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文
(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西 太原 030001)
旱作农业节水技术主要是充分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水资源特点,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以及种植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情况等,充分结合自然降雨和灌溉以及工程设施,农技、化学、管理等诸多环节节水技术的以集雨保墒为目的的综合体系,从而有效增加农业生产抵抗干旱和洪涝的能力,实现旱作农业的增收增效,同时对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耕地特点都存在着差异就需要综合运用农技、化学、生物、工程等节水技术措施,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储存、利用自然降水;对农业种植结构布局进行合理安排,运用节水保墒技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避免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效。文章主要介绍我国农业生产状况和水资源紧缺形势以及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措施的应用等内容,意在缓解自然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促进我国农业的增收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土地面积广阔且具有不同的地貌形态,地域特点以及气候条件,各地的降水情况也存在巨大差别,各地所采用的农业生产模式也有所不同。我国人口总数大,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总量却有限,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人多地少,干旱缺水的严重现象,对我国农业发展非常不利。而且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比较差,存在着总量不足,水源分布不均,农业用水量减少,地下水开采和水源浪费严重,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等不良现象,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对我国农业发展非常不利。近些年来,我国加强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视,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运用农业抗旱节水措施,促进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工农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进而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也不断增加,而随着对地下水源的过度开采,水资源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生产用水不断减少,无法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频频发生干旱灾害的地区,水资源稀缺,降水有限且分布不均,无法有效保证农业生产所需的水量。因此,加强研究应用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再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提高对其的总体利用率,同时改善作物的抗旱能力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有效提高旱作农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促进我国旱作农业的发展。
耕作松土节水技术主要是利用深耕和中耕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松土、镇压、耙耱保墒和除草、施肥、改善土壤结构等,提高土壤的疏松度、透气性及活性,确保自然降水可以大量且快速的渗入到土壤中,避免自然降水的流失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了土壤的集水保墒能力,进而可以为干旱地区农业种植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有利于旱作农业的发展。
覆盖保墒节水技术主要是利用塑料薄膜、秸秆以及其他材料覆盖在耕地表面,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避免自然降水蒸发或沿着地表沟壑流入河流,提高土壤温度和肥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并起到储水保墒的作用,进而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实现旱作农业的增产增收。覆盖保墒节水措施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在实现节水的同时还具有增温保土、压杂草等作用,另一种这具有增肥保墒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
2.2.1 地膜覆盖灌溉技术
地膜覆盖观看技术主要是结合地面灌水和沟河洼田灌溉对耕地表面覆盖地膜,实现农田的增温保墒保土、压杂草等作用。近些年来,全膜覆盖种植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旱作地区农业种植过程中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还实现了农业的增产增收。例如,黑色全膜覆盖马铃薯种植的增长幅度平均可达50% 以上,而小麦地膜覆盖种植时,在实现增温保墒的同时,还能延长小麦穗的分化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2.2.2 秸秆还田技术
第一,秸秆还田增肥技术。主要是将作物秸秆进行粉碎,然后利用对土地进行深耕将其压埋到土壤中,也可以在收获作物时将高茬秸秆留在田地中,然后翻耕后将其翻压到土壤中,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的蓄水能力,保证土壤的湿度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进而实现作物的增产。应用秸秆还田增肥技术的关键点在于以下两点:(1)要为秸秆腐烂提供充足的氮肥;(2)要通过深翻将秸秆全部压埋在土壤中,防止秸秆外漏而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第二,秸秆覆盖增肥保墒技术。对于旱作农业而言,利用秸秆覆盖技术既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土壤的肥力,又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证土壤的湿度,为旱作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还可以减少由于焚烧秸秆而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喷灌技术。这种灌溉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农作物、果树或蔬菜的种植。主要是利用相应的设备对水加压后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后洒落到田间而进行灌溉。喷灌技术具有占地小,省水省时省力等特点,还可以适当调节田间气候,适应性较强,不会出现地表径流以及深层渗漏等现象。第二,微灌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将田间的水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使用专门的设备将田间的水源加压变成水流或者水滴为作物根部生长提供所需水分,在微灌过程中要控制好水量。微灌技术用水量小,灌溉均匀,还可以进行水肥同施,有利于实现增产,但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第三,滴灌技术主要是利用低压管道是使水源以点滴、缓慢均匀的状态浸润作物根系,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滴灌技术具有省水省时,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还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适用于我国旱作农业的发展。
化学制剂节水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旱作农业种植过程中,通过使用化学制剂来提高土壤的节水保墒能力,降低农作物蒸腾作用的水分损耗。例如,使用土壤保水剂,可以在土壤吸收超量自然降水或灌溉水后,形成可以使水分离折的凝胶,当土壤干旱时可以释放水分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而且再次遇到降水或灌溉后仍然可以发挥作用,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从而促进实现旱作农业的增收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