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变与科研合作态势分析

2021-01-11 03:44:50蒋明敏胡泽文
贵州社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领域文献国家

蒋明敏 胡泽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一、引言

国家治理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古时候就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民为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国家治理经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提出与实践,国家治理由传统的管制模式逐渐向现代模式转变,出现很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1],国内众多学者通过调查、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然而我国在国家治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治理资源匮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等。除了日常社会运行,在国家与社会面临重大挑战时更加会体现出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和重要性,例如此次疫情的严密防控就是检验我国当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国家治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的命题得到了国内理论界及学术界的积极反响,有关国家治理的研究成果呈现井喷式发展,2013年发文量为300篇,2014年暴增至1921篇。截至2019年底,国家治理的研究文献共有9514篇,燕继荣、齐卫平、刘尚希等人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发文量分别为24、22、19篇;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发文量分别为318、204、204篇;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主要研究主题。

科学知识图谱作为一种可视化方法,能够直观清晰展示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及其动态演化,因而被各学科,尤其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人员广泛使用,科学知识图谱研究文献增长迅速[3]。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主要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包括引文分析、共线分析、聚类分析、词频分析、同被引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利用诸如CiteSpace、Ucinet、VOSviewer、SPSS、Bibexcel等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领域内国内外文献数据,绘制科研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等各类科学知识图谱,动态展示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前沿热点、科研合作关系等。目前知识图谱在图书情报学、体育科学、管理学、教育学、科学学、医学、经济学和物理学等领域内的应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4]。隐含狄利克雷(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LDA)模型作为一种概率主题模型,包含词、主题、文档三层结构,该三层结构服从多项式概率分布,文档到主题服从多项式分布,主题到词服从多项式分布,能够对文献摘要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语义表达,模型通过文献摘要分词提取文献研究主题,进一步分析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热点主题。目前LDA模型主要应用于研究热点主题识别与演化分析、文本分析、文本聚类、话题追踪等文献计量领域研究[5]。因此本文借助隐含狄利克雷模型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以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标题和关键词字段中含有国家治理的文献作为样本,绘制国家治理领域研究热点和科研合作态势的科学图谱,动态展示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概貌、前沿热点和科研合作情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家治理概念界定

北京大学王浦劬认为国家治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既定方向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语境和体系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的改革意义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民主、有效和依法治国理政[6]。何增科指出:国家治理是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等多元行动者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合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它的目的是增进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7]。清华大学薛澜等认为国家治理是基于理性政府建设和现代国家建构,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有效治理公共事务、全面增进公共利益的活动与过程[8]。

(二)国家治理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国家治理一直是国内学者的热点研究话题,尤其是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与实行,国家治理越来越成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话题。基于CNKI平台,以“TI=国家治理ORKY=国家治理”为检索词,检索1980-2019年间与国家治理有关的文献,共检索到9514篇(检索时间为2020年3月6日)。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理念逐渐成为理论界与学术界高度关注的命题[1],国家治理领域研究文献数量增幅巨大。国家治理方面研究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国家治理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2013年以后,增长幅度明显。此外,从表1国家治理研究的Top10发文机构,可以看出,在众多研究机构中,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发文量较多,是该领域内科研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

图1 国家治理研究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

表1 国家治理研究领域发文量Top10机构

早在1980年,李步云和王礼明探讨分析了治理国家的方式[9],2013年,国家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理念。自此之后,国家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大幅增长,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基本超过300篇,2014年达到最多,发表1919篇。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涵盖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三个方面。薛澜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由治理权威、治理规则、治理形式、治理机制和治理水平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源、主体及各种制度关系构成[8]。国家治理体系这一概念在2013年12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得到全面界定,会议明确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制度安排。在国家治理体系研究方面,俞可平采用制度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周光辉等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探讨分析了政党会期制度化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之间的联系,得出政党会期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10]。徐法寅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总结归纳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体系的变革过程,即国家总体控制、国家放权改革和特色整合三个阶段,得出目前应当坚持特色整合原则,充分利用国家、社会以及社会力量以应对挑战[11]。在国家治理能力研究方面,胡鞍钢认为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执行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实现其治理目标的实际能力[12]。薛澜等从概念、主要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国内外国家治理能力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述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发展方向[8]。宋世明从概念界定出发建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框架,阐明了国家制度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作用[13]。马金华等运用理论研究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从国家治理视角分析探讨了美国预算改革与国家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14];王建平从税收出发,阐述其在强化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作用,提出优化税制结构、改进税收管理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强化税收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方面的作用[15];郑言等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分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可行的方法途径[16];郭建锦等研究分析了作为新兴治理资源的大数据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策略以解决这些问题[17]。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方面,张文显运用直接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法治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法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法治化[18];姜晓萍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社会治理体制在国家治理视域下的价值目标以及社会治理的问题所在,提出一系列策略以推进其治理能力现代化[19];唐皇凤采用资料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制度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关键制度体系[20];刘毅采用比较分析方法,探讨礼法秩序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传统礼法秩序具有实践意义[21]。

(三)国家治理研究的国际进展

国际学者对国家治理方面的研究较少,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TI=national governance OR governance system OR governance capability OR state governance”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出845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3月6日)。研究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早在1981年,国外期刊已经开始出现有关“国家治理”方面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国家治理”方面的国际研究成果数量总体呈现波动增长,在2016到2019年期间达到高峰,但最高峰时每年只有121篇论文。

国外关于国家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中,Winkel和Sotirov从国家森林计划(NFP)切入,讨论了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22],例如:公众参与、整体和部门间的协调、权力下放以及长期的迭代和适应性计划。Flores和Antonsen从信息安全治理因素的角度研究分析了国家治理存在的问题[23]。Callaghan和Gillian从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切入,讨论公民参与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以及质量最优且实质有效的参与方法[24];Sagath等以航天领域为例,探讨了欧洲各国国家治理政策的发展与演变[25]。Wang等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将中国国家新区作为案例,从调整规模的角度出发,构建框架模型分析了中国国家新区(NNA)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治理问题[26],探讨了国家治理问题中本地化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Morita等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为例,使用新的矩阵工具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治理体系,确定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不同治理体系结构,以及它们在提高绩效方面面临的挑战[27]。

图2 国家治理方面的国际研究文献数量年度分布

综上所述,在国家治理研究领域,国外学者在经济、环境科学、医疗卫生服务、政府法律以及公共行政等方向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着重于具体方面的研究,在整体国家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内关于国家治理领域的整体研究和文献规范性研究较多,而实证性研究较少,较少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而国外关于国家治理的研究注重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

三、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周期变化

(一)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使用CNKI数据库的专业检索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式为“TI=国家治理ORKY=国家治理”,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检索得到论文文献9514篇,经人工筛选后得到文献8534篇,文献时间跨度为1980年至2019年。利用Jieba分词工具对8534篇文献标题和摘要进行分词,得到“治理”、“制度”、“国家”、“探析”、“社会”、“实践”、“体系”等国家治理领域词汇。最后运用LDA模型中的Perplexity(困惑度)参数确定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最优主题数。循环计算5至45个主题的Perplexity参数值,当主题数为18时,Perplexity的值最小。因此,本文设定国家治理领域研究文献数据的最优主题数为18。然后根据主题参数训练LDA主题演化模型,得到国家治理领域18个最优主题下的关键词,并对18个国家治理最优主题的关键词进行编号和命名,结果如表2所示。同时统计出18个最优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分布,如表3所示。

表2 国家治理领域18个最优主题下的关键词

表3 国家治理最优主题的文献数量排序情况

结合表2和表3国家治理领域的18个最优研究主题,以及各主题下的代表性关键词和研究文献数量分布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国内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以及各主题下的具体研究热点。

(1)研究热点主题。通过LDA聚类得到国家治理领域的18个最优主题,通过分析最优主题的文献数量分布情况及每个主题下的关键词分布(表2和表3所示),可以把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归纳为五大研究热点主题类别,分别为主题类别1——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涵盖改革开放与全球化(主题1)、全面深化改革(主题4)、制度转型与体制改革(主题8)、领导水平制度(主题9)、制度建设(主题10)等热点主题。主题类别2——治理效能,涵盖预算绩效监督(主题2)和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主题3)两大热点主题。主题类别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涵盖依法治国(主题5)、民主参与社会治理(主题13)、参政议政(主题18)等热点主题。主题类别4——经济建设与金融监督,涵盖预算绩效监督(主题2)、精准扶贫(主题6)和金融监管(主题17)等热点主题。主题类别5——理论研究与政治文化,涵盖理论研究框架(主题7)、教育治理体系(主题11)、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主题12)和政治文化转型(主题15)等主题研究。

(2)国家治理领域各研究热点主题的侧重点差异较大。从不同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制度转型与体制改革(主题8)和领导水平制度(主题9)研究较为全面深入,研究成果较多。而对于精准扶贫(主题6)等领域研究的关注度相对较少。在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中,制度转型与体制改革(主题8)、领导水平制度(主题9)、全面深化改革(主题4)、制度建设(主题10)和中国模式(主题16)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主题,而对于改革开放与全球化(主题1)的研究略显不足,说明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国家治理的研究内容侧重于国内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对于改革与全球化的关系和问题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在理论研究与政治文化中,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聚焦于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主题12)、理论研究框架(主题7)和政治文化转型(主题15)等主题,而对于教育治理体系(主题11)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经济建设与金融监督主题类别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侧重于政府职能转变与财税体制改革(主题14)和金融监管(主题17)等热点主题的研究,而对精准扶贫(主题6)的关注较少,这也说明了金融的监管、财税制度的优劣与国家治理的效能高低息息相关。

(二)国家治理领域近五年的研究前沿

基于CNKI数据库2015年至2019年国家治理领域的6847篇研究文献进行分词、并运用LDA模型中的Perplexity(困惑度)参数识别国家治理领域的最优主题数。通过循环计算5至45个主题的Perplexity参数值,当主题数为36时,Perplexity的值最小,从而识别出国内近五年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36个最优研究主题。基于36个最优研究主题参数训练LDA模型,获得36个最优主题下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分布情况,去除研究文献数量小于10的主题聚类(9个),同时去除与国家治理无关或相关度较小的主题聚类(1个)。最后获得国家治理研究领域26个研究主题及代表性关键词、主题编号和代表性关键词,如表4所示。同时通过对26个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并排序,获得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及主题领域的文献数量分布,如表5所示。

表4 26个国家治理领域研究主题及代表性关键词列表

表5 国家治理研究领域26个研究主题及相关的研究文献数量

结合表4和表5的研究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近五年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26个前沿热门主题可以归纳为5个主题类别:类别1——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涵盖:全面深化改革(主题2)、领导水平制度和党的建设(主题4-5)、体制改革与监督(主题9)、制度建设(主题13)、制度优势和价值体系(主题20)和政府职能转变(主题23)等热点主题。类别2——政府治理与自我监督,涵盖:政府自我监督(主题10)、全球化的危与机(主题18)、基层治理(主题21)和智慧政府治理(主题25)。类别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涵盖:依法治国(主题1)、民主参与社会治理(主题11)、参政议政(主题12)、人民当家作主(主题14)和法规制度执行与监督(主题24)。类别4——经济建设与金融监督,涵盖:精准扶贫(主题6)、金融监管(主题7)和预算绩效监督(主题8)等热点主题。类别5——理论研究与政治文化,涵盖:社会主义价值观(主题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题15)、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主题16)、指导思想(主题17)、政治文化转型(主题19)和理论研究框架(主题26)等研究主题。

(2)从不同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可以看出,我国学者近五年对于制度建设(主题13)和政治文化转型(主题19)研究较为全面深入,而对于基层治理(主题21)、领导水平制度(主题4)、民生问题(主题3)和人民当家作主(主题14)等领域的研究不够系统全面。

(3)在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主题类别研究方面,制度建设(主题13)、制度优势和价值体系(主题20)、全面深化改革(主题2)、体制改革与监督(主题9)、政府职能转变(主题23)是近五年国内学者关注的研究前沿,而对于领导水平制度(主题4)、党的建设(主题5)等主题的关注相对较少。在理论研究与政治文化主题类别的研究中,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聚焦于政治文化转型(主题19)、社会主义价值观(主题6)、理论研究框架(主题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题15)等主题,而对于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主题16)和指导思想(主题17)等主题的关注较少。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主题类别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侧重于民主参与社会治理(主题11)、依法治国(主题1)和参政议政(主题12)等主题的研究,而对法规制度执行与监督(主题24)和人民当家作主(主题14)关注较少。

(4)对比近十年和近五年的国家治理研究热点主题分布,可以发现,两个不同时期的国家治理研究主题及具体方向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两个不同周期的研究热点主题都涵盖了: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经济建设与金融监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和理论研究与政治文化等主题方向。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包括大数据等科技的发展,国家治理领域近五年在政府治理,包括智慧政府、基层治理、服务型政府以及自我监督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

四、国家治理领域的科研合作进展

利用检索式“TI=国家治理ORKY=国家治理”检索CNKI数据库,获得2010-2019年期间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8389篇相关文献。然后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和工具VOSviewr,绘制出国家治理领域高产学者和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网络,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科研合作态势。

(一)国家治理研究领域作者科研合作分析

国家治理领域作者之间的科研合作网络,如图5所示。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量以及在合作网络中的学术影响力大小,连线数量表示合作强度。通过该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作者合作情况,同时可以通过作者的节点大小和连线数量分析该作者的影响力。此外,结合图5所示的作者科研合作聚类分析,统计出国家治理领域的主要科研合作团队、合作强度以及涉及的文献数量,如表6所示。

结合图5和表6可知,近十年从事国家治理领域研究的国内作者虽然存在科研合作行为,但科研合作的强度和频度较低。作者合著网络节点较少且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合著作者的发表文献数量较少。在国家治理领域的较大科研合作团队中,发文最多的高产作者是科研合作团队4的戚振东,然而仅发表12篇文献。此外,一些具有代表性、发文量和影响力较大的学者之间缺乏科研合作行为,说明国家治理研究领域,国内作者之间的科研合作偏好较低,且缺乏频繁的合作行为。

从表6可以看出,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较大科研合作团队主要有四个,其中最大的合作子网络是以尹平为中心的8位作者组成的科研团队聚类1,研究主题涵盖:国家审计、政府审计、财务审计与经济治理等领域。此外,以郑石桥为中心的科研团队聚类2,团队规模达到6人,研究主题涵盖国家治理研究相关的金融审计、企业审计、工程审计和公共风险事件审计等主题;以池国华为中心的科研团队聚类3,由5位作者组成,研究主题主要为企业微观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控制和业绩评价控制研究;以戚振东为中心的科研团队聚类4,由4位作者组成,研究方向涉及国家审计、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等主题研究。不同科研团队聚类中的作者也存在合作关系,例如科研团队聚类4的中心作者戚振东与聚类1的中心作者尹平之间存在合作关系;科研团队聚类1的中心作者尹平除了与戚振东存在合作关系之外,同时与科研团队聚类2的中心作者郑石桥存在合作关系,科研团队聚类2的中心作者郑石桥与聚类1的全部作者存在合作关系。

图5 作者合著网络图

表6 国家治理领域存在合作行为的主要科研团队

(二)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机构科研合作分析

国家治理领域335个研究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关系图谱,如图6所示。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机构的发文量多少以及在合作网络中的学术影响力大小,连线数量表示合作强度。结合图6所示的机构科研合作聚类分析,统计出国家治理领域存在合作行为的科研机构、合作强度以及涉及的文献数量,如表7所示。

图6 机构合作网络图

表7 国家治理领域存在合作行为的主要科研机构

结合图6和表7可知,相较于作者合作关系,近十年从事国家治理领域研究的机构合作相对较多,发文最多的合作机构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有73篇。但整体而言,机构合著网络节点仍然较少且网络结构较为松散,连接较少。存在合作行为的机构并非是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一些权威机构并没有合作行为或者合作行为较少。图6显示,近十年的机构合作图谱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为中心节点,向外辐射,有较明显的中心性。国家治理研究领域机构合作规模达到10个以上的机构团队为5个,其中最大的机构合作子网络是由11个机构组成的合作聚类1(Cluster1),该网络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为中心,研究主题主要为财政政策相关内容。此外,机构合作子网络2(Cluster2)是以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为中心的10个机构组成,研究内容主要为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机构合作子网络3(Cluster3)是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为中心的11个机构组成,该网络中机构之间连线较多,是影响力较大的子网络,主要研究内容为公共管理和电子政务。

此外,由图6可知,分属不同合作网络的机构节点尤其是中心节点和影响力较大的节点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例如机构合作子网3(Cluster3)的中心节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与子网2(Cluster2)的南京师范大学、子网1(Cluster1)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子网4(Cluster4)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主要科研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

五、主要结论

本文以国家治理领域1980-2019年期间8534篇研究文献的标题和摘要为数据样本,首先通过LDA主题模型深入挖掘和分析1980-2019和2015-2019两个不同出版周期国家治理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主题变化,同时运用VOSviewer软件绘制2010-2019年国家治理领域作者和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网络图谱。最终识别出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及其周期变化,以及国家治理领域不同作者和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情况。

(一)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及其变化情况

1980-2019和2015-2019两个不同时期的国家治理研究热点主题及具体方向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两个周期的热门研究主题都涵盖了: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经济建设与金融监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和理论研究与政治文化等主题方向的研究。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大数据等科技的发展,国家治理领域近五年在政府治理,包括智慧政府、基层治理、服务型政府以及自我监督等方面研究开始增多。1980-2019期间的研究热点主题主要聚焦于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治理效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经济建设与金融监督和理论研究与政治文化。各研究主题的侧重点差异较大,从不同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制度转型与体制改革和领导水平制度研究较为全面深入,而对于精准扶贫等领域研究的关注度相对较少。

(二)国家治理领域的科研合作情况

从国家治理领域作者和机构的合作图谱可以发现,高产作者的合作行为较少,没有形成较大的合作网络。就合作网络整体而言,作者和机构之间合作的节点连线较少,说明各个学者和机构之间多为单一研究,合作意识不强。通过作者合著网络发现该网络节点较少且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合著文献较少,说明在中国的国家治理研究领域,不具有较高的科研合作偏好以及频繁的合作行为。在机构合作网络中,合作规模达到10个以上的机构团队为5个,其中最大的机构合作子网络是由11个机构组成的合作聚类1,该网络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为中心,研究主题为财政政策相关内容。此外,机构合作子网络2是由以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为中心的10个机构组成,研究内容主要为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机构合作子网络3是由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为中心的11个机构组成,该网络中机构之间连线较多,是影响力较大的子网络,主要研究内容为公共管理和电子政务。因此,学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意识亟待加强,研究范围亟待扩大,这有利于国家治理研究领域的不断交叉融合,促进该领域研究更加全面、系统化发展。

猜你喜欢
领域文献国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