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000)
2001年万向集团收购UAI,是我国民营企业迈出跨国并购的第一步,随后包括万达,联想,美的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开始尝试跨国并购,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并购案件数量的增加伴随着每年民营企业所进行的并购交易达到的并购总额也呈现上升趋势。
(1)并购的行业呈多元化趋势。根据资料分析对比民企和国企的分布状况,国企并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能源等行业,而民营企业分布的行业则呈现多元化趋势,如高科技行业,消费行业,制造业,互联网行业等,为的是获得更多的技术,品牌等核心竞争力来占据市场。
(2)并购成功率较低。经分析发现,中国民企的跨国并购的交易中断率非常高。2016年,约占44%的案件都被迫中断,部分行业的被迫中断率较高,其中汽车行业高达58%的中断率。并购失败的原因则包括资金链问题,政治原因等。
(3)并购类型以横向并购为主。与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不同,民企自身的发展条件限制了其跨国并购主要进行横向并购来发展企业规模。其目的是利用相近的环境减少投资风险,使进入障碍减少,对所在市场的控制度加强,使行业之间相对集中,企业竞争力增强。
大部分民营企业未意识到跨国并购的这种对外投资方式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做出的选择,其成功实施需要一定实力基础,并不能依附国际趋势进行。很多企业跨国并购并未制定合理高效的战略计划,存在盲目并购的现象,资金投入多但以并购失败告终。万达在并购AMC公司时,以26亿美元一次性收购所有股权,对于民企来说就是一个“蛇吞象”的交易,对于后续的资金压力,以及公司收购后的发展缺乏战略思考,导致后来企业承担负担较大。
与国有企业不同,难获得融资仍是民企的短板,又跨国并购对筹集资金的能力要求较高。从我国民企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交易数量有所增加,但交易的金额并不高,和其融资渠道相对缺乏有一定关联。如万达进行的多次成功海外并购,但并购DCP集团时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多次的并购,大量的资金是必备的,后期运作需要大量的成本,这样更多的会依靠融资,伴随国家监管越来越严格,万达融资会出现困难。银监会更是于2017年6月对我国民企的跨国并购进行了深入调查,而国内政策监管的趋紧为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融资带来一定阻力。企业若因并购负债累累,后期仍需大量金额投入,若此时缺少充足资金填补,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不可估计的损失。
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相较国有企业进行得较晚,所面临的法律环境并不好,我国大多的法律是随着国企的“走出去”而特别制定的,对民企而言,受限较多,政府对企业并购的法律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根据资料,很多并购失败的案例也是由于政治法律的原因,如频繁的资本操作会被认为是资本转移的问题。
企业在确定潜在并购对象后,要对其进行尽职调查,还要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与会计、审计机制的协调,为海外并购决策提供具有针对性、切实的依据。除需要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也需充分了解本国市场的状况,同时将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借鉴并购经验,进一步积累学习。从国际上失败的并购案例中总结教训,避免同样的失误,为自身的跨国并购提供借鉴与支持。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可选择正规的投资机构,例如与投资银行的合作,可帮助企业提高融资效率,拓展多种融资渠道。也应适当寻求政府机构的帮助,一方面,通过政府支持加快审批进度,减少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支持增加一定贷款资金,提高自身实力。此外企业也应避免单一支付方式的支付风险,可尝试通过海外上市,发行国际债券,股票等融资方式解决企业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民营企业更要积极呼应国家政策,遵守国家的一系列规定,避免监管造成的融资阻力。
企业跨国并购时应充分重视各国的政治风险问题。并购前应做好对于目标企业当地政策的研究,通过事前相关信息整理,聘请东道国有相关经验的法律、公关组织来帮助了解政策情况,保证在法律政策等方面符合当地的规定。此外,我国在对外并购的立法上也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借助其他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完善对外投资制度,同时随着民营企业不断壮大也要认识到其跨国并购的需求,加大政府保护力度,为民营企业并购业务提供相应的管理措施,使民营企业能够在跨国并购市场上充分维护好自身的利益,确保我国民营企业更好的进军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