连载)
——第二十九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2008 年)

2020-03-13 06:24龚天卓
黑龙江史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之夏哈尔滨音乐会

龚 强 龚天卓

第二十九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于2008 年6 月24 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环球剧场拉开帷幕,7 月3 日闭幕,历时10 天。

一、第二十九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6 月24 日这一天,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环球剧场内灯火辉煌,高朋满座,鲜花和红毯将舞台装扮得庄重而热烈。由文化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九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这里隆重开幕。在金色大厅式的舞台背景映衬下,柏林交响乐团的27 位优秀艺术家和哈尔滨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在德国指挥大师彼得·福科的激情指挥下,为观众献上了一台高水准的精彩演出。这是“哈夏”音乐会有史以来参加最高规格的国际乐团之一,也是“哈夏”音乐会第一次以交响乐音乐会作为开幕式演出。

第29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演出交响乐

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致开幕词。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及夫人、以色列驻华大使馆文化官员爱伟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领导王巨禄、杜宇新、程幼东、陶夏新、邹新生、杨国俊等,以及全国声乐比赛专家评委、德国柏林交响乐团、以色列现代舞团、俄罗斯国立叶尼塞黎明舞蹈团的艺术家们出席开幕式。副市长张显友主持开幕式。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效廉致欢迎词。

陈晓光在开幕词中说,两年一届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是一个中西文化荟萃、生机勃勃的音乐盛会,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成功举办了28 届,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性艺术活动。它不仅丰富了哈尔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建设,而且为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对推动全国音乐事业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效廉在欢迎词中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作为哈尔滨重要的文化名片,从1961 年创办至今,经历47 年风雨,经久不衰。在文化部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怀、中外艺术家的倾情投入和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下,日益成为一项文化积淀厚重、群众基础广泛的极具顽强生命力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日益成为世界了解哈尔滨和哈尔滨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和窗口。本届“哈夏”音乐会以抗震救灾为主题,是一次歌颂弘扬中华民族在大灾面前的顽强意志和奉献精神,体现创新与超越的空前盛会。

开幕式上,“哈药集团夏之夜”大型交响音乐会隆重举行,柏林交响乐团和哈尔滨交响乐团的优秀艺术家们演奏了《红旗颂》《艾格蒙特》《奥菲欧与尤丽狄茜》《梁祝》《皇帝圆舞曲》《1812》等中外著名交响乐曲目。

开幕式后,“哈夏”组委会举行招待酒会,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先生及夫人、以色列驻华大使馆文化官员爱伟山出席酒会。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致词,他说,音乐是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公共文化资源,彰显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精心办好“哈夏”音乐会,主要目的就在于促进哈尔滨精神品格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提高。我们衷心期望,新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能够搭建起文化交流与感情沟通的新平台,使哈尔滨这座具有国际性的大都市更富开放包容的特质,更富无限伸展的活力。哈尔滨市领导邹新生、杜松岩、张显友、肖鸿麟出席酒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朴逸主持。

第二十九届“哈夏”音乐会期间,组织了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在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将全国声乐比赛由三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使全国声乐比赛自二十九届“哈夏”音乐会开始,永久落户哈尔滨。通过集合两大优质国家级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品牌“航母”,扩大了哈尔滨作为音乐名城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本届“哈夏”音乐会期间,共有20 个专业艺术团体参加演出,其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艺术团体8 个,国外艺术团体汇集11 个国家及地区的12个演出团组,是历届“哈夏”音乐会境外团体参演数量最多的一次。专场演出共31 台46 场,参加演出的中外专业文艺工作者逾千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28 场大型主题演出、89 场“好歌大家唱”市民歌唱比赛和580 场社区文化活动,广场、社区群众演出共600 余场,参与演出的群众2 万余人,直接观众达百余万人。11 家国外艺术团体、8场省市专业艺术团体的专场演出和遍布广场、街巷的1000 余场群众演出一一亮相,令几百万市民尽享音乐大餐。“哈夏”音乐会正以她贴近生活的内容和强烈的时代感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本届“哈夏”音乐会舞台上,德国柏林交响乐团、俄罗斯国立叶尼塞黎明舞蹈团、俄罗斯活力舞蹈团和戈伦卡舞蹈团、土耳其火图民间舞蹈团、以色列现代舞团等国外音乐团体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优秀的艺术团体同台献艺;凝聚超强人气的美国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也与哈尔滨观众见面。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哈夏”音乐会举行的盛大群文活动也深深吸引了市民的目光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土耳其火图民间舞蹈

作为本届“哈夏”音乐会群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情系哈夏·和谐中国”开幕式演出在防洪纪念塔前上演,受到市民的热烈追捧。古筝、歌舞、独唱、合唱相结合的表演以及台上台下互动的灵活形式,营造出了气势磅礴、底蕴深厚、全民参与的特色文化氛围,为哈尔滨市民端出一道欢乐祥和、多姿多彩的“哈夏”音乐会大餐。

“好歌大家唱”激情演唱会的举行再一次点燃了市民的热情。所有热爱音乐的市民,都自信地站在哈夏的舞台上一展风采。“欢乐社区”群众文化月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老年文化的优势,在小区、庭院、广场、公园等地开展了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是本届“哈夏”音乐会的一大亮点。来自全国的1374 名选手参加了初赛,186 名选手进入决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完美落幕。7月1 日,举行“宝宇地产杯”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文华声乐节目表演奖颁奖晚会。其中独唱组文华声乐节目表演评出一等奖2 名,二等奖4 名,三等奖6 名。

第29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社区文艺演出

第二十九届“哈夏”音乐会期间,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民乐专场——独奏、协奏曲音乐会令人瞩目。

第二十九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经过10 天的精彩演绎,于7 月3 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环球剧场落下帷幕。在这精彩的10 天里,来自国内外的十多支优秀演出团体和哈尔滨市的数百场群众文化活动,让夏日的哈尔滨激情四射、魅力无限。本届“哈夏”音乐会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激情,也展现了哈尔滨温馨和谐、欣欣向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为哈尔滨架起了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

闭幕式上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第二十九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主席蔡武先生的贺信。贺信中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经走过了47 年的历程,在我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届“哈夏”音乐会坚持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并重,突出了“国际化”特色,张扬了心系灾区、迎接奥运、构建和谐的主题。哈尔滨交响乐团与德国柏林交响乐团的联袂演出、美国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俄罗斯、以色列、土耳其、埃及等10 个国家的艺术团富有异国风情的表演,丰富多彩、场面宏大的群众文艺演出,构成了一道庄重祥和、色彩斑斓的文化胜景。“哈夏”音乐会期间,成功地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又一批优秀的青年歌手脱颖而出。可以说,本届“哈夏”音乐会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既充满深切人文关怀又富有昂扬时代精神的音乐盛会。闭幕式后演出了“建行之夏·音乐剧《音乐之声》”。

本届音乐会突出“促进发展,支援灾区”主题。在31 台46 场国内外专业演出中,组委会专门组织了4 场抗震救灾义演,演出收入全部捐给地震灾区。7 月3 日晚,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办“放歌哈夏,祝福祖国”大型文艺晚会。

盛况空前的第二十九届“哈夏”音乐会不仅规模宏大、艺术水准高、群众参与广,实现了专业与业余相结合、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相结合、室内演出与广场演出相结合、中西文化荟萃、南北文化交融的目标,而且充分显现了其国际化方向、国家级水平和群众性参与的特点。

二、第二十九届“哈夏”音乐会之最

经过了10 天精彩纷呈、祥和欢乐的音乐聚会,7 月3 日,第二十九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圆满落幕,《黑龙江晨报》列出本届“哈夏”音乐会之最:

阿拉伯舞者——最神秘的表演。“阿拉伯之夜”是本届“哈夏”音乐会的重要专场演出之一,汇聚了埃及国家民族艺术团、苏丹国家舞蹈团、叙利亚珠丽娅娜舞蹈团、突尼斯国家艺术团,阵容强大,风格多样。通过精湛的歌舞表演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民族风情展现在舞台上,令哈尔滨观众为之倾倒。

《中华吟》——最耐看的歌舞。本届“哈夏”音乐会大型原创歌舞《中华吟》的观众场场爆满,这台省歌舞剧院出演的晚会以中华大文化为切入点,将十五个节目按古体形制用“篇章”来划分,通过音、舞、诗、画等诸多艺术手段表现和勾勒神州风姿、华夏神韵,让随处闪烁的文化精髓光耀我们的精神家园。

以色列的舞者、俄罗斯表演——最亲切的异国舞蹈。以色列现代舞团演出的现代舞《布尔伦之歌》在少年宫剧场与哈尔滨市民见面。在旷野的背景音乐下,抽象且富有现代气息的舞蹈,让冰城观众欣赏了一场风格迥异的世界文艺盛宴。

“哈夏”音乐会期间,由俄罗斯活力儿童舞蹈团和戈伦卡舞蹈团联袂奉献了《俄罗斯风情舞蹈》,由于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哈尔滨的市民就能够经常看到这样的舞蹈,因此今年的“哈夏”音乐会中,大型组舞《西伯利亚》的恢弘气势、明快的音乐节奏、欢乐的舞蹈动作,使得演出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俄罗斯功勋演员亚历山大·什德里克的手风琴伴奏,更是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音乐之声》——最受瞩目的演出。作为本届“哈夏”音乐会演出的重头戏,美国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以最美妙的歌声感染了哈尔滨。据了解,“哈夏”音乐会期间,该剧的夜场演出场场爆满,即便是下午场演出上座率也达到七成。“很好看,很精彩!”这是观众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因为许多观众知道,这次演出很可能也是原汁原味的百老汇版《音乐之声》最后一次走进冰城。因为,《音乐之声》将在2010 年推出中文版。

最震撼的吉他表演——为迎北京奥运会,千人吉他专场演奏会在青年宫举行。贝多芬的那曲风格欢快、振奋人心的《欢乐颂》以1208 人吉他同奏的形式响彻“哈夏”音乐会。台上是7 名女生领唱和30 名吉他协会会员领奏,台下是来自哈理工大学、四十九中学、阳明小学等学校的孩子们协奏,千把吉他将青年宫剧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最风趣的指挥——在第二十九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上用精湛的技艺征服哈尔滨观众的德国著名指挥家彼得·福科先生,离开哈尔滨前先笑后哭的有趣反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音乐之声》——最受瞩目的演出

最年迈的歌者——为了能参加本届“哈夏”音乐会,60 位平均年龄在70 岁的老人组成的香港高龄教工合唱团专程从香港赶来,这个合唱团为此已苦苦排练了半年之久。

最难忘的合唱——今年是北大荒知青上山下乡40 周年,为了纪念当年那段难忘的岁月,“哈夏”组委会和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连续主办了5 场演出。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引起了观众强烈共鸣,表演成了台上台下的千人大合唱。

最敬业演员——“哈夏”音乐会期间,叙利亚舞蹈演员麦吉德·艾哈迈德在舞台上不慎骨折,强忍疼痛的他坚持表演完才赶往医院,被所有观众称为“最敬业的演员”。

历史最悠久的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有着百年历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激越、宽广、细腻、优雅的演奏风格。“哈夏”音乐会期间,哈尔滨交响乐团奉献的“交响音乐会”带观众一起感受了高雅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

最盛大的卡拉OK——第三届“好歌大家唱”是第二十九届“哈夏”音乐会的重要群文活动之一。活动按唱法、年龄等分童声、少年、老年、美声等10 个组别,共吸引2687 位市民参加,选手中年龄最小的4 岁、年龄最大的78 岁。活动中的44 位评委、30 位主持人、42 位文化志愿者也全部来自群众。

最有收获的选手——经过10 场复赛和两场决赛的激烈角逐,“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在哈尔滨闭幕并举行了颁奖仪式,总政歌舞团的王庆爽和中国东方歌舞团的谢一梅并列第一,手捧“文华奖”金杯,两位冠军收获着赛后的喜悦。

最细致的餐区——《阿拉伯之夜》是本次“哈夏”音乐会的一台重要演出节目,5 位来自阿拉伯国家的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为了照顾这些艺术家的民族风俗和饮食习惯,各接待酒店都重新购置餐具,并根据演员们的需要安排就餐时间,有条件的酒店还为这些演员们设立了单独就餐区。

最特殊的警察——本届“哈夏”音乐会的安保工作呈现出多方管理、人人负责的形式。市公安局24 小时随时根据需要安排警力,调配人员。为保证安全,干警们全都“变身”保安,寸步不离地跟在演员们身边。

三、第二十九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综述

东北网7 月4 日对第二十九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进行了综述:“哈夏”是什么?是音乐会,是城市名片。“哈夏”音乐会能做什么?推广文化,提升冰城软实力。这是我们熟悉的问题,熟悉的答案。但如果有人问,“哈夏”之于哈尔滨人是什么,你要如何回答?“哈夏”沁润六月冰城——国际之风今夏劲吹。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从本届“哈夏”音乐会的节目安排上看出一些变化— —今年的“哈夏”音乐会,国外演出团体明显增多。哈尔滨市文化局局长杨晓萍在文化部举行的第二十九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新闻发布会上那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早晚要走向世界”表明,“哈夏”音乐会已不甘于国家级音乐盛会的位置,“哈夏”要像“上海之春”一样走向国际舞台。

纪念北大荒“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演出

由于哈尔滨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哈夏”音乐会在诞生之初就一直有国际音乐之风吹过。但今年,参与“哈夏”音乐会的国外演出团体的数量、水平都高于往届,范围之广、合作程度之密切更为往届“哈夏”音乐会所不及。

本届“哈夏”音乐会的开幕式演出就突出了国际化特色与民族艺术的结合,超强的演出阵容更是让世人看到了今年“哈夏”音乐会向国际舞台迈出的这一步是多么坚实。开幕式大型交响音乐会由德国柏林交响乐团与哈尔滨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德国著名指挥家彼得·福科执棒,中国交响乐团首席刘云志为助演嘉宾。

6 月27 日,彼得·福科与哈尔滨交响乐团签约,正式成为“哈响”的客座指挥,这种密切的合作,将对哈尔滨交响乐团以及哈尔滨交响乐产生深远的影响。

声乐比赛夯实基础。2008 年起,全国声乐比赛将落户哈尔滨。全国声乐比赛为“文华奖”的子项“文华节目奖”的组成部分。自1986 年以来,文化部先后举办了7 届全国性声乐比赛,相继推出了吕继宏、韩延文、幺红、戴玉强等优秀声乐人才。从今年起,全国声乐比赛从三年一届调整为两年一届,并将固定在“哈夏”音乐会期间举行。

从1996 年的第二十三届开始,“哈夏”音乐会更名为“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主办单位由哈尔滨市政府变为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主办。此举标志着“哈夏”音乐会从一个地方性活动提升为国家级盛会。但升级以来,“哈夏”音乐会还没有一项国家级比赛与之相对应,全国声乐比赛的落户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夯实了“哈夏”国家级音乐盛会的基础。全国声乐比赛落户哈尔滨是文化部对“哈夏”的认可,同时,全国声乐比赛也将大大提高“哈夏”音乐会的专业性。

此外,大量外地演出团体的到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哈夏”音乐会已不仅仅是哈尔滨人的音乐狂欢节,更是国家级音乐盛会。

抗震救灾情暖灾区。虽然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虽然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冰城人的心却始终牵挂着灾区的同胞。为了传递爱心温暖灾区同胞,“哈夏”组委会对本届“哈夏”音乐会的专业演出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所有演出中,都加进了全市各界支援灾区的现实内容。开幕式演出以《红旗颂》开场,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敬意,歌颂宏扬了中华民族在大灾面前的顽强意志和奉献精神。演出结束曲为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人民在大灾面前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的精神,也预示着抗震救灾战役必将取得全面的胜利。

同时,“哈夏”组委会还研究决定,将本届“哈夏”音乐会的部分演出场次的演出收入用于支援地震灾区重建,特别要对重灾区的文化事业进行对口支援,让“哈夏”的爱心随着“哈夏”的歌声传进四川灾区,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群文之花盛夏怒放。坚持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并重,既保证国家级盛会的水准,又要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文化利益。这个定位是随“哈夏”音乐会一同诞生的,今年的“哈夏”音乐会,在大走国际化路线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群众文化活动。群文之花在哈尔滨市各大剧场、广场、公园、社区争相怒放。

上届“哈夏”音乐会,千台钢琴齐奏的盛景犹在眼前,今年的群文开幕式,又有了500 古筝合奏的壮举。恢弘的场面让世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也让世界感受“哈夏”音乐会不断创新的魄力。

在《广阔天地》纪念知青上山下乡40 周年专场文艺演出上,京、沪、津、浙、哈5 地知青用自己创作编排的文艺节目纪念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反映知青岁月的大型史诗剧《共和国之恋》,从知青离家、北大荒生活、北大荒之歌、命运变奏、返城后的创业等多个方面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知青的难忘经历。

贯穿整个“哈夏”音乐会始终的第三届“好歌大家唱”更是点燃了冰城人的激情。本届“好歌大家唱”提倡夫妻、三口之家、四世同堂、邻里之间、同事朋友之间等多种组合方式。活动也不单单评选优秀歌手,优秀群众评委、优秀群众主持人等都纳入了评选范围。“好歌大家唱”让每个人都成了大明星!

傍晚走在松花江边,能听到也许只有音乐,大提琴和二胡可能同时演奏,秧歌和街舞也可能在同一个公园内跳起来。一个音响,两只麦克就是舞台,在这里,没有观众与演员的区别,开口唱歌就是演员,唱累了休息一下就是观众。这是什么?这就是哈尔滨人的“哈夏”。现在我们也许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了——“哈夏”之于哈尔滨人就是一股清泉,在炎热的夏日沁润着冰城人的心灵。

猜你喜欢
之夏哈尔滨音乐会
中国·哈尔滨第38届国际冰雪节暨第2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欢乐之夏
失败的音乐会
静听花开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探亲之夏》
森林里的音乐会
甜豌豆之夏
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