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微视频促进初中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

2020-03-11 08:52黄旭
艺术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美术信息技术

摘要:教学微视频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改变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模式。本文探讨教学微视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分析教学微视频的特性,提升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出教学微视频的选择依据和应用思路及建议等。通过微视频,可以将美术课本中的文化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理解能力提高。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美术;信息技术;文化理解能力

美术学科关注的文化理解能力培养是指培养学生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现象以及观念的习惯,从而认识美术作品的魅力与内涵。初中美术教材中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课程内容相对抽象,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并运用适宜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文化理解能力提升。教学微视频可以多次观看,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将自己理解的知识点通过课堂练习反馈出来,教师通过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学激情,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与素质,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

1 教学微视频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微视频是指应用到教学中,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到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则一般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微电影、教学短片、记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短片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1]。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资源,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微视频辅助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它是以某个知识点为教学内容进行的。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复习教师讲授的内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平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深度学习。

教学微视频可以很好地促进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预习或复习。这就使得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进行碎片化学习。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教师利用教学微视频进行课程的导入,视频资源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教师的讲解与微视频配合,向学生直观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视频资源,有效激发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进而为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奠定基础。

2 指向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微视频选择与应用思路

在初中美术课程中,2017版的课程标准相较于旧版的进行了改动。新课标对初中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有了更加详细的阐释。笔者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生在美术课堂中文化理解能力还需提高。美术学科关注的“文化理解能力是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初中美术教材中模块的课程因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中考的要求,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包含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这类没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内容是相对抽象的,运用微视频可以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自我巩固,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1 目前教学微视频面临的问题

文化理解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多是套用赏析模版而来,文字缺少真情实感,且语句以平淡为主。而美术学科的文化理解能力作为美术学习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能力,美术教师应加以重点培养。尤其是“综合·探究”“欣赏·评述”这两个模块的课程,教材上选取的画作极具历史意义,涵盖了画家们的艺术情怀,因此这两个模块的课程更应该将重点聚焦于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文化理解能力。如今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会选择将教学微视频穿插其中,但得到的学习结果难以达到预设标准。

2.2 教学微视频的选择依据

初中的美术课程有许多主题,教师需要详细地思考。所选取的微视频的主题应该尽量突出课程的知识点,或者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切入点。以“欣赏·评述”类课程为例,美术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就需要对教材中涵盖的画作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这个设计并不只是对风格流派、艺术语言的陈述性介绍,也不能只局限于中考考什么,而是要将设计微视频的目的聚焦于让学生学会赏析、提升美术素养。教师如果只是将教材上呈现的知识转移到微视频中,对学生而言与传统课堂并无不同。既然运用微视频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那么教师就应该将教学设计的侧重点转为强调教学微视频是以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任务与问题导入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的讨论与交流中要增加思维深度,使学生在作业环节中突出自己的鉴赏感悟与文化理解能力。

指向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微视频可以是采用动画制作结合三维技术的视频,也可以将纪录片中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视频应用于教学。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多元化的艺术文化,并启发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美术课程中的文化理解能力旨在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鉴赏与接受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理解,尊重多元化艺术文化内涵。初中美术教材强调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模块知识是相对抽象的,但若运用指向文化理解能力的微视频辅助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师生展开激烈的交流讨论,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在作业中形成自己的鉴赏评价风格,便是将教材的固有知识内化与迁移,促进学生文化理解能力提升。

以初中美术教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盛世·汴梁》一課为例,这节课是“综合·探究”模块的,旨在提升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并熟知相关美术知识。课程以《清明上河图》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赏析画中场景,开展有关美术与历史、社会生活的综合性探究活动。这一节的内容可选择《探索·发现之中原传奇:清明上河图》中的片段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该视频运用数字科技与动画制作,重新赋予《清明上河图》活力。学生通过仔细观看微视频,可以直观地了解北宋时期的人文生活、风俗地貌,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美术与社会历史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感官体验启发和释放感知、情感升华触及感知、问题驱动启发深度思考、知识迁移拓展思维宽度的形式进行[2],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微视频时,可以根据课程主题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艺术价值等某一方面来设计,不能只是制作一个罗列知识点的视频。

2.3 教学微视频的应用思路

初中美术课程需遵守“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要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微视频的设计是从教学需求出发的,体现了微视频的价值,如果追求技术,忽视学生的感受,即使拥有复杂的技术,也不会被大众接受。

教学微视频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師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可采用视频导入课程主题,与课程主题相关的视频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了解多种类型的美术作品。现在初中美术教材的“欣赏·评述”类课程大多是“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归纳总结—启发提升”的教学结构。这类课程因为没有动手练习的环节,学生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情境导入”“探究问题”就成为了教学设计里应当重点关注的部分。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自主协作探索的过程中构造新知识[3]。

第一,问题导入。教师根据教材,提炼出与课程重难点相关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这种有目的的学习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打破学生对中国画的固有印象,充分利用视频资源,教师可以较为轻松地开展启发性教学。课上运用视频来辅助教学,创造学习情境,进一步促进学生感知、想象、思维、记忆能力提升。

第二,情境创设。在《盛世·汴梁》这节课中,根据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视频,教师详细地介绍画中出现的场景。微视频精准聚焦于课程主题,集中学生注意力,不会产生学习倦怠感。在这个视频里,将画中人物附上简单动作,结合视频,教师可以详细地介绍画中的场景,学生也可以直观地观察每一个部分。配合视频的背景音和画中人物的简单动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探究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合作性的探究学习,这个环节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协作能力。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思考,探究学习任务,通过教学微视频的辅助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有效完成学习活动。

第四,评价拓展。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录制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和上课时的交流讨论状态,评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能力是否达到预期。如果学生的作业没有达到教师的预设标准,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学生提供指导。教师将教学中运用的指向文化理解能力的微视频、多媒体课件和记录评价过程的视频放在网盘中共享,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查看。

3 指向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微视频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建议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运用微视频辅助教学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课堂的视频导入部分,既可以让学生熟悉知识点,也可以促进教学活动中的讨论环节顺利开展。同伴之间进行的合作讨论,既可以优化教学效果,也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传统的课堂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欣赏·评述”类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加入,为课堂增添了趣味性,激发学生想象力。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相互学习。美术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对学生要有启发性,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所涉及的学习活动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探究性。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微视频变成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只拘泥于对自己的美术学科素养的提升,在信息化时代教师更要注重自己信息素养的提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熟悉各类在线学习平台,不能局限于制作与分享视频。教学微视频的加入使得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了合作,两者的课后合作更是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与学生加强联系,汇总学生的学习分析和教师的自我反思,为日后的教学科研做铺垫。

现代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对教师与学生都是一种挑战。《盛世·汴梁》一课拥有独特的教学研究优势。首先,在视频资源繁多的当今社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视频媒体资源雄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培养美术学科文化理解能力的目的进行视频资源的收集、整合与制作,从而形成辅助教学的微视频;其次,《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画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值得深入研究,初中美术教材选取这幅画也使得美术与信息技术等学科有了深度互动;最后,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对学生的美术常识和审美取向的培养,更是对深层次文化理解能力的塑造。

教师学会制作微视频的技术,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自己信息素养的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预习或复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培养多收集视频素材的习惯。在苏教版教材里,若面临课程主题在教室中的实际操作有难度,或遇到教室演示时后排学生看不见的状况,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类型教学微视频辅助教学活动。

4 结语

微视频辅助教学手段虽然不能直接替代教师的课堂,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课堂模式,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合理融入美术学科教学实践,才能真正提升信息素养与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微视频辅助美术教学,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的必然趋势。将教学微视频有效地运用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将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孔利华,温小勇,焦中明.微视频支持下的“学—教”学习模式:活动理论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4):87-93.

[2] 吴胜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以中国书画模块的山水画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9(03):4-7.

[3] 刘小晶,张剑平.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101-105.

作者简介:黄旭(1996—),女,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猜你喜欢
微视频初中美术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