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单时,顾客会被温柔提示“适量”;有剩菜时,市民会主动要求“打包”;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一些餐馆还“创造性”地将一道菜分成不同规格……让“光盘”行动成时尚,视浪费粮食为可耻,让“舌尖”节俭成为“心间”美德。
郭艳华:为进一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可以借鉴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对粮食、食品等立法的先进经验,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法制化进程,积极推动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法规建设,推进粮食法立法进程,建立有利于促进粮食节约的法律机制,制定食物、食品削减推进计划或实施方案,坚决抵制食品浪费行为,使节约粮食成为每个人生活的常态。
孟威:当下,各类网络直播节目不断涌现,诱人的美食和火爆的“吃播”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小觑的浪费现象。“吃播”不能通过镜头去“演戏”、圈流量,却不顾文化旨趣地跑偏,要回归本源,倡导正常的、审美的、合理的“吃”,分享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餐饮文化。也只有这样的“吃播”,才能做得有意义,“红”得更长久。
宋昀潇:连日来,餐饮企业纷纷响应号召、立即行动,掀起了一股制止浪费、厉行节约的风潮。有的企业推出半碗饭、半份菜等服务,有的企业从运营、加工等环节创新节约举措。其实,尽可能减少粮食浪费,也是在为餐饮企业“减负”。
陈涛:我国传统习俗请客吃饭,爱面子,讲排场,点上一大桌子菜,实际吃很少。这种“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在一些地方还很严重,在国内也很普遍。因此,要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餐饮习俗,大力提倡“消费不浪费”的餐饮文化。
杨华: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如今已经成为北京多家大型餐饮机构的管理培训内容之一,也成为越来越多人认同的“就餐普遍场景”。点菜时,服务员在询问就餐人次后,会先提醒顾客点餐要适量。不起眼的小提示,展示的是北京餐馆里风行的“节俭风尚”,令人印象深刻。
成升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要持续不断地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形成多样的宣传,弘扬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现象,特别是要做好“节约一粒米”的公益宣传,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促进反对粮食浪费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曹灿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近一段时间,各地掀起了一场杜绝浪费、节约粮食的热潮。然而,个别地方却出现了某些“蹭热点”搞形式主义的现象。比如,湖南长沙一餐饮店推出“称体重点餐”,食客入店前先称体重,然后根据食物热量配比菜单点餐。如此明显生硬地“一刀切”,只会使杜绝浪费、节约粮食“娱乐化”,起不到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