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国各地正有序复工复产。一方面是企业面临“用工荒”,一方面是农民工出不来、就业难;一方面是疫情如虎战“疫”紧,一方面又必须复工复产稳经济。如何在严防疫情的同时,能吸引更多的职工打消顾虑,正常上班?一些细致入微的工作恐怕必不可少。
陈澄:定制公交+安全送餐,北京的服务可谓是随“疫”应变。为在严防聚集风险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实际问题,北京的两样随“疫”应变的举措,无疑来得很及时。定制公交,解决的是“行”的问题。安全送餐,解决的则是“吃”的问题。
易舒冉:其实所谓“抢人大战”,一直并不鲜见。但是今年,在如此重大的疫情之下,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用工荒”背后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劳资关系和政策机制,要健全管理制度,努力为农民工提供稳定可预期的福利待遇。
付一夫:一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实质上是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创造性,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抢人”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但一个城市要想形成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本红利,关键还在于留人。
孟然: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有序复工,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共识上,而是应该贯彻到政府整体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不盲目一刀切,发挥创造性、能动性,帮助企业有序恢复生产状态,既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在特殊时期应该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责。
沈佳暄:当前,受疫情影响,多地发起比往年更激烈的“抢人大战”。在率先行动起来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重镇,不少地方都派出了专车、专列甚至专机,在接回老员工的同时,也期待“捎上”更多新人。但疫情下的“人到用时方恨少”提醒了我们:“抢人大战”可以有,“养人之心”不可无。
刘维涛:就农民工返岗这件事来说,与上演“抢人大战”,包高铁、包飞机、包食宿相比,照顾好他们的核心诉求更为关键。设计安全的出行路线,安排妥帖的隔离措施,提供统一安全的食宿……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能真正让人放心、安心。
谢燃岸:战“疫”仍在持续,但经济的脉搏已经汨汨而动。北京、杭州、义乌等地在支持复工上采取了很多“硬核”举措,这本也是营商环境好坏的“透视镜”。恐怕一些还在睡梦中的城市要有些危机感了:你还在对所有人严防死守,其他城市已经祭出“抢人大法”,“一切等到疫情结束”的托词,是稳妥还是延误,日后将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