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木葵
(云浮市云城区云城街道办农技服务站,广东 云浮 527300)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21.5℃,非常适合水稻种植。但水稻种植技术较为落后,田间管理不到位,病虫害防治不科学,施肥方式及时间不合理,导致成本高、产量低、环境效益差等。因此,发展一套适合本地水稻种植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对实现本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本地水稻种植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作如下介绍。
为达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种植的目的,首先应因地制宜,选择高产、抗逆性强、优质的水稻品种。在具体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选用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及主推品种的上一年度栽种表现优良或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2)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水稻品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选择抗病虫害能力、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较强的水稻品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和成本的投入,确保水稻的绿色生产。
选择排灌便利的田块,提前做好耕地和施基肥等工作,可以保障水稻的高产,大幅度提升水稻的品质。耕地时尽量确保地面的平整,并每隔3 m 开1 条沟渠,避免出现积水现象。整地的同时施入基肥,基肥使用1.1 万 kg/hm2的腐熟肥,还可适当添加230 kg/hm2高效复合肥和420 kg/hm2的碳铵等。此外,还应清理田间杂草杂物。
科学播种,培育健壮秧苗,提高秧苗自身的抗病害能力,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是培育绿色高产高效水稻的一个关键环节。为培育优质秧苗,应从这几点着手:(1)精选除芒。将100 kg 的水稻种子浸入由2 kg 的护苗种衣剂和0.5 kg 的水中,并充分搅拌,清理掺杂在种子中的次籽、杂物、草籽等。(2)浸种与消毒。用20% 的多菌灵0.3% 的溶液浸种48 h。消毒后的种子在常温下用水浸泡1~2 天,使种子充分吸足水,当稻种吸水量达到谷种干重的30% 时即可正常发芽,之后装袋进行催芽。(3)播种。早造一般在3 月上旬前后,晚造7 月初播种,播种密度宜稀,控制在260g/m2左右,采用人工撒种,均匀撒播后要轻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
当秧苗长出6片真叶时即可起秧移栽。建议用平板锹进行起秧,起秧时秧苗根系应带有2 cm 厚度土。移栽时应遵守 “浅、直、匀” 的原则,同时还应移栽秧龄为30 d 左右,苗高12 cm 左右,根系数量9~10 条的健壮秧苗,以提高秧苗移栽存活率,打好水稻高产的基础。插植时,要求合理密植,行株距约为30 cm×21 cm,穴距为18 cm,每穴插2 株,移栽深度为3 cm,确保秧苗不倒不飘,插植后还应做好相应的查苗、补苗工作。
为确保水稻的绿色、高产、高效,除上述栽培要点外,还应做好相应的栽后管理工作。
(1)测土配方追肥。为了确保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速度,提高水稻产量,科学并合理的施肥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满足水稻的绿色、高产、高效,施入的肥料要符合《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2013)要求,结合土壤养分构成和水稻各生育阶段对营养需求的特点实行配方施肥,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施肥效果和肥料利用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施肥:1)基肥。水稻移栽前2d 左右,在土壤下6 cm 左右施入硅肥、硫酸铵、农家肥或尿素等肥料(有条件的应增施绿肥或以紫云英、秸秆、花生秆回田),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达到水稻的早生快发和水稻的高产目标。2)分蘖肥。增加水稻株数的重要时期是分蘖期,在水稻移栽10d 后,施用尿素115 kg/hm2、硫酸铵120 kg/hm2、硫酸钾115 kg/hm2、硫酸锌20 kg/hm2等。3)穗肥。为了提高水稻生长,应结合土壤肥力,适量施入1150 kg/hm2硫酸铵。4)粒肥。粒肥可以提高稻粒的重量,当水稻品种穗型偏大、群体较小稻田或灌浆期较长时,可适量施加除偏氮类以外的尿素等肥料,避免秧苗出现贪青晚熟的现象。本地通过开展配方施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0.17 kg/hm2,水稻产量也提升了6% 以上,有效保护了耕地。
(2)科学灌水。在水稻的不同发育期,应采取不同的水分管理措施,应遵循 “浅、薄、湿、晒” 的原则,水稻各生长阶段的灌水量及灌水次数需结合水稻生长的需求及降水情况确定,及时并合理进行灌溉,以保证水稻的产量。1)分蘖期。在分蘖前期,应实行浅水灌溉;在分蘖盛期,采取浅灌和湿润管理;在分蘖末期,则进行晒田,如此才能保持根系活力,促进水稻分蘖。2)孕穗期和灌浆期。总体上以湿润灌溉为主,水层控制在4 cm 左右,有利于出穗和灌浆。3)抽穗开花期。应采用浅湿干间歇性灌溉,提高有效抽穗率,增加粒重,提高水稻单产。
(3)病虫害统防统治。在病虫害防治时,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的要求。统一推广使用太阳能捕虫器和诱捕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次数和范围,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水稻绿色可续持发展。合理控制化肥和水分,采用标准化栽培模式,提高水稻的抗逆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利用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比如使用50 m2/ 瓶的育苗灵,防治苗期青、立枯病;在秧苗移栽前3 d,使用50 g/hm2的阿克泰对秧苗进行喷雾,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
水稻收割不可过早也不宜过晚,当水稻进入完熟期收割为宜,并对收割的水稻及时进行晾晒,以提高稻谷的品质、降低籽粒中水分含量。
结合对多年水稻生产实践和栽培管理经验,通过不断优化栽培要点、测土配方追肥、科学灌水、统防统治等方面,实现水稻种植的绿色、高产、高效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障了粮食稳定和安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