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鑫,陈克柱
(竹山县农业农村局,湖北 竹山 442200)
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优异的地理环境给该地茶树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产的茶叶富含硒以及锌等微量元素,冲泡出来的香气十分高,味道十分浓郁。
区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带过渡地带,境内山林茂密,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内型多样,生态环境良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也是重要的茶叶原产地和绿茶主产区。发展茶叶产业,既可以促进片区农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也可以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秦巴山区在无性系茶园建设与管理上,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建设了一批示范样板,推广了多项实用技术,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成绩有目共睹。
常言道:云雾山中出好茶,在秦巴山新建茶园,应尽量选取海拔较高、降雨适中,空气和土壤湿度较高,光照充沛,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自然灾害发生率低,远离大气、水源、垃圾等环节污染的地域。地块选择上,要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当家田地;同时,茶树生长喜酸性,最适宜的土壤pH 值为5.5~6.5 之间。
要提高无性系茶叶的品质、产量与效益,必须要有良种做支撑,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也必须冲良种抓起。好的无性系茶种,不仅要优质、高产、抗逆,同时还要扦插成活率高。目前,秦巴山区已经探索培育、推广了一批事宜山区不同区域和生态环境的品种。主要有:鄂茶1 号、鄂茶5 号、鄂茶6 号、金茗1 号、中茶108 等。
茶苗苗高要超过8 cm,侧根不少于2 条,根系颜色呈棕褐色,主茎肥壮,呈木质化,无检疫性、危害性病虫害,茶苗出圃前一周必须短顶。栽植时适宜单行,行距1.2 m、窝距4 cm、每窝一苗,移栽时间把握在早春晚秋,春栽在阳历3 月中旬前完成、秋栽在阳历10 月中旬前完成;移栽前用生根粉5 克兑水5~10 kg,加少许泥土,制成泥浆浸根5 秒钟。
移栽时浇足定根水,一般每窝浇3~4 kg,定根水不管天晴下雨一定要浇。移栽后及时灌溉,要保持土壤湿润,根据气候条件在干旱天气栽后一周内要求每天浇水一次,以后逐步减少;浇水时间在每天下午或傍晚,不能在强光高温的中午。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时可以实行闷灌,随灌随排;雨天做好排水工作,及时清沟排渍,不能积水。
无性系茶园要获得高产高效优质,在选择良好耕地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底肥投入。具体操作过程中,坚持测土配方施肥,按照优质高产茶园对肥料的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确定肥料的用量和配比,坚持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多施农家肥、补施各类微肥。有条件的地方,只用有机肥,不施用化肥、农药、激素等,要在提升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茶叶产量。
将茶垄覆盖地膜有很多好处,可以增温保温、增湿保墒、避免雨水冲刷、疏松熟化土壤、减少肥料流失、防止杂草生长等。具体操作时,一要提高整地质量,垄面平整、表土细碎;二要选择优质地膜,厚度均匀、延展性好;三是规格适宜;四是带墒盖膜,在茶苗移栽前一周左右,趁土壤湿润有墒时覆盖地膜;五是压紧压实,盖膜后将四周压实防止跑温跑墒;六是膜面整洁,避免践踏。
茶叶病虫害主要有小绿叶蝉、茶刺蛾、茶尺蠖、茶毛虫、茶扁刺蛾、红蜘蛛、茶白病、茶饼病、茶锈病、茶斑病等。用乐斯本100 ml/ 亩,可防治茶长绵蚧;用百菌清80~100 ml/ 亩或可杀得50 ml/ 亩,可防治茶白病、茶饼病、茶锈病、茶斑病等;用苏云金杆菌制剂、病虫制剂、天王星可防治茶尺蠖、茶毛虫等。目前已开发的新型杀虫灯运用光、波、色、味等方式诱杀害虫,对茶叶质量影响较小。
茶树耐寒能力较弱,新移栽的茶苗如果越冬期间遇上特殊、极端、持续低温冰雪冻害天气,有可能使茶苗全军覆没。具体可采取:冬前增施腊肥,以土杂肥、厩肥、沼气渣为主配以饼肥、过磷酸钙、硫酸钾等;树苗培土壅蔸,结合施肥对茶苗根部及时培土;茶行覆盖稻草,在茶苗空行中覆盖一层干燥的稻草或其他秸秆等;行间适当套种,在建设防护带的基础上,冬季在产行里套种蚕豆、豌豆、萝卜等,可阻挡寒风;做好烟熏防冻,可用枯枝树叶、杂草秸秆、木屑糠壳等,根据茶园地貌风向,分散堆放于茶园四周点火烟熏,利用温室效益,减少茶园热量散失。
无性系茶园还属于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由于很多人对什么是无性系茶叶、秦巴山区是否适合无性系茶叶、怎么样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等问题不是很了解,导致一些茶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投入很多却以失败告终,进而影响到山区干群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本文,从选址、选种、移栽、管护、病虫防治等环节,对无性系茶园建设的技术要领进行了简要探析,希望能够给适宜种茶地区的茶农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