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宁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幸福的建筑》一书里说:“当我们称赞一把椅子或是一幢房子美时,我们其实是在说我们喜欢这把椅子或这幢房子向我们暗示出来的那种生活方式。它具有一种吸引我们的‘性情’:假如它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人的话,正是个我们喜欢的人。”
在城市大街小巷走走,我会留心某些细节,比如,四周有没有让行人坐下来歇歇的座椅?这些座椅对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有着怎样不同的意义?
河北省秦皇岛市出了个网红公园——“红飘带公园”,原名汤河公园,是由一处城郊荒地和垃圾场改造而来,如今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和生态绿廊。公园最引人瞩目的,是引入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长达500米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包括步道、座椅、乡土植物展示、灯光等多种功能和设施。公园被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评奖委员会称为“创造性地将艺术融于自然景观之中”。而那些沿着弯弯曲曲“红飘带”散步的市民,估计没几个人在意这“大红的长座椅”蕴含了什么现代设计理念,不少人在上面或坐或躺,好不自在——“逛累了,可以坐下歇歇”,应该是市民最真实的感受。
据我个人体验,在不少城市的广场、步行街,找个能坐下来的地方并不容易。
在类似于北京西单等知名商业街上,从来不缺少气派的商铺,不缺少点缀街景的精致花坛,而唯独找不到的,是可以让行人坐下歇歇的地方。
很多城市地标性大广场,大理石铺地,铁栏杆林立,没有绿荫,没有座椅。行人置身其中,瞬间渺小下去,夹带着几分局促不安。这样的广场只适宜观赏,不适宜停留。
当然也有例外,在意大利罗马,有一个因电影《罗马假日》而走红的“西班牙广场”,周围街道布满时尚商店、饭店、茶馆、咖啡馆、酒吧,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逛累了,会不约而同地坐在广场的台阶上歇息、拍照留念。而坐在“西班牙广场”台阶上的游人,也成为这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之前,有个对全世界适宜步行的城市排名,我国香港名列榜首。其中,街区、路旁座椅的配备合理,是这一城市让人步行起来感觉舒服的因素之一。
说到一座城市给人留下的记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说,“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我回忆起自己曾经到过的城市,往往并不记得那座城市最高的楼有多少层、最大的广场有多少平方,而更可能记得在一条人来人往的步行街转角处,坐在一张长椅上,看着眼前走过的一对小情侣如何吵嘴又合好、一对母女如何为该不该买下路边店里的工艺泥娃娃而犹豫不绝,体会着“岁月静好”不过就是这个样子。
换一名快递小哥可能会回忆起,当年某城市的一座公园外,有几张木制长椅,可以让跑累了的自己中午美美地睡上一觉。
透过小小的座椅,可以判断一个城市的人性化程度,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百姓的舒适程度。
吴良镛先生在其著作《广义建筑学》中说:“我们要创造的人间环境,一切物质建设是以人的需要为前提,物为人用,因人而存在,因人而昌盛,因人而变化,因此这个环境要有人情味,有意境有艺境,这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