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防冶小麦赤霉病

2020-03-11 13:23:11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赤霉病生物防治抗病

桂 虹

(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灵璧县分校,安徽 灵璧 234200)

前言:小麦赤霉病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同时存在着逐渐扩展和蔓延的趋势。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一些技术,如免耕和秸秆还田种植技术的推广以及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导致小麦抗病害能力下降,加重了疾病的发生,为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预防和治疗小麦赤霉病。

1 小麦赤霉病病的发生及危害

1.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在气候湿润和多雨的地区小麦赤霉病出现的比较多,是一种毁灭性的小麦病害,在我国和日本等地区发生比较严重,主要威胁小麦的杆部、苗部和茎部,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相关的研究显示,我国是小麦赤霉病比较严重的国家,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在华北经常发生该疾病,之后在全国大范围的流行,对我国的小麦产区造成严重的威胁,一般情况下,可能造成减产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甚至造成颗粒无收。近些年,小麦赤霉病有扩大和蔓延的趋势。

1.2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小麦赤霉病直接影响小麦的品质。相关的研究显示,小麦赤霉病直接影响小麦中的粗蛋白和粗淀粉等含量,同时导致面筋的质量下降。此外,感染小麦赤霉病的籽粒可能产生多种毒素,如果人和动物使用病粒的话会出现中毒反应,还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症状,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机能等,甚至威胁人体的健康。

2 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

2.1 药剂防治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药剂防治,在小麦扬花期间进行喷药。现阶段,比较有效的防治方式是化学方式,但是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即药剂的品种比较单一,如果长期使用的话,会使该病出现抗药性,因此,应该重视对新药制剂制品的开发和研究。我国也在一直研究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药物,相关的研究也表明,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其中的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此外,研究也显示,如果使用戊唑醇、多菌灵和嘧菌酯的话,使用戊醇能够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降低百分之九十,同时实现了小麦产量的提升。而使用多菌灵杀菌剂的话,也能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率降低,同时颗粒重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已经引进了多种药剂进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也获得了许多防治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农作物没有明显的伤害,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使用和推广。一些学者也研究出使用一定量的甲基硫菌灵防治赤霉病效果比较好。此外,许多学者也证明了许多药物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多菌灵和多唑酮。

2.2 生物防治

采用农药防治方式不仅会使病毒产生抗药性,同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此,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科技手段的不断提升使多种生物防治开始出现,尤其是利用植物内生菌防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通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已经从生态环境中获取了许多的细菌和真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物防治技术不断的研究,有关生防真菌证据的报道开始增多,其中就包括酵母菌。一些学者对三种芽孢杆菌和四种酵母菌进行了研究,这证明谢谢菌对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具我没有研制出免疫的品种有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些学者从土壤中分离了一株链霉素和一株细菌,这些细菌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内生链霉菌的发酵液对植物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意识作用,尤其对小麦赤霉病等疾病的抑制作用比较强。

2.3 抗病育种

在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过程中,抗病育种非常关键。现阶段,虽然我国没有研制出免疫的品种,但是已经培育出许多农艺性能比较好的耐病品种。此外,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印象,其中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改良提供了可能性。相关的研究也显示,在传统育种的基础之上采取科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能够改良小麦赤霉病的抗性,为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技术保障。

2.4 其他防治措施

在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即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必须要做好农业防治措施。

2.4.1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能够很好的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如果是带病的种子,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或者一定浓度的胶泥水漂洗,之后再使用一定浓度的石灰水浸种。

2.4.2 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

第一,科学选择播种的时期,同时在扬花期避免连阴雨天气。第二,采取科学的施肥措施。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磷肥和钾肥,不断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第三,采取科学的轮作制度,之前的残茬秸秆进行科学的掩埋处理。第四,做好小麦田的排水工作,降低田地的湿度,不断改善小麦田的气候环境,在减少发病的同时促进小麦的健康成长。

2.4.3 收获之后病粒的处理

第一,淘汰去除法。可利用泥水等进行分离,经过两次到三次的筛选之后能够将病粒剔除。第二,一般情况下,赤霉病毒素在病粒外层含量比较高。可以通过机械碾压的方式减少病毒的含量。第三,用水浸泡。使用清水或者一定浓度的石灰水进行浸泡,两次即可,每次二十四小时。

3 展望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在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即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同时采取农业防治手段,选择的抗病能力比较强的品种,配合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此外,生物防治手段是现阶段比较有效和安全的措施。为此,相关的工作部门还要做好源头治理工作,加强植保部门的监测管理,重视对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在小麦赤霉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已经研制出了许多农艺性能比较好的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现阶段,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小麦赤霉病防治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化学方式,但是化学药药剂比较单一,很容易使病毒产生抗药性,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不断加强对化学药剂的研制力度。为此,已经研制出了多种药剂,通过实践也证明了这些药剂的防治效果比较好,对防治小麦赤霉病起到关键的作用。

猜你喜欢
赤霉病生物防治抗病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06-01 06:12:46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16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2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
新农业(2016年20期)2016-08-16 11:56:2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49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