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化布努瑶在千山万㟖地域影响下具有独特优势蕴藏着文化底蕴,也体现了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把画风俗内容所体现的人情味通过油画研究的形式将油画中国本土意识表现出来……
关键词:民族文化特征;绘画艺术创作;图案造型色彩
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差异,其风俗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传统元素,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民族性格等也不相同。油画的民族化看法偏多样化,民族的精神气质显得尤为重要,对民族风格的兴趣也是一个切入点。油画具有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表现语言,陶元庆君绘画的展览,鲁迅评论道:“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灵魂—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1]在研究关于布努瑶的民族绘画传播中,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体现着油画中国风的精神特征,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特征为当代的油画创作提供了基础,苏联作家所法捷耶夫是这样提到鲁迅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2]鲁迅的作品具有民族性。红水河中游的云雾仙乡大化布努瑶族的风俗文化这一创作题材体现了民族特色的东方文化气质。从表现题材、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绘画研究,将油画表现题材本土化,在绘画的表现语言上,将传统的西方绘画中的光感等与中国写意绘画加以调和,意象线条是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研究布努瑶油画创作中,可进行造型线条的概括,抓住民族人物的鲜明特征使其具有社会内容和民族形式。画家赵培智的画作具有很强烈的民族特征用意象造型简练的笔法将新疆的人物特征表现的鲜活挣脱了传统的束缚,蕴藏着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形而上的精神,契合本土意识审美习惯。画家于小冬的《宁玛僧人一家》《当雄希望小学系列》等对藏族绘画风格史研究,将生命的尊严和灵魂的净化通过绘画语言情绪化处理,少数民族得服饰和异域风情具有西藏特色,拓展了西藏题材的表现空间。画家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在服饰神态和背景上充分运用了当地民族文化元素,将审美性风情美与西藏淳朴自然的人性美相结合,在艺术实践中证明了民族文化元素在绘画中的可实施性。董希文的《春到西藏》强烈的民族感受和个人风格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油画中国风”的发展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少数民族油画应将民族与社会,西方绘画与中国调和。
国内外研究现状看布努瑶族是古老深远具精神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特的价值。但对布努瑶史的研究,由于历史的层层问题至今还没有一部较完整的布努瑶史出现,也显示了严谨的治学精神,目前学界对国内布努瑶绘画题材的绘画创作的研究现状了解较多,其民族特色元素值得通过艺术形式传承和保留。绘画研究上此题材绘画作品新颖,在内容上别具一格,值得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再现地域性风俗文化,将布努瑶族有趣的生活状态表达出来,让观赏者认识到这个民族并将布努瑶族文化的传承并发扬。
主要研究内容
(一)文化生活习俗
布努瑶族耕作淳朴,每户种着玉米和稻谷,丰收节时能看到很多劳动的场景,米勒的原作《拾穗者》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作品,整体构图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具有审美性,最价值的地方在于如实的记录生活将直接经验或者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作构思的细节内容搬进了画作。体现了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和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对农民深层次的了解,梵高《夕阳下的播种者》给人明亮醒目的视觉效果,除了美感上的视觉感受冲击,对未来多了份遐想与向往。朱乃正《金色的季节》纯化形式表现民族性青藏高原的壮美特色,画面中的金黄色调映射劳作的魅力。同样在绘画研究上可以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用生活习俗等作为题材运用光影和色彩对比将布努瑶族的风土人情表现出来,在作品的背景处理方面可以结合中国画中水墨结合的表达形式,如画家王悦之的作品常采用中国式的立轴构图,线描与工笔结合表现中国本土意识和传统精神气质,对于远近的处理可以吸收三远法。广西喀斯特地貌影响下的喀斯特地貌布努瑶族“所耕”的调子,表现布努瑶族的人文特征和艺术文化价值。
(二)广西布努瑶族人文特征的艺术文化价值
浅谈广西大化县传统元素在风俗绘画中的创作研究以广西大化布努瑶为例,通过绘画方式对古老瑶族的民族元素表现艺术魅力,对文化的传承发扬具有现实影响和艺术价值。布努瑶族“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地貌和生产劳作的需要导致了他们对黑色调具有独特审美体验,体现出艺术概论所述的民族审美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统一。布努瑶族身着独特风格的传统服饰打着陶鼓欢迎远方来的客人,鼓文化是瑶族古老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布努”是“我们人民”的意思,布努人家淳厚朴实,桂土丰沃。图案纹样造型和色彩结合的布努瑶族服饰形成了视觉艺术,突破了织物的局限性,裤子均为黑土布料又很宽大,造型简练不失变化,冷暖色调的调和,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民族元素风格。服饰特点承载着民族文化,达到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其丰富题材(挂彩蛋习俗,铜鼓文化等)铸成了瑶族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在绘画创作中具有艺术价值。传统文化价值上,布努瑶族的图案纹样是情感视觉符号,体现了民族的传统和地域文化。风俗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现代化文明下,瑶族的文化空间逐渐缩小,运用绘画研究以布努瑶族人文特征为代表的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创作研究价值。认识了解其当地的风俗文化如铜鼓文化,祝著节等值得通过绘画研究传播和弘扬。
广西具有原生态的地貌,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建筑风格也具有当代新思想特征,虽偏多古建筑发展为商业街,如老南宁的三街两巷,但大化瑶族自治县还保存着少数民族的精神气质,2020年新冠状疫情的爆发,懂得惜福大自然留下的原生态财富,疫情零风险的大化县依旧保持着原生态的新鲜环境与大城市的雾霾天气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应证了世外桃源這一形容。中国地理所闻的“九山一水"的喀斯特地貌拥有独特之处,七百弄具有原生态世界自然遗产等级的称号,因战乱原因的逃亡者在这里安身立命,世外桃源而又神秘的大山之处易于隐蔽。壮观的景象道路弯多坡陡,足够壮观成为一幅绘画作品。可侧重与线的韵律性将山的特点简练化,董希文提道:“线是中国美术造型上的基本方法……。”融合到中国传统的写意中,将山的韵律表现出来,布努瑶族的民族风土人情和民族服饰都蕴藏着文化底蕴,古建筑上有着铜鼓文化的图案样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导师带领下写生时,能感受到大化人民的热情好客,他们朴实豁达乐讲述当地的风俗文化,分享来自民族的古老传奇,体现一个民族的信仰、气质、精神,这也就是我们画风俗内容中所提到的题材需要的人情味。
大化县布努瑶族的传统元素如(铜鼓文化、节日风俗、挂彩蛋、“笑酒”风俗、跳竹帽舞,服饰图案纹路等…)具有绘画研究的艺术价值,风土人情作为创作题材贴近生活,少数民族特性的村庄,具有地域特色的干栏式建筑的村落错落在洼底,金色黄调子掩映在山下,当地村民挨家挨户都种了香甜的玉米,鸡犬相闻,天真烂漫淳朴的孩子,真是应了桃花源记中所提取到的词。布努瑶族重视群体发展合作和团结友爱强调公平与和谐,习近平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3]绘画研究上可进行资料整合,现场写生,拍照取材,创作研究等多种手法,并用绘画形式将大化布努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艺术语言表现出来,发掘出绘画新题材,艺术再现大化布努瑶族的民风民情。“民族化”的实质是“中国精神。”它自身的发展体现了广西地域下的风俗特征,用绘画语言进行现代艺术形式的探究,将布努瑶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相结合。通过向当地布努瑶族获取的间接经验和自身去体验当地风俗习惯的直接经验去感受布努族的文化特征,风俗语言,图案纹路,历史底蕴,使其创作构思上有民族风情,找到适合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地域性的绘画作品。如铜鼓文化,动植物纹,象征纹,几何纹,神灵纹等的服饰锦绣,等代表性的人文特征为写生创作主体。
大化布努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不喜不惧的心性。远离喧嚣的大化县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村村通路山区的基本设施已经有了改觀,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生活在山弄里古老坚韧的布努瑶, 具有艰难而快乐的历史传奇,创作了神话史诗《密洛陀》。[4]以油画方式研究表现大化布努瑶族的风俗叙事的系列作品表达民族风格。描写民族特色的生活,吸收本民族的写意形式,对当前铜鼓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布努瑶族人文特征包含的丰富题材和内容给予了民间文化艺术上的创作构思,其绘画创作作品是欣赏者了解布努瑶族文化的途径之一。吴作人认为:“中国的油画必须具备中国气派,但只有精通油画,才是油画民族化的先决条件。” [5]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扩展了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构思,在题材基础上中西调和形成独特的表现艺术。
参考文献:
[1]鲁迅:《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我所说的几句话》,上海《时事新报》副刊《青光》收录于《而已集》。
[2]法捷耶夫:《论鲁迅》。
[3]习近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考察指出。
[4]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5]吴作人:《对油画“民族化”的认识》,《美术》1959年。
作者简介:向虹榕(1996年-),女,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 油画人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