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醒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我国城镇化过程汇中,生态环境保护是重要的组成,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的质量的发展经济。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需要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目前,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垃圾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政策不健全和城镇绿地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阻碍。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数量越来越多,人口密度增加,这样部分地区就暴露出绿化面积不足的问题,人与绿化面积比例严重失衡。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园林绿化的建设,尤其是对于较大规模的城镇化。城镇化建设中,园林绿化的作用是较大的。园林绿化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整体面貌,还可以降低城市的生态环境污染,加强水土保持。绿色植物可以将空气中含有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吸收,降低细菌和粉尘等产生,并可以吸收城市的噪音,改善气候条件,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是部分地区城镇化过程中,过度关注经济的发展,忽视绿化的建设,从而造成城镇绿地面积较少,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尚未完善,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周边的河流中,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污染了周边地区的土壤、农田及流域,造成农田中农作物产量降低。其次,部分城镇未建立垃圾处理系统,对于垃圾的处理就是简单的堆放,没有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周边地区的环境及居民身体健康。最后,由于居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加之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也加剧了城镇环境污染问题,最终造成城镇化建设无法实现目标,人与生态环境无法共同发展。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对生态环境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于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重视不足,导致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破坏,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的法律法规,但其中存在部分不完善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开展的现状。
进行城镇规划时,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要求,按照绿化标准,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等进行科学规划。主要方式包括:一是城镇规划时不能千篇一律,需要依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环境容量进行产业布局,安排相应的产业建立。在市区中要严格杜绝重污染企业,并做好对污染企业的定期巡查工作,如果检查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勒令企业限期整改。如果工业企业污染较重,则需要规划在城市的远郊。二是在产业规划时,需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并行。工业企业可以规划为工业园区,将企业进行集中的管理,并建设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绿化植物。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想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需要首先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以此作为城镇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的依据。一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城镇化发展中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二是在生态环境管理时,加大对环境质量的评估,从而及时掌握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重点区域,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需要进行全方面的监测,避免工业企业对区域的污染。三是提高市场准入机制,对于环境保护系统不达标,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需要阻止进入城市中,避免其对市场环境的污染。
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越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需要提升居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让居民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的措施如下:一是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也引导作用,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使人们都理解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不断的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在尽可能的不要进行市场经济的干预,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政府部门要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快产业机构的转型,建立现代化的产业机构,促进信息技术融入到新型环保型产业的发展中。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极大对节能环保企业的支持,给予良好的政策,构建环境型的城镇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城镇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城镇化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为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监督,从而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从而促进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