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劲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教育领域的冲击,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学校开学遥遥无期、家长管孩子管得叫苦连天、线上教学师生俱疲……教育领域尽管不是重灾区,但面对疫情,教育所能做的,其实远比我们想到的更多。
疫情期间,孩子无法上学,对家长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场机遇。在一个长期封闭的家居空间,精力和才识都有限的父母面对的是精力和好奇心趋于无穷无尽的孩子,能用的无非是读书、看电视、玩游戏这几招,时间长了自然力不从心。其实,如此难得的大段时间,恰恰为家长开展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家庭教育不一定需要家长德智体美劳俱全,只要方法得当,便可事半功倍。
好的家庭教育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做好激发、引导和鼓励。面对每天更新的海量疫情新闻,家长可以利用它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大胆鼓励孩子使用网络平台搜集知识,与孩子平等交流相关问题,比如关于病毒的科普、疫情的变化、新闻信息的真假识别等。需要提醒的是,家长要放下架子,对孩子所说的知识、表达的观点,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
另外,压力之下也是培养孩子人格的好时机。虽然不一定要上升到生命教育的层面,但今天家长面对这场灾难的态度,孩子是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将来他一旦遇到类似的场面,就会不自觉模仿你今天的应对方式。现在的你从容,将来的他就会淡定;现在的你恐惧,将来的他就会恐慌。你用什么样的方式生活,都会在他心里埋下一个种子。
学校可以停课,但反思不能停止。这场疫情对学校教育的最大启示,就是科普教育的欠缺。这场疫情首先是一个科学问题,其次才是一个社会问题;即便是解决社会问题,也需要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缺乏科普教育的结果,就是人类从野生动物身上感染病毒,就是面对疫情惊慌失措,就是各种伪科学借此招摇过市。
科普教育的成果会影响人的一生。开展科普教育必须要借助于学校教育这样的正规军。学校教育是每个学生成长的必经阶段,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但在我们当下的学校教育中,科普教育的地位并不高。像病毒、微生物、医学、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都涉猎不多。而且,科普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科学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索、怀疑、实证、理性,才是我们武装自己思维的最强大武器,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一声令下,线上教学成为疫情期间的必修课,來自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评价褒贬不一。现阶段线上教学的不足,首先还是一个技术问题。除了网速快慢、屏幕大小、软件使用便捷程度等问题外,教学环境的制约也非常关键——家庭与教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场景。但这些问题都能随着5G的应用、新材料技术的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的改进等得到改善。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线上教育的质量问题。线上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需要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生态内容。这并不是把实体课堂的模式照搬到网络上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的是从理念到实施方式的全面更新。
线上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补充教育形式,它的优势无可比拟,它突破了时间、空间、人数、存储量、传输方式等各种限制,极大降低了学习成本,用更少的老师、更优异的教学资源教育了更多的学生,这才是教育的理想发展方向。未来的教育,更多地需要我们展现丰富的想象力、发掘已有的技术功能;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必定会是一种趋势,需要我们用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它的成长。
(作者系武汉体育学院学工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