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贵州实践研究

2020-03-11 07:40
贵州社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贵州总书记文明

韩 卉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正面临着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的前进中的问题。”[1]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体制改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非常丰富,基本内容包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以系统思路抓生态建设,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特别重视和关心,多次对贵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要求。贵州全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在系统梳理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所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的基础上,对贵州如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略作探讨,以期丰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提供智力支持。

一、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

就目前所见资料看,总书记最早论及贵州生态是2011年5月8日来贵州调研时的讲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贵州瓮福集团考察时,肯定了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希望贵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经济发展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路子。[2]瓮福集团主要从事磷肥、磷化工、氟碘化工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如果不依靠科技创新、如果不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如果不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增加市场竞争的压力、造成资源的浪费,更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瓮福集团由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改制而成,该企业2001年大量无组织地排放,使得福泉洒金河几乎成了米汤河,既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又给河流两岸的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003年,公司从环保入手抓生产,由单纯的环保达标转而向环保要效益,大规模开发“三废”产品,环保产值超过3亿元。[3]经过多年努力,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瓮福磷矿2006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业企业”,并在全国通报表彰。与其同时被命名且受到表彰的还有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湾煤矿、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水银洞金矿、贵州省轿子山煤矿、贵州息烽磷矿、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贵州矿业企业牢记指示,一直坚持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瓮福集团2012年又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16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评为“‘十二五’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则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矿山为目标,促进资源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将开磷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国家级一流绿色矿山,企业先后被国家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首批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表明,贵州矿业企业没有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坚持走保护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当前和今后贵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在贵定县甘溪林场考察,强调要坚持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继续强化植树造林、石漠化治理、草地湿地恢复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使贵州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资源得到永续利用。[4]尤为重要的是,他在甘溪林场再次明确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甘溪林场人牢记嘱托,强化生态保护,建立“三级管护体系”,使森林资源管护实现全覆盖,实现了林场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如今,甘溪林场已建成以生态环境为主体,以森林生态休闲为特色,融合自然观光、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郊森林公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健身、回归自然的场所,成为“绿水青山的窗口,金山银山的名片”。

总书记第二次对贵州生态建设所作指示是2013年7月18日“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这次贺信的内容是针对论坛的,但论坛鲜明的主题即“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既为国际社会未来生态文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也是贵州建设生态文明的努力方向。总书记在贺信中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理念、内涵和目标:“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5]这种理念、内涵和目标,自然也是贵州应该秉持和追求的。总书记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特意提到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肯定其积极意义,这不仅是对贵州办好论坛的鼓励,也是对贵州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期盼。2018年7月7日,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召开,总书记再次发来贺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6]总书记的贺信肯定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更加坚定了贵州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信心。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经国家批准的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平台,为社会各界开展交流与合作、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抓住绿色经济转型的机遇、应对生态安全的挑战、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提供了重要平台。早在2009年召开的第一次论坛上,与会者即达成了对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具有积极意义的《贵阳共识》。《贵阳共识》认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既是摆脱目前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观念先行、密切合作、加大投入、知行合一、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企业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教育和传媒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综合性和先导性作用、建立完善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的评估办法和评价体系等倡议。《贵阳共识》对贵州秉持的“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理念以及探索和践行“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道路高度肯定,对贵州省和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贵州和贵阳的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在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都能成功。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经过10多年的发展,贵州生态底线越守越牢,至2018年,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个、生态县2个、生态乡镇56个、生态村14个,省级生态县7个、生态乡镇374个、生态村515个,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省级新农村示范点157个、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省级示范点192个。[7]

总书记第三次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明确指示是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他的讲话共有2个主要内容,第一个内容即是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总书记首先明确了生态环境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这阐述了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总书记还分析了贵州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实际状况:贵州虽然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别是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使得贵州生态基础又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损害,而且损害后非常难以修复和恢复,正因为此,贵州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难度更大,更不能大意,更需小心谨慎。所以,贵州发展上最重要的理念是精心呵护、发展好贵州的生态优势。这是总书记特意提醒贵州,在发展上一定要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在贵州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两种片面的观点,一是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要宁慢勿快;二是为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也在所难免。他分析了两种观点片面的原因,都是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在总书记看来,只要指导思想搞对了,只要把两者关系把握好、处理好,树立了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既可以加快发展,又能够守护好生态。青山绿水这样的生态环境和金山银山这样的发展结果存在着辩证关系:在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这样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财富,而且是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的经济社会效益就得到彰显。相反,有些地方虽然经济发展了,但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给破坏了,最后还要用获得的财富来修复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就这个角度而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没有理由不把生态环境保护得更好。贵州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总书记为贵州支了若干招:一是搞大数据产业招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二是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为此,贵州一方面应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尤其是要做大做强旅游业,把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使旅游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应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如酒、烟、茶、药、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可以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总之,贵州应选择对生态环境压力较小、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关系的分析,既有宏观上的理论阐述,也有微观上的具体实践,既有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既切合贵州当前的实际又颇富前瞻性,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举措。

总书记第四次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明确指示是2014年5月15日对贵州省委关于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报告上的批示。总书记指出,毕节试验区创办26年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这既是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的肯定,也是他对贵州全省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鞭策。他希望毕节试验区努力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毕节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7.8%,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碳酸盐岩分布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3.5%;境內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土地贫瘠。由于历史、自然、人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成为制约毕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难题”。1988年6月,毕节试验区成立,即将生态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毕节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一起抓,取得了巨大成效。资料显示,试验区成立至今,森林覆盖率由14.9%上升至56.1%。尤其是以生态恶劣、生活贫困而闻名的赫章县海雀村,森林覆盖率在2018年超过70%,人均纯收入达到10611元。生态环境恶劣是毕节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海雀村的变化说明,绿水青山真的能变成金山银山。毕节试验区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8]

总书记第五次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明确指示是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简称6·18讲话)。他强调,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9]这里再次明确了必须守住生态的底线。在经济增长中,他强调要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中实现增长,坚决反对为了提高增长速度,搞一大堆重复建设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总书记指出,贵州应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此,要积极发展符合贵州实际的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等新兴产业;此外,要发展酒、烟、茶、药、食品等体现贵州名片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用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小、市场前景广阔的电子信息、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毫无疑问,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变了贵州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过分依赖,大大减轻了生态压力。总书记还强调,贵州要大力发展展现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之所以要发展生态环境产业,他分析了3个缘由:一是贵州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美誉,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二是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三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发展旅游业为代表的生态环境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贵州既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又要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使之成为重要新兴产业。在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总书记提出要善做山水文章,保护好溪流、林草、山丘等生态细胞。这对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以上产业,总书记在2014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基本都已提到,这里不仅再次提及要发展新兴产业、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而且又提出了要用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表明总书记为贵州通过发展上述产业以缓解环境压力的高度重视,又表明他所提对策不仅在具体操作层面,而且在理论层面有所发展,即传统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于信息化、服务化和绿色化,这也体现了总书记对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生态保护关系的理念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书记6·18讲话共有5个部分,其中第3部分专门谈了生态文明建设。他首先阐述了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这不仅是对贵州也是对全国提出的要求,但他紧接着就强调了贵州在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性,“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已经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这就意味着贵州的生态保护较其他区域有着特殊意义。历史时期的贵州生态环境不错,但由于自然原因,贵州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损害后非常难以修复和恢复,所以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倍加爱护,一点大意不得。总书记又分析了贵州在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中存在的“为保护生态不发展”“因发展而付出生态环境的代价也值得”两种观点的不足,指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述关于贵州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和对两种观点的评析及对策,总书记2014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就已经提到了,这里是再次强调,表明了他在要求贵州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上的态度是鲜明的、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这就给贵州乃至全国一个强烈的信号:发展和生态保护一个也不能少,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思想和行动决不能动摇。在如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因地制宜选择好产业。他特别指出了思路和方式的重要性,“思路不对,方式不科学,即使生态环境不脆弱的地方也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保护问题上,总书记要求学会要算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反对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他特别提醒贵州:“我们宁愿在发展上适当稳一点,也不要建立在生态环境破坏基础上的快。这些理念,必须入脑入心支配行动。”他对贵州的生态保护一再支招:“要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过量使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牢牢守住守好贵州这片宝贵的生态环境。”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是总书记对贵州做好生态保护的具体指导,也是他对贵州无微不至关心的真切体现。

以上是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之前关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纵观这些讲话和指示精神,一个鲜明的主题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是总书记“两山论”和底线思维在贵州的真实体现。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按下了快进键。总书记2017年10月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再一次提到了贵州的生态保护,这也是他第六次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指示。他肯定了贵州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成效明显,希望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10]由于这次讲话主要是如何学习好领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故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不多。总书记对贵州生态环境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肯定,对贵州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尤其要注意的是,总书记这次对贵州提出的希望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而在此前有关贵州生态文明的讲话中,他大多用的是“守住”,2015年6·18讲话中他使用的是“守住守好”。这里只强调“守好”而不再提“守住”,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不同的要求和理念:“守住”是控制住原来的状态和局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绝不因任何理由而动摇和退步,绝不因任何理由让好的变坏、差的再差,这是最起码、最基本的任务和要求;“守好”重在“好”字,意味着不仅要守住,而且要往前更进一步,不仅要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而且要使青山永在、碧水永流,不仅要使原来好的环境锦上添花,还要使差的环境向善向好,既要使良好环境有数量上的大幅度增加,又要使生态质量有更大程度的提升。如果说“守住”是外延式,是及格分,那么“守好”就是内涵式,是满分,甚至是A++。从“守住”到“守好”,一字之别,既饱含了总书记希望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有量的变化更要有质的飞跃,更彰显了他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满满的期待和殷殷的关怀。

总书记第七次关注贵州生态文明是2018年7月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相关内容前已有论,兹不赘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加强生态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考察结束时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完善合作机制。[11]合作才能取得更大成效,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论述并不多见,但不能因此就不重视合作。贵州在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方面做得颇有成效,自2009年起,贵州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为平台,不断扩大与省外、国外的合作,不仅推动贵州而且推动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3月2日,贵州省政府与环境保护部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环境质量改善、绿色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环境保护能力建设[12],这对推动和加快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贵州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贯彻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大生态战略行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贵州)为突破口,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为引领,采取了多项得力措施,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

首先,树立正确发展理念,科学调整产业结构。贵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绿色生态产业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大力培育大数据、新医药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和新型建筑建材等新兴产业,初步构建了关联度较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赫章核桃、赤水金钗石斛、罗甸火龙果、贞丰百香果、玉屏油茶、贵州“绿宝石”(绿茶)等诸多产品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全省竹产业、油茶产业、刺梨产业、茶产业、药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异军突起,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和保护了生态环境。其次,制定相关制度,做好顶层设计。制度是做好生态保护的重要保障,2014年以来,贵州率先在全国出台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此后相继颁布实施了30余部配套法规,相关法规数量居全国之首;出台生态保护责任清单、补偿机制、损害赔偿制度、河长制等多项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日趋完善;2018年7月,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建设推进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实施绿色发展“四个变革”,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13]这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搭建了制度框架。再次,强化生态保护司法,促进环境法治建设。贵州在全国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率先开展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用法律武器为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护航;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全省各级法院2014至2018年共受理涉及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民事和行政(行政赔偿)一审案件18884件,予以刑罚制裁罪犯6600余人,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有力促进了贵州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促进了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14]。第四,建立追责问责机制,突出环保考核导向。贵州省委省政府树立和坚持“三生共赢”的生态政绩观,取消或弱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GDP考核,对各市州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评价考核,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通过颁行《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贵州省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划分规定(试行)》等规定,建立追责问责机制,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规定了在生态红线保护工作中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对生态环境保护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将问责惩戒,并将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以此突出环保考核导向;率先在全国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损害终身追责等改革试点,明责任、严考核、定进退。第五,加大绿色文化宣传,营造生态保护氛围。一是充分利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影响,使绿色、协调、可持续越来越深入民心;二是把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同时举办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推广宣传活动,扩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力;三是开展生态县、生态村等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通过这些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第六,实施大生态战略,推进环境保护立体化。2017年4月,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实施大生态战略,以短期治标为出发点,长期治本为落脚点,标本兼治为行动要义,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构建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让绿色红利惠及人民。大生态战略初步形成了以“五个绿色”(即经济绿色、家园绿色、制度绿色、屏障绿色、文化绿色)“五个结合”(即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大开放相结合)“五场战役”(即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乡村环境整治战)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大生态战略行动路线图,构建了贵州生态保护的多维架构,推进了环境保护立体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生动实践还可以从数据上体现出来。十二五期间,贵州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8%,88个县(市、区)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99.7%;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持续保持在100%,县城达标率为98.3%;省内44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7.1%,8大湖库水质达标率为6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新增16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毕节试验区,昔日“不适宜人居住”的村寨建成了美丽乡村。贵州正以“公园省”“森林之城”“避暑之都”“爽爽贵阳”闻名全国。[15][16]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森林覆盖率平均每年以2%的速度提升,2018年达到了57%;就县区而言,水城县、盘州市、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紫云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黎平县、铜仁市的碧江区、万山区等44个县区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占贵州8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一半,其中赤水市高达82.75%(详见《贵州省林业局关于发布全省各地2018年度森林覆盖率的通知》,黔林资发〔2019〕224号)。2017年,国家发布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贵州公众满意度排全国第二。2018年,贵州又制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0%,森林蓄积量达到4.71亿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建成9个国家级森林城市、30个省级森林城市,50个森林乡镇、500个森林村寨、5000户森林人家,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精品路线10条,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4个以上,国家级森林公园30个,省级森林公园45个,森林康养基地100个,森林旅游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0%以上。[17]如今,绿色已成为贵州最靓丽的名片。随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和森林覆盖率的日益提高,贵州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平均比例分别为97.2%和97.7%,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18]贵州通过着力加强绿色治理、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经济、厚植绿色文化、深化绿色改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把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优美生态、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当下的贵州,正在努力实现山青、水绿、天蓝、地洁、村美、人富的小康美景。作为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和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贵阳市,更是抓紧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一是“治水”,让城市饮用水源水质从2007年的五类提升为目前的二类、三类,饮用水源达标率100%;二是“护林”,建设长374公里的城市环城林带,每年以近2个百分点的比例增加森林覆盖率;三是“净气”,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6%以上;四是“节能”,单位GDP能耗2012年比2010年下降7.37%,已累计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的46%,贵阳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本。[19][20]

三、结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立足我国发展实际以及对近代产业文明和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晶,为我国当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今后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对于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贵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是做好贵州生态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成效显著,根本原因在于深入贯彻实施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战略全局的位置,牢牢守好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发展成果”、把生产方式生态化作为最鲜明的经济“发展路标”、把生活方式生态化作为最普遍的社会“发展共识”,以实现人与自然物质能量交换关系的总体平衡和生态良性循环作为检验尺度,坚持促进社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协调,实现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坚持通过综合治理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资本扩张力。展望贵州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把握以下3点:一是植根贵州“生态美”,确定生态文明实践逻辑;二是整体开发“生态美”,丰富发展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三是提高“生态美”含金量,促进生态生产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贵州要有效推进“生态美”资本保值增值,推进形成“生态美”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优势、生态特色发挥出来,实实在在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

毋庸讳言,尽管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不少考验,如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环保的绿色平衡、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等。此外,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如生态文明建设“三期”叠加、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治理难度加大、投入不足,以及绿色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规模不大、产业集聚不够、产业结构偏重偏低、生态文明建设合力不强、生态保护创新试验推进不平衡、整体性协同性不够强、“碎片化”等问题[21]。这些问题只要通过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贵州实际,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方式方法,拓宽产业结构,采用先进技术,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形成合力,就一定能解决,就一定能开创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猜你喜欢
贵州总书记文明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