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老年人生命意义及其与死亡焦虑的关系

2020-03-11 04:13:58焦卉郭检生陈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老年人意义生命

焦卉 郭检生 陈丽

(井冈山大学 1教育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2外语学院)

生命意义感是指人们领会、理解或看到自己生活意义的程度及觉察到自己生命目的、使命、首要目标的程度〔1〕,它最早是由心理治疗大师 Frankl由哲学领域引入心理学领域。生命意义的感受与积极的心理功能密切相关;生命意义的缺失与某些精神疾病高度相关〔2〕。

国内研究也证实: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身心健康密切相关〔3,4〕,具有增进身体健康、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引发积极应对方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提高学习和工作绩效等作用〔5〕,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积极品质。死亡焦虑是指当死亡必然性被提醒时,个体的内心深处受到死亡威胁而产生的一种带有惧怕或恐惧、担忧、不安的情绪状态〔6〕。有研究认为生命意义可能是一种缓解死亡恐惧的心理因素〔7〕。老年人已步入垂暮之年,其身体老化、社会活动减少、收入来源减少、家庭空巢化等因素容易带来失落感、孤独寂寞感〔8〕。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生命意义的总体状况与特点及其与死亡焦虑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江西省赣州、吉安、南昌等地区的200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有效问卷179份(89.5%)。其中男85人,女94人;年龄60~102〔平均(72.09±9.44)〕岁。

1.2方法与工具 ①生命意义感量表(MLQ)中文修订版〔9〕以生命意义感量表为基础表翻译修订而成,分为拥有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2 个维度。每题以 7 级评分,从 1 完全不符合到 7 完全符合。 本研究中该量表整体内部一致性 Cronbach α系数为0.879,拥有意义感分问卷和寻求意义感问卷α系数为 0.903、0.818,具有较好的信度。②死亡焦虑量表〔10〕共有15个条目,采用是/非方式评分,总分0~15分,分值越高,其死亡焦虑越严重。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 Cronbach α系数为0.829,重测信度为0.831。根据Harman单因素检验,抽取出3个因子,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30.23%,<40%,因此可以排除自陈问卷带来的共同偏差。

1.3程序 因老人年纪大视力不好,理解力下降,调查的话题比较深奥或忌讳,故采用登门入户方式,一对一逐题询问。为了帮助老人更好地理解生命意义的题项,调查人员要多次解释并进行相关提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人生命意义特点

2.1.1江西省老年人生命意义得分较低 老年人拥有意义的平均分为(19.18±6.34)分,追寻意义为(17.74±7.9)分。显著低于理论中值35分(t=-33.32,P<0.001;t=-29.21,P<0.001)。

2.1.2不同人口学变量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比较 不同的婚姻类型、养老方式(除追寻意义外)、健康状况老年人拥有意义与追求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变量老年人生命意义差异比较分)

2.2老年人生命意义与死亡焦虑的关系 死亡焦虑得分(7.47±4.09)分。死亡焦虑与拥有意义呈显著负相关(r=-0.277,P<0.01),与追寻意义呈正相关(r=0.017,P>0.05)。

2.3老年人死亡焦虑的回归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命意义对老年人死亡焦虑的影响,现将生命意义的两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对死亡焦虑做多元回归分析。拥有意义与追寻意义进入了回归方程(F=12.317,P<0.001)。这些因素累积的贡献率为12.3%。见表2。

表2 生命意义及其他一些因素对死亡焦虑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老年人生命意义得分较低,比李琼〔11〕对西安老人的调查结果还低。这可能与被试的抽取有关,李琼抽取的被试为西安市的老人,而本研究抽取的是江西省各地区的老人,其中市区老人仅仅占了16%。同时,城乡差异显示,市区老人的生命意义远远高于农村。在调查访谈中,很多农村老人不知道生命意义是什么,还有的老人直接回答“除了等死没有意义”。仔细追究会发现被调查的对象基本上是1958年以前出生的,他们经历过战争、饥荒、十年动乱等,内心早已把生存看作第一位并固化下来。如今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极为丰富,老年人由于思维惯性,认为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而对高于生存的意义的追求还未做出深入思考。另外,江西省是红色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可利用的资源相对较少,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单一,导致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相对较低。因此,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应该从关心他们的生命意义开始,尤其是农村老年人。

本研究结果说明婚姻、家庭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生命意义产生重要的影响。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配偶已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而且老年人更加注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重要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积极体验〔12〕。在一项对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患者在患病后感受到更多来自爱人及孩子的关心和支持,加深了对自我生命意义存在的认可〔13〕。在另一项关于临终老人的研究中发现,老人通过维持家庭角色与家庭地位的需要来维持生命的意义〔14〕。虽然有研究表明机构养老由于集体生活能排解孤独〔15〕,然而,养老机构标准化的生活缺乏家居生活的随意,导致缺乏家居认同和亲情滋养〔16〕。相比之下,居家养老更能够享受到儿孙绕膝的亲情人伦,而这种情感滋养了老人的生命意义感。

在老年阶段,对生命造成最大的威胁就是衰老、疾病与死亡。在本次调查中,有72位老人患有慢性病,他们的慢性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关节炎等。近年来,慢性病取代了烈性疾病成为最需要关注的公共健康与医疗问题〔17〕。本研究说明年龄增大意味着躯体功能下降,可能带来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而身体患有慢性病意味着长期被病痛折磨,生命意义感经受考验。

本研究结果与李琼〔11〕对西安老人的调查结果相对照,一致地认为男性高于女性,因为男性社会生活丰富、社会交往多、社会地位高,其可扮演的社会角色多,可实现的社会价值也就高。加上男性老年人作为一家之主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对生命的体验和追寻自然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因而生命意义水平高于女性。之所以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采用的量表不同、样本的不一致有关,并可能受地区经济、文化、环境、男女性别角色期待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说明拥有的意义越多,其死亡焦虑越低,而越努力地追求意义,死亡焦虑却越高。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18〕。拥有意义可以使人们感到生命的充盈,面对死亡可以“无憾”,自然死亡焦虑就更低,而生命意义的追求既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动机根源。健康的意义追求使得人们在应对生命的挑战中获得领悟,而功能紊乱的意义追求其标志是个体无法应对或解决消极的或者有挑战性的事件〔19〕。在对死亡焦虑的回归分析时发现,拥有意义与追寻意义同时进入了回归方程。这说明生命意义的两个维度都对老年人的死亡焦虑产生影响,只是追寻意义的预测率不如拥有意义。这可能与年龄段有关。生命意义感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均有重要的作用,相对于青年人而言,老年人逐渐从对生命意义感的寻求状态转变为拥有状态,因此追寻意义在老人人生的现阶段显得不那么重要,其对死亡焦虑的影响也较低〔20〕。

研究结果提示,可以通过死亡教育〔21〕和“意义疗法”〔22〕来增加老年人生命意义,还可以通过回顾老年人生命历程〔23〕的方式来强化老年人现在所拥有的人生价值,进而降低老年人因死亡带来的毁灭感、无意义感,从而降低死亡焦虑。

猜你喜欢
老年人意义生命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有意义的一天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诗里有你
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