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华
(中共武夷山市纪委派驻协调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政策的引领下,加强农村建设,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当前发展重点。近几年,国家加大了三农工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自持,坚持走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道路,通过少取放活优先支持农村发展,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建设,提升了农业总产值,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设。但是,在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阶段,仍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经济管理上的问题,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亟待改善。
为了和国际接轨,我国在近几年参与国际竞争越发积极,各领域均向国际铺展开来,带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了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农业方面,我国发展相对落后,但是,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也应积极向国际展开。纵观国外各农业大国,早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与机械化,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保障了农产品品质与产量。而我国农业仍采用家庭作坊式,农产品品质与生产资本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只能低价出售向发展中国家,依靠售卖量取胜,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为解决农业问题,首先应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促使土地自由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包含三种方式:村民之间自由流转,村集体统一调整与流传、构建土地银行实行抵押流转。其中,前两者应用较为普遍,最后一种仅在少数地区应用。然而,新农村建设中,为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村集体大力发展第二与第三产业,农村部分田地变为非农用,加之,房地产的发展,土地价格不断上涨,部分农民将土地作为商品,农村土地流动越发困难。
当群众权益被侵害,多数群众往往找不到正确途径维护自身利益,极大部分是因为自身知识匮乏,对法律认识不足。当新市场经济环境下,应该将农村土地归入市场经济,发挥农村提低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管理质量,增强土地利用率。并且,引导农民加入其中,并加强农村教育行业发展,增强农村人力资源,缩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带领村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土地制度并完善,推动土地正确流转,发挥农村土地作用。
新形势下,传统农业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融合程度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存在与社会脱节现象,导致当前农业无法适应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虽然,基层政府逐渐认识到规范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制定了多项惠农政策,但是,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仍未得到充分实施,而村干部未充分宣传相关内容,部分群众对农业经济管理知识掌握不足,管理过程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各项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浮于表面,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难以提升。
除个别农村外,我国大多数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间差距较大,虽然能够保障群众的温饱与农村孩子的教育,却是建立在多数群众出外务工的情况下,如此,直接导致农村青壮年外流,天地使用合理性不足,农业经济发展不稳定。同时,在农业经济管理上,多数专业性强、高学历管理人员进入城市,回归农村的人才较少,而农村本身的经济管理人员虽然具备较强实践技能,随着农村发展,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其专业素养逐渐无法满足需求,经济管理质量难以保障,阻碍了农村发展壮大。
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农业发展,并就农业土地管理上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限明确,土地使用人明确,土地流转转向透明化。但是,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田利用率不足,大多农民为增强生活质量外出务农,虽然能够将土地承包给他人,却因种植收益低、半机械化劳作累等无人承包,家乡田地只能闲置,或随意种植水稻、玉米等全机械化作物,极少种植经济作物,农田使用效率,农业经济收益低,影响了农业发展。
农业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多数仍以传统服务方式为主,极少采用互联网平台,与农户之间文件传输也更多以纸质材料为主,在指导农机手农机操作技术时,也很少利用互联网。在发达地区,农业部门具有较高互联网意识,公共服务护理现代化水平较高,中等与欠发达地区,农业部门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较低。而导致该局面的原因不仅是农户本身缺乏互联网思维,地方资金不足、互联网覆盖不全面也是重要因素。另外,农村产品更多是小作坊加工,缺乏食品安全认证,无法在网络销售,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框架复杂,内容繁琐,涉及环节与细节众多,对管理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管理上,为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加强管理体制创新,构建科学的管理框架,为提升管理效果奠定保障。在体制实际创新中,可通过如下几点考虑:其一,了解当前体制内存在问题,定期对体制内问题总结,依照最终结果分析问题,并做好后续工作。其二,明确现状后,排除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因素,转变管理模式,将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看做核心,由长远角度制定战略规划。其三,政府部门应鼓励改革,宣传新农村,组织部门改革规划,使经济管理改革顺利进行。同时,在产业结构上,以市场趋势发展变化为依据,适当调整,顺应时代发展,凸显新时代特征。
农业发展受限,人才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专业性管理人员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对此,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定期展开学习讲座,由该方面专家传授知识,并加强实践锻炼,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质量,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可加强管理人员薪资待遇,加大员工福利,并展现此岗位的发展前景,以此吸引外来人才,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各个地区应明确认识到土地承包经营的作用,方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各项土地政策。对此,应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农村广播宣传、网络宣传以及电视新闻宣传等,提升群众对土地政策的重视度,为土地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奠定基础。同时,推动农业经营的产业化发展,依照农业发展现状,对技术人员正确指导,确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目标,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正确方向。另外,重视土地流转的监管工作,反馈问题并解决,监督国家土地政策的实时状况,若存在问题,应及时解决,提升农村经济管理的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引导消费者使用安全追溯系统识别产品质量的习惯,带动农业经济水平的同时,提升农业公共服务的现代化。现阶段,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应将目光放在食品上,非食品类农产品可暂缓推动,有大型超市、综合电商平台至小超市、钻夜话平台,由粮油、蔬菜、蛋奶到水果等,制定1-2 年过渡期,形成安全追溯二维码,方可将产品流入市场,若无追溯系统,应避免其流向适应。另外构建农村大数据平台,由地方政府投资,不断扩大农村网络覆盖面积,并加强群众互联网意识的培养,促进农村互联网建设,打破农村信息孤岛问题,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便利,提高农村经济管理质量。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农业经济发展不仅影响着群众收益,还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对此,为推动农业发展步伐,应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全面贯彻土地政策,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