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林
2019年,经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牵线搭桥,由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实施,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2019)贵州公益行活动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举行。
贵州高原的四月,当“德国华商”“贵州山区”“红包助学”“布依苗乡”“毛南学校”这些主题词紧紧连在一起,卡蒲小学已是一番欢乐热闹景象,校园里身着民族服饰的毛南族学生,跳起俏皮的猴鼓舞,唱起欢快的迎客歌。对于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主席、德国华商联合总会常务会长张禹华,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人、德国华商联合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范轩,这样的场景早已不再陌生,他们就像到贵州的亲戚家里如约赴会,自然而亲切,因为这已是万里之遥的德国华商第三次走进贵州山区开展公益活动。
“贵州是脱贫攻坚主战场,我们就来了,”张禹华对初来贵州开展公益的想法记忆犹新,“我们计划暂定五年贵州公益行活动一定得坚持做好,很高兴能为贵州脱贫攻坚奉献德国华商的一份爱心,每次来我都能欣喜感受到贵州的发展变化,我们也想借此带动更多身边的朋友关注贵州,参与公益事业。”
当把装有现金的红包直接发到山区孩子们手中时,范轩说:“我们理解的公益不是锦上添花更应是雪中送炭,所以我们希望将公益资金送给最需要的山区贫困学子。”
此次公益行队伍中有一位特殊嘉宾——德国汉学家、作家海珮春女士,她多年关注关心中国发展,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此行来贵州她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替先生实现在贵州山区捐资助学的遗愿。她介绍道,先生关愚谦2018年9月在柏林住院时就听说了帮助贵州贫困学生的项目,并表示马上要捐钱,但因身体情况未能如愿。关先生去世后,她一直惦记着帮助先生完成生前愿望。今年,海珮春主动加入公益行队伍,来到贵州山区学校,走访贫困学生,亲自将捐款带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顾问郑琴女士一直参与贵州公益行,对三年前带队参加“海内外华文媒体贵州行”而牵线贵州公益行活动深有感触,回顾三年公益活动历历在目。同行的还有关注公益行活动的媒体朋友:凤凰卫视德国艺术总监王文、《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张红等。
在贵州期间,德国华商历时7天,先后走进黔南州平塘县,中央统战部定点扶贫县黔西南州晴隆县、望谟县,走进乡村、学校,继续资助99名贫困中小学生,慰问9名优秀乡村教师、9名退役军人和军烈属,开展“中德文化交流进乡村课堂”和捐建乡村小学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活动,共计公益资金近45万元。这场万里之外的公益之约,是“携手海外公益力量助力贵州脱贫攻坚”主题活动的持续,更是德国华商关注山区孩子成长、关爱贵州之情在春天的升华。
当看到皮肤、头发颜色不同的德国女士走进校园,山村学校孩子用充满好奇的眼光远远打量。让孩子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远道而来的德国“老师”竟然来到孩子们中间,用流利的汉语和他们亲切交谈,还走上讲台给他们介绍远在欧洲德国的别样世界,分享山外的精彩故事。于是,山村学校的教室里多了一堂与众不同的课,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山里孩子,全神贯注看着讲台上的外国老师,认真聆听那些新奇的讲解,时不时传来孩子们清脆而响亮的回答和阵阵掌声,这是“中德文化交流进乡村课堂”活动的缩影。
此次公益行,先后在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中心小学、望谟县打易镇中心小学开展“中德文化交流进乡村课堂”活动。旨在通过开展活动,让山区孩子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鼓励孩子们勤奋学习实现理想,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扶贫扶智。三年来一直重视和参与公益行活动的黔西南州州委统战部部长罗春红说:“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不是‘因贫而困’,而是‘因困而贫’。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地缘关系等客观因素,更多的是思想和观念,要打开思想和观念的唯一钥匙,就是教育。”“德国华商贵州发展教育,是雪中送炭的爱心善举。”
活动中,海珮春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对比德中文化的异同,讲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发展成就,介绍了20多年后再次来到贵州的经历和看到的翻天覆地变化,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公益行活动发起人、《欧洲新报》总编范轩通过介绍自己留学海外的经历,分享德中中小学教育和课堂差异,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理想,祝福孩子们走上更加光鲜亮丽的舞台。活动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欢迎,并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让更多孩子参与其中,感受多彩的世界,获得进步的力量。
2019公益行期间,除了在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晴隆县碧痕镇、望谟县打易镇举行三场助学、拥军、慰优现场捐资慰问仪式外,德国华商还积极以走访看望、捐资助教等方式彰显公益之心。
25日,张禹华一行来到平塘县基哈小学,参加“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万里献爱心”活动,查看捐资18万元为基哈小学建设的塑胶跑道和篮球场等,走访学校阅览室,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并与学校师生座谈交流,鼓励孩子们刻苦学习。
28日,在拥有著名抗战公路遗址——“二十四道拐”的晴隆县,德国华商参加完学校现场捐资仪式后,又专程赶往晴隆县城看望慰问黄埔军人刘希贤,亲手送上装有慰问金的红包,听老人回忆就读黄埔军校、起义参加解放军和回乡从事教育事业的经历,并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在望谟县活动期间,得知当地就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罗林秀家的贫困情况后,德国华商公益基金会决定资助罗林秀大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并一次捐助近两年费用1.2万元。
此外,德国华商还积极了解推介贵州国酒文化,考察贵州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项目,采购贵州产品,助推贵州改革开放。对于贵州这片原本陌生却又日渐亲切的土地,德国华商三年来一直持续不断奉献爱心、倾注真情,以多种形式助力贵州建设发展。正如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杨震环所说:“德国华商以跨越国界、跨越地域的公益心,助力贵州脱贫攻坚事业……是德国华商对贵州未来给予的一份美好希望,更是对贵州人民表达的一份真情厚意。”
活动期间,中央、地方有关媒体对贵州公益行活动给予积极关注和报道。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跟踪采访,中新社刊发《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贵州公益行启动》《德国汉学家海珮春:中国发展速度惊人 愿为文化交流搭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刊发《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走进贵州——让爱流淌在青山绿水间》等通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贵州统一战线、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网站,黔南州、黔西南州和各有关新闻媒体等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月的贵州,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的华商,将仁爱之心托春风万里,寄情于黔山深处,与其说是信守助力贵州发展的一份承诺,不如说是在贵州公益行走中遇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