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审题能力提高研究

2020-03-11 21:29张全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期

张全

一、研究背景

教学中发现,现在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正在逐渐下降,学生审题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其中特别体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因为这部分学生在家依赖家长读题,在校依赖老师读题,如果自己独立读题就不认真审题,或没有把题目认真读完,出现跳读、漏读、添读,导致解题错误,然而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多数都为基础知识,是不应该错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学生不认真审题,直接做题。受识字量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再加上一年级老师读题的帮助,一部分学生养成了不审题就直接做题的习惯。老师读题的速度、语调等间接地幫助学生解决了审题的过程,学生只是在“无意”的暗示下完成了习题。

2.思维定势,用熟悉的方法解决相似问题。低年级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相对较少,题型相对单一,同时,许多习题的编排形式相对单一,可辨识度较高,一些学生往往先入为主,用自己熟悉的思路代替审题的过程。

二、核心概念界定

数学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数学阅读、数学理解、数学推理等多种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能认真分析提供的数学阅读材料,能读懂其中所表达的数学意思,即从材料中寻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无论是已知条件还是所求问题。(2)对这些数学阅读材料能够进行整合,即寻找判断出与所求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能正确找出解答该问题的方法。(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三、原因分析

许多教师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学的,连题目的要求都不看就做了。我们与其责怪学生学得不好,不如反省自己教得如何。笔者听过很多公开课,有的甚至是参赛课,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低年级,教师范读后,紧接着就问:怎么列式?低年级老师对于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忽视受自身能力、学校教学任务要求以及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把学生审题的过程代劳了,直奔主题,追求课堂的“高效率”“快节奏”。

四、解决方法

第一,增加识字量,降低学生认知冲突。要想提高审题能力,首先就要教会学生怎么读题,怎样把题意读懂。而读题的前提则是先要学会认字,因此认字是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整理小学低年级数学知识,发现在数学书、练习册、课外辅导练习中经常出现的字或者词有:数、填、说、算、涂、拨、写、分、比、高、矮、大、小、多、少、最、玩、共……与这些字相关的词且经常在教科书、练习中出现的有:数一数、说一说、填一填、算一算、拨一拨、分一分、比一比、涂一涂、比高矮、比大小、比多少、最多(少)、找出相同(不同)、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高到矮……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字或者词板书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字三遍,读词三遍,如果有必要还要让学生书写这些字、词,结合实物和教具的对比,加深对不同词义的理解。

第二,在解题之前,让学生先认真读题,学会准确读题。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读题方式有:大声读、小声读、默读、全班读、独立读等,同时鼓励学生带着“目的”去读题。

首先要准确找出题中的关键字、词,如:从小到大、从高到矮、从左往右、相同、不同、不一样、最多、最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第二遍读题的过程中找出这些字词,并学会用符号标记,如画横线、波浪线、圈圈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起学生对这些关键字词的重视,借助关键词强化对题意的理解,进而正确理解题意,找准解题方法,正确解题。

当然,对有些关键字词的理解还应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拿走(表示变少了,应该用减法计算),上车(表示现在车上人变多了,应该用加法计算),卖出(就是拿走的意思,用减法计算),一样多(公平对待,每份的数量相同)……

在不同学习阶段,关键字也要有阶段性与选择性。如刚学习了比较大小,我们把“大”“小”“一样多”等作为关键字;学习解决问题加单位,我们可以把列式的 “单位”作为关键字;学习单位转换,把各种不同长度单位、时间单位作为关键字。这样有选择、分阶段地训练,有助于学生快速审题,也增加了卷面的整洁度与思维的准确度。

第三,增加相似问题的对比、总结,减少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案例:计算下列各题:3×5,6×2,9×4,8×7,

3×3,2+4。当计算到最后一题时,有部分学生会算成2×4,那是因为受前面乘法算式的影响,想当然地认为都是计算乘法,这就是一种思维定势。对于解决问题中,我们多增加相似问题并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如:

(1)小明有23张邮票,他比小华多12张邮票,问:小华有多少张邮票?

(2)小明有23张邮票,小华比他多12张邮票,问:小华有多少张邮票?

相同文字在不同的题目中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在指导审题时,既要讲清这类词语的本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含义,可以将方法相同、意思也相同和方法不同、含义也不同的题型分别归类列举,让学生在审题训练中观察、比较、判断,既有助于加深前后知识的联系,也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读书,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外,还应该使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如用“画图”来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比如:从前往后数,小红排第5,从后往前数,小红排第7,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种问题,部分学生只凭空想象,或者直接列式:5+7=12(人),此时,老师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画图,比如小红用口表示,其余学生用○表示,画出图:○○○○口○○○○○○○,正确算式应为:5+7-1=11(人)。这样从生活中寻找方法,用画图代替实物展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直观性原则,也增加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空洞的文字“审”出丰富的内涵,最后总结出画图法解决此类问题,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抓住一切契机向学生渗透审题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