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的四个向度

2020-03-11 23:10黄婵娟王仕民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身份党员干部党员

黄婵娟,王仕民

(1.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江门 529040;2.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以此勉励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1]。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作为组织系统的意识形态要素,是构筑党的坚强组织体系的基本前提。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作为我们党增强团结、巩固统一的黏合剂,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一直发挥着巨大而关键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和动力源泉。进入新时代,澄清与端正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的意识与组织观念,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上认同组织是根本

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的逻辑起点是指作为组织个体的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即思想上要认可党。“认同”(identity)最初是一个哲学和逻辑概念,以主体论作为其方法论范式,意指身份、同一性或同一律[2]。逻辑学上的同一律亦即对与主体自身相同或具有一致性的事物的价值与意义的确认。随着科学实证主义的兴起,“认同”概念延展至心理学、社会学领域,泰弗尔(Tajfel H.)率先提出了“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fication)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该社会群体成员带给他或她的情感和价值意义”[3]。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微观群体,我们将社会与组织进行同义置换,那么“组织认同”就是对作为该组织的成员的自我身份定义。因此,按照泰弗尔的理论观点可知,组织认同的界定是与个体对从属于这一特定组织的认知以及该组织认同所带来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相关联的。

(一)思想上认同组织,前提是对党员身份的认同

身份认同(identity)作为社会心理分析的一个重要的操作性概念,其问题之本源仍是一个始于苏格拉底“认识自我”的古老的哲学命题。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概念,“身份认同”指涉作为某一群体成员的个体对该群体存在的信赖以及对自身群体身份的认可。“我们生活在一个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性的世界里。既作为一个理论上的观念,又作为当代政治生活中备受争议的事实,它显示出重大意义。”[4]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党员身份认同的理论意义愈发显示出强大的实践价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员身份认同是对党员这一角色的态度和价值认同,主要体现为组织认同和责任认同,代表着党员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党员要时刻遵守党的章程,坚决履行党员义务,认真行使党员权利。然而,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党员身份认同问题,其思想认知、价值观念有所动摇,表现为对党员身份的怀疑以及行为的无方向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全党同志要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5]因此,强化党员对自身政治身份的认同有利于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认同组织,从而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政治的稳定性。

(二)思想上认同组织,关键是对党组织的认同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是一种特殊的身份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其出身及社会地位。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想到自己是“在党”的人,组织是自身政治身份的依附。强化对组织的认同体现了党员与组织的共性与同一关系,其核心是对党的奋斗目标的价值认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追求,也应当是任何一名党员干部毕身坚守的理想信念。列宁指出,一个革命的政党,如果没有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统一是没有意义的[7]。简而言之,思想认同是组织统一的前提,组织统一是思想认同的结果。思想上认同组织,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心中有党,就必须牢记党章的规定,处处以党章为镜子,把学习党章作为一生的必修课。心中有党,就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我们党取得全面胜利的主要经验和重要法宝。作为党组织中的一员,对组织要胸怀崇高的敬意,以主人翁的身份坚守党的政治立场,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个人形象会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的树立,党优良形象的树立需要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以党组织的先进性带动党员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增强自身对党组织的崇高感和归属感,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对党员身份和党组织的高度认同。

二、政治上依靠组织是关键

对组织观念的认同是政治上依靠组织的思想基础。组织观念是组织行为发生的动机,对组织行为具有驱动作用;反之,组织行为是对组织观念的实践,有助于行为主体强化组织观念。政治上依靠组织,是组织赋予党员的神圣家园,有利于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政党作为一种政治组织,规定着组织中党员的政治身份和政治面貌,是党员角色的政治标识,因此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红色基因,时刻牢记党员的政治角色,始终贴近组织,紧紧依靠组织。

(一)政治上依靠组织,强化党员的组织意志

组织认同强化组织意志,坚强的组织意志促使组织行为产生巨大的组织效应。习近平总书记警示全党同志:“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8]坚强的组织意志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命脉和灵魂支柱,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其一,政治方向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自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一面伟大旗帜,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因此,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最基本的指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全党坚强的战斗堡垒,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党员干部要积极发挥政治指南针的作用,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其二,政策主张上,不折不扣、一以贯之。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始终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长征期间,毛泽东给全党全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促使军民一心、共同抗敌。如今,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胜利,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灿烂篇章。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党能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我们党绝大数的党员干部能始终与组织同心同德、同向而行。这些党员干部不仅在思想上认可组织,在政治上也依靠组织,从而使我们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三,同志关系上,清清爽爽、规规矩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健康的组织体系成为国家治理良性发展的前提之一。何为健康的组织体系?即国家的现代化组织体系治理亟须全党夯实良好的领导机制体系,党员干部戮力同心共同践行上下同心的政治德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二)政治上依靠组织,增强党员的主体地位

党组织是党员坚实的后盾。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在党章中增补一节关于保障党员权益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权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的章程中明确表明了在制度和政策规范的范围内,党员享有与其政治身份相符的个人权益。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情系群众、关注民生,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当忠实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党员干部以组织为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拥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以及精益求精的巨大热忱。一个组织意志坚强的党员干部,会时刻将组织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以把自己的组织信念和组织理想付诸行动。心中有党,才能永不迷航;对党忠诚,才能经受各种考验。组织一直是我们党的坚强后盾。

三、工作上服从组织是核心

工作上服从组织是对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态度是否鲜明的试金石。工作上坚决服从组织,是一个态度问题而非能力问题。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态度是以情感、行为和认知信息为基础,根据某个评价维度而作出的选择。良好的组织态度是基于对组织思想上的认同以及政治上的依靠,从而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时刻与党中央的权威保持高度一致。

(一)工作上服从组织,关系到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神圣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体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对组织的最高服从与忠诚。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我们党面临着更复杂的外部斗争和内部矛盾,极个别党员因而逐渐脱离组织和人民的监督、丧失党性立场,甚至蜕化变质,站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因此,“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10]。坚决且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和政治灵魂,才是对自身政治生命的美好阐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在践行‘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上勇当先锋,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上做好表率。”[11]

(二)工作上服从组织,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

对一个国家、政党而言,党员干部坚持党性原则、遵守党章制度、时刻铭记跟党走,才能永葆党和国家政治生命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共早年在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为所欲为、言所预言,那还叫什么政党呢?那就是乌合之众了。”[12]揭示了苏共由盛转衰直至坍塌的历史悲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以及和平演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正如坚固的堡垒往往是先从内部开始瓦解,苏联内部贪污腐败、经济停滞、体制矛盾、历史积怨、民族分离等问题已是积重难返。直至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内倡导“多元化”和“多党制”,甚至放弃苏共的领导地位,最终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消失。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做人的基本素养,是历史经验的血泪总结,也是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底线。

四、感情上信赖组织是保障

组织观念反映了组织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其核心就是对党忠诚,以信任为基础的组织意识在促进组织群体的认同中发挥着主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信任(trust)是个体人格发展中决定性的普遍现象,它与抽离化机制及抽象系统的世界也有着显著特定的关联。时刻保持同党组织的亲密关系,是党员干部对党组织信任的直接体现。因此,无论是在思想上认同组织、在政治上依靠组织还是在工作上服从组织,都需要感情上的信赖来链接和维系。

(一)感情上信赖组织,从党的奋斗历程中锤炼道德与党性修养

党员干部的德性强化,关键在于党性的磨炼。党性强,则道德兴;党性缺失,则道德沦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道德上失足有时比某些工作失误杀伤力更大。加强党性修养,要认真学习党的奋斗历程,汲取新能量,强化“阵地意识”。中国共产党历经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从初创阶段的艰难创业到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朴素到改革开放的大展宏图,所承载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等,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从中不断汲取新能量。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立言立德的基石。作为我们党的“精神高地”,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党性灵魂。捍卫理想信念、坚守精神高地,做“四有”党员干部,才能确保共产党人的奋斗激情、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二)感情上信赖组织,以强烈的责任感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

责任是一种作风、信念、格局与胸怀,也是一个人对待人生处境的态度。那么,何为党员干部的责任?“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13]这就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党员干部最大的责任,是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坚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崇高信念。新时代,党员干部肩负的使命崇高而伟大。在带领近14亿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前路漫漫且任重道远,最重要的一点是坚守道路自信。方向引领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党的政治方向始终旗帜鲜明、未曾偏离。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思索“中国向何处去”点燃了星星之火。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庄严宣告成立,并确定了党的基本任务,明确了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为党的前进方向奠定了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是新时代我们要坚守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道路。

猜你喜欢
身份党员干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跟踪导练(三)(5)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