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车厢”引导个人自律升级

2020-03-11 21:33
工会博览 2020年32期
关键词:静音乘车热议

今年年底前,京沪高铁将推出“静音车厢”及计次季票等新型票制产品系列服务新举措,同步实施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试想一下,当你选择“静音车厢”时,从心理上意愿上就已经趋同“安静”,而以此引发的行为势必也将是“安静”。这对于自身是一种约束,对于他人更是一种尊重。与其说,“静音车厢”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契约,保持旅途安静、维护良好乘车秩序、给予自己以及同行人更好的乘车环境,这不仅是社会公德的一个具体体现,更是文明行为的一种具体引导。从这个角度看,“静音车厢”这个新举措理应广而推之。

当然,“静音车厢”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热议。热议不外乎两种:或赞同或反对,当然还有很多的看客。赞同者拍手称快、点赞叫好;反对者拍案而起、吐槽不断。笔者以为,赞同也好、反对也罢,做为出行大军的一员,每个人表达自身观点无可厚非,也情有可原。而京沪高铁推出这项服务的初衷,也是让“静音车厢”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可选择的个性化服务。

其实,任何一个涉及民生的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引发关注和热议。此前,一些城市地铁探索推出“女性车厢”,不仅可以防范“咸猪手”,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女性的隐私;还有“空调强弱车厢”让人们根据自身需求而选择相应的位置,各取所需。这些措施和选项,是服务精细化的升级,更是服务人性化的体现。“静音车厢”只是相对而言,手机设置为震动、听音乐时戴上耳机、接听电话尽量小声或到车厢外、与同伴交流不影响他人等等,这样的行为其实在所有车厢都该如此。设置“静音车厢”,不意味着其他车厢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制造噪音。还记得去年底,演员叶璇在高铁上阻止一名大声外放手机音乐的老人而引发的“口水战”吗?这种“随意而为、率性而为”只能在自己家中,在公共场所遵守社会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做的。

毋庸置疑的是,有些声音可以避免,但有些声音也一定会存在。比如“熊孩子”们的哭闹叫嚷、嬉笑打闹,一方面需要家长能够约束、说教,但另一方面孩子们的天性也不能抹杀,这也需要人们的理解和谅解。谁都有孩童时代,谁都有玩皮时候。因此,设置出“静音车厢”,而携小朋友的家长们在一起,家长也能够互相体谅,还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孩子们有了小伙伴,一起玩耍,旅途也多了许多想象不到的欢乐。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希望旅程途中能碰到一个友好的同行人,能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推己及人,每一个人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美好的愿望才可能实现,这实际上也是个人的自律升级。

微评

@刘远举:运行“静音车厢”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人都有静音的意愿,这种意愿需要用价格来筛选吗?静音是一种公共契约,不发出吵闹声音的人,就应该享受静音环境。这也是设立“静音车厢”的初衷,即“以意愿与行为”来区分。但如果以价格机制去筛选,虽然是高效的,但多多少少有不公平之嫌。

@陈雷:无论“静音车厢”真正落地后效果如何,把乘客对安静的诉求置于公共层面的讨论,仍是很必要的。这种讨论越多,越是能够形成一种意识层面的约束,扩大“在车厢保持安静”的基本面。就像戴口罩、用公筷、公共场合不吸烟等规则,也是在反反复复的言说下,成为新的社交习惯。

@李喆:“静音车厢”既是尝试也是倡议,其关乎契约意识,关乎自觉自律,在社会不断进步、道德不断提升的前提下,“静音车厢”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必然会受到很多旅客的青睐。期待着更多部门增强以人为本意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猜你喜欢
静音乘车热议
静音轮胎、静音轮胎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沥青路面降噪原理及其静音化设计
这一次优步乘车,让我感动了
静音车厢正式上线, 能制服熊孩子和外放族吗?
乘车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为静音超市点赞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热议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