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

2020-03-12 04:50郭宏芳
辽宁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业困境大学生

郭宏芳

〔内容提要〕 大学生创业现已成为社会经济重要话题之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出现了很多的困难,在学校、政府、社会等层面对其支持力度和方向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进行描述,主要介绍其产生的原因,从实际政策操作出发针对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主体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 困境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困境分析

(一)资金短缺,资金流转通道困阻

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的企业,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从企业整个生产周期而言,资金扩散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是最重要的企业运作血脉。特别是对正在处于发展初期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而言,资本正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因为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就处于困境之中。

(二)人才难觅,高素质人才引进困难

根据企业发展中涉及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理论所述,企业发展应与本身所拥有的人才数量及质量成正比。只有当拥有足够多的人才时,自主创新型企业才可以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渠道。大学生创业企业有一个非常大弊端就是,由于其是创新型企业一般都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且资金少,因此很难吸引到真正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三)市场排斥,产品推广困难

只有将产品卖出去才能获得收入和利润,若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产品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并且拥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由于上述已分析的原因,当前大学生创业多选择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的甚至过剩的行业,导致产品推销困难,特别是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大量同质化或者可替代品的情况下进行创业,通常会形成一定的经营困境。

(四)素质不足,困境应对能力低下

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创业团队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行为掌控思维能力的统称。创业素质实质上在创业的不同时期都起到了不同的实质性作用,如在创业前期,好的创业素质可以帮助企业在大浪淘沙的竞争期站稳脚跟;在创业转型期,好的创业素质可以帮助企业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坚定方向。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由于目前我国本身职业教育的缺失,特别是学校和社会给予的相关培训基本为空白,而网上资料一般良莠不齐,因此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其社会阅历和经验基本上为零,这也就是说大部分大学生在创业时由于并未接受相关内容的教育而显得创业素质不足,实践能力也不够,为后面创业带来了一定的危机和隐患,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跨部门行动下的政策碎片化

1.行动主体间最高统筹者缺失。目前,大部分地区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扶行动主要依靠传统的部门负责制,即由上级政府牵头组织专班进行整体政策的顶层设计,而这一过程中每个行动主体都是各自在专业方面或者职能范围内进行政策落实,且不互相隶属,因此不存在互相配合沟通。

2.各行动目标差异性。从上可知,每个行动主体(政府部门)都是在各自的职权划定范围内行动,其行动目标往往有差异,每个部门都主要从自身角度出发,也容易产生纠纷和矛盾。从目前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看,各部门之间缺乏行动的协商机制,制度可能流于形式化,最终伤害的还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本身。因此,理顺各个行动目标的政策执行成本偏大,进而降低政策治理效率。

(二)学校:高校内部及教育系统缺乏联动机制

1.高校内部职能部门各行其道,缺乏沟通渠道。高校内部部门众多,其中涉及到大学生创业的部门更多,彼此缺乏横向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如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经过创业园管理部门、学生处、教务处的审批,在后期运营管理中还需要保卫科、后勤部门的支持。而这些部门都是互为掣肘,沟通协调不足,没有一整套操作流程来实现,因此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产生了巨大的协商或者交易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

2.各高校之间联动性不足,资源浪费。大学生创业一般都围绕自身专业或者兴趣爱好来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个高校都会围绕自身特性来实施大学生创业政策,在此基础上偏向于用校内的政策来激励本校学生创业,进而形成了同质性较强的大学生创业行业,如科技类高校可能产生比较多的互联网或者科技型创业团队,而不会产生服务行业创业,极易形成相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利于其自身发展,更不利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

3.高等教育與义务教育间缺少连贯性,创业教育成快餐式培训。我国的学生通常是进入大学之后才会从高等教育中的必修课等接收到创业知识教育,但就像上文所述的创业素质不只是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它对于比如“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及“决策能力”要求更为广泛和严苛,而这些能力不是仅在高等教育的课本里就能学习到的,而是应该在义务素质教育中形成培养出来的。同时,目前的创业教育都是短期培训,时间不仅短且追求概念化和理论化,而不是在实际操作层面给予指导,因此其实际效果可能达不到要求。

(三)社会:行动主体单一,利益过于集中

大学生创业都是发展初期的企业,没有特别大的质量区别和优劣区分,因此扶持政策要有广泛性,而不是通过比赛之类来进行甄别,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整体进步。同时,目前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社会协调治理参与主体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当地社区的管理者或者是创业园的管理者。而就国外而言,有很多的非官方的协会商会来支持创业,如美国专门有全美商业孵化器协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训练和培训。

三、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以政策促发展,改革创业扶持资源供给

1.成立大学生创业支持协调领导小组。为了解决没有牵头人的问题,必须尽快成立专门的牵头领导小组。该小组要主动对接大学生,掌握需求和情况,另外还要积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减少协调沟通的时间,彻底消除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现象。

2.完善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大学生创业资金困境应该由金融机构提供,其主要目标是对于暂时出现资金困难的企业给予适度的资金帮扶。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实现创业企业不依赖政府拨款存活的目标。

(二)教育系统:以联动促发展,完善创业教育扶持政策

1.高校内部各部门有序协作,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便捷帮扶。大学内部机关单位都要形成统一的支持学生创业的氛围,每个部门不能各自为政,要以联动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发展。

2.高校间加强协同,建立高校创业联盟。同一地区的高校要形成战略同盟,加强协同,特别是共享各自资源,互相支持彼此高校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为其提供好的条件和环境。

3.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创新创业思维训练,转变社会传统就业观念。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注重对创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针对陈旧的传统就业观念,一定要努力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进行转变。

(三)社会:以多元促发展,加强群众参与,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氛围

1.建立大学生创业社会组织,提高创业大学生自治能力。要向美国等国家学习,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市场、财务、金融等方面的支援,另外也可以提高创业大学生自治能力。

2.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提高对大学生的创业认可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积极回应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和关切,努力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

猜你喜欢
创业困境大学生
跟踪导练(一)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