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保同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对云南发展明确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
近5年来,地处西南边疆的彩云之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实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提升快,科技事业进步明显,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由2014年的85.9亿元提升到2018年的187.3亿元,增幅位于全国前列,促进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面向新时代,云南科技系统正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解难题、促跨越”行动,着力闯出一条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不足,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是云南科技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云南科技系统正紧紧围绕经济发展重点,聚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八大重点产业及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3张牌,积极开展“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水电硅材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取得一批重要创新成果。2018年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5.9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增加值519.61亿元,同比增长12%;中药材种植面积794万亩,居全国第一。培育的“云上黑山羊”成为国家畜禽新品种,是我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云南省还将聚焦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高质量支撑跨越式发展、主导产业和新型产业科技需求,努力在补齐科技供给短板上取得新突破。
根据国家科技事业和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重构科技创新体系,是云南省科技系统面临的重要任务。云南省2019年出台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临沧市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全国获批的6个示范区中唯一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的自主创新示范区;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础、团队、技术实力在全世界研究领域实现领跑、并跑;启动首批9家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工作;支持中科院昆明分院建设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稳步推进“风险金池+科创贷”业务试点工作,实现财政资金放大12.43倍,试点成效被审计署列为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典型做法。
下一步,云南将探索建立首批省级实验室和若干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为突破口,选择若干优势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取得一流成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创建昆曲玉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抓手,探索边疆欠发达地区区域科技创新的新路子。
近年来,通过构建科技入滇、科技部与云南省政府工作会商、云南省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云南省与中国工程院科技合作、沪滇科技成果交流对接、金砖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南亚东南亚技术转移对接等机制和交流平台,云南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及科技人才团队来滇创新创业,3届科技入滇对接系列活动的举办,累计吸引国内外科研平台323项、科技型企业28家、科技成果998项、人才和团队417个入滇落户。
未来,云南省将突出生物多样性、生命科学、生态环保及有色金属新材料等特色和优势,在生物医药、锂、锗、钛、铂以及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新领域,招商引资引智,打造一批新亮点和创新高峰。
强化科技支撑,拓展科技扶贫区域和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云南科技人一直很“拼”。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扎根直过民族山区,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冬季马铃薯、蔬菜、林下有机三七,树起了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几年来,云南省统筹安排科技扶贫资金,培育特色产业项目154个,建立示范基地147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71项。累计派出各级各类科技特派员11628人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农民193.71万人次,推廣新技术587项,引进新品种540余个,辐射带动农户94万余人。
今后,云南还将持续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把科技扶贫与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相结合,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智力与资源优势,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