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手机依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20-03-12 10:47杨琬璐
新丝路(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影响大学生

摘 要: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智能手机的关系越发紧密。各类手机游戏,短视频软件和即时通讯软件占据了当代大学生大量的上网时间,手机逐步替代电脑成为学生主流上网方式。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的“低头族”现象透视,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原因,揭示手机依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看待科技对于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影响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人们感受到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低头族”。此类人群在当代高校中占比尤其高。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丰富化,许多大学生的电脑使用频率降低进而使用手机来代替电脑,成为青年群体生活的必需品。手机依赖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现状透视

2019年6月,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从2018年的98.6%增至99.1%。[1]而当代大学生日常使用手机的频率和覆盖率已逐渐超过计算机。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中国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学生存在“手机依赖”,79%的高校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下午六点以后是使用手机的高峰期。[2]国内有学者认为手机使用依赖是对过度使用手机这一现象的描述,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部分大学生不能理性使用手机,加之现在“宅文化”的流行与推崇,宅起来做一个低头族仿佛成为了当代青年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手机依赖现象已植根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当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

1.手机上网的便利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基础建设的推进和网络基站的增加,手机上网成为了一件方便的事情。一是体现在手机的价格普遍亲民化,二是体现在网络资费的降低。相较于上世纪末手机刚刚在我国兴起的时代而言,手机已成为普通老百姓都消费得起的日常用品。许多手机软件和运营商甚至联合推出了免流量的合作套餐,使得使用手机玩游戏或者看视频所产生的资费在大部分高校学生可轻松承受的消费区间。设备的普及和亲民的消费使得手机上网更加便利。

2.手机成为社交的新手段

目前的大学生群体大多数是90后及00后,独生子女占比较高。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成长道路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感到孤独,更有甚者有“社交恐惧”,害怕与人面对面交流沟通。然而随着一些手机社交软件的普及,很多人透过手机屏幕在网络世界认识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在网络ID的保护下,这个世界似乎可以畅所欲言,诉说自己的快乐或不安。随之涌现新鲜的社交文化,如“一起开黑”、“相互关注”、“点赞之交”等等。近两年短视频的APP更是达到一个发展的巅峰,如抖音、快手等软件的迅速崛起。用短视频记录生活,成为了时下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这些软件在短时间内带给人大量的信息和强烈的感官刺激,领跑中国视频网络的市场。许多大学生在这些短视频软件展现自己,突出自己的个性,手机社交成为了社交新手段。

3.大学生心智不成熟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而处于不稳定阶段,易于受到社会上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无法良好甄别和厘清自己所需。需要,在哲学层面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个体对某种东西缺乏时心理上出现的一种匮乏状态,这种状态由初步的主观意向逐步转化为明确的欲求目的,成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进而以动机的形式出现,成为行为的支配力量,并力图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满足这种缺失状态,最终消除匮乏感。[3]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内容在于对于受教育者“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面对网络诱惑的时候,部分学生由于心理尚未成熟,不能够理性对待网络,无法处理好学习生活与娱乐之间的平衡;加之步入大学校园后失去家长如中学时期般的严格督促,很多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约束,很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带来的快乐。

4.从众心理因素

很多高校学生是由于从众心理的驱使而接触网络。在日常生活中,从众心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其性质取决于发出行为的主体的性质。许多大学生渴望自己被认同,希望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因而会选择从众。例如健身从众、恋爱从众、打卡从众等等。而使用手机网络在当代大学生群体间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使用什么软件,成了一种新的从众方式。比如看到同学们都在玩一个游戏,就迅速加入这个游戏;发现大家都关注了某个视频博主,自己也赶紧恶补这个博主之前所发布的所有视频。部分学生在这种从众心理的驱使之下盲目跟风。最初只是想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但是把握不了“度”,逐渐沉迷网络,对于手机过度依赖。

三、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影响

1.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正面作用

(1)成为知识获取新形式。手机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通过线上的资源共享,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帮助和便利。如今年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各地学校均推迟开学转向线上教育,保证学生们停课不停学。虽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知识和进取的心。网上图书馆以及视频课程软件,可以让高校学生学习到世界知名学府的课程,“面对面”地听学术泰斗上课。

(2)打开新的视野。随着智能手机的相机像素不断提高,手机摄影的照片已不亚于相机拍出的效果。一些摄影爱好者通过手机将自己的摄影或摄像作品上传至网络空间,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乐趣,领略到全球各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部分手机支持VR功能,带上VR眼镜仿佛置身于此,可以说是一场感觉的盛宴。如果说计算机拉近了世界的距离,那么手机网络是使这个距离又缩短了一步。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手机应用发达的今天,一部小小的机器就可以实现这二者的综合,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

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

(1)手机软件依赖成瘾。猎奇、泛娱乐化的网络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受到认可和欢迎,形形色色的手机游戏、短视频及即时通讯的软件,让大学生沉浸于声光电的虚拟世界当中。甚至在青年人当中流行一句话,“抖音三分钟,人间一小时”,在不知不觉中沉迷于此。这是由于此类短视频软件背后都有强大的运营团队,使得软件集猎奇性、碎片化和针对性的特点于一身,充分抓住观众的口味和心理。手机游戏亦是如此。这些软件的对象已经不是产品本身的品质,而是消费者的品质。许多手机软件会穿插一些小调查,从而不断优化来迎合大众需求,变得更具吸引力。部分学生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会抵御不了来自手机网络的诱惑,用手机游戏和短视频APP代替看书和学习,代替参加学校和社团的活动,甚至手机软件依赖成瘾。

(2)影响身心健康。许多学生本身由于自己羞于向别人主动表达的原因而选择在手机上交友来认识朋友。但是如果过分依赖于手机网络交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学生有可能会变得更加的闭塞,不去表达自己。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手机来代替嘴巴,用虚拟的朋友代替真实的朋友。某些游戏和视频中含有血腥暴力以及性暗示的因素,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呈不利因素。此外,长时间做一个“低头族”,变成“宅男宅女”,久坐不动从而减少体育锻炼。对身体也会有不良的影响。有研究者探讨了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特征,认为女孩是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活动逐渐下降,而男孩身体活动量变化不大。[4]此类影响具有潜隐性的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暴露。现在许多疾病呈现年轻化的态势,也与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的人群也在逐渐低龄化。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中小学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

四、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措施

1.构建信息时代家庭沟通新模式

手机使用已融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日常的工作学习也离不开手机。父母可以创建信息时代家庭沟通新模式,多陪伴和引导子女理性看待网络文化。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向子女展示自己如何通过现代网络让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引导子女如何理性面对网络诱惑。很多传统家庭氛围严肃,孩子害怕和父母交流和沟通,父母和子女都未能向对方传达自己心中所想。父母若能通过网络拉近亲子距离,构建平等对话的新型家庭关系,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建信息时代校园课程及活动新形式

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高校教育及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对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5]大学生背负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当时刻谨记习总书记的教诲。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利用新媒体手段多开展一些优质的校园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当中,如使用VR浸入式创新课堂,可以利用高科技将学生真正带入到“书本之中”。现在很多高校也采用使用手机客户端组织线上的知识竞赛、趣味比赛等形式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用新媒体手段传达当代主流的意识形态。此外,针对已经有手机依赖倾向的学生,可以多一些人文关怀,向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找到他们沉迷手机网络的原因对症下药。

3.加强网络监管

一些大学的新生还尚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不久,还未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方式,需要他人的督促。他们拿起手机上网有时是在家庭和学校的“视觉盲区”内。因此,国家对于网络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于部分涉黄涉暴力的信息过滤,一些手机软件的身份认证系统以及防沉迷系统都需要更加严格地把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益处。青年群体需要正确的引导,体会到科技的乐趣和益处。

4.加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APP的传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而一些新时代优秀的主流意识形态APP如学习强国,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通过构建网上学习体系,让每位使用者都能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有效信息。加强此类APP的传播,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在无形中加强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手机所赋予的功能只会越发强大。因此,面对互联网崛起时代的新变化,必须因势利导,联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合力。共同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形成良好的网络观;行为上培养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消除手机使用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少年强则国强,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手机使用习惯,才能更好地助他们成为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于朝晖.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网信军民融合,2019(09):30-31

[2]朱昌俊.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N].中国教育报,2018-04-24(2)

[3]张澍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论略[M].人民出版社,2015.50-51

[4]郭强、汪晓赞、蒋健宝.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模式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7.37(7):17-29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简介:

杨琬璐(1992--)女,汉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影响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